“泰康的战略很清楚,从摇篮到天堂,就是把这句话变成活生生的商业模式。”57岁的陈东升说他要用这一辈子,死磕这一件事。
创业18年,如今坐拥4400亿元资产的泰康人寿正如一部庞大而精密的商业机器,在人类“从生至死”的跨度间,投资布局。今天中国的金融圈里,泰康人寿也的确因此而显得有些另类。
斥资100亿元,泰康人寿牵头险资共360亿元,与中石油及国联基金合资建立中石油管道联合有限公司,持股30%,参投“西气东输”工程;携百亿级资金,与中国信达达成战略合作,意图在大资管领域持续发力;斥资17亿元,占比35%,参股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旗下的国投信托,以混合所有制的形态切入信托业。
自2013年6月起,泰康人寿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频频抛出大手笔的投资活动,让业界在不断发出惊叹的同时,也在琢磨陈东升的打法和逻辑。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到繁,泰康人寿的三大板块(保险、投资、养老),包括这些重大的投资布局,其实最核心是要建立一个新兴的商业生态,整合出一个持续的、协同的消费品。”
陈东升亦向《英才》记者解释,“这个消费品是一个抽象的框架概念,我们叫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四位一体的生命产业链,这里面就包括从保险到理财,从医疗到养老,各种复杂的服务产品。”
学者范、文艺腔、金融家、商界大佬……卸下这些符号,陈东升或许只是一个偏执的“产品经理”。但正如约翰·洛克菲勒所说,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当然,成功根本不是偏执狂的终极追求,他们总有一个像乔布斯“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人生信条。
陈东升的人生信条“拔高一点说”就是“改变中国人对生命的态度”,而他的实现方式则是把保险、投资和养老这三件事,用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式搁在一块儿做了。
明确的“生命产业链”
如果将泰康人寿“走专业化、垂直发展生命产业链的道路”再往简单里说,不过两件事:保险和投资。
实际上,从保险到投资的整个循环过程就是销售人寿保险,获得资金,然后通过资产管理,通过商业地产和医养服务,投资出去,获得的投资收益则反过来又保障了保险客户。
很多年前,陈东升就发现无论美国还是欧洲,很多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大都是保险公司持有的。比如,美国人的商业体育很发达,他们的棒球、冰球、篮球、橄榄球场馆多是保险公司的,欧洲很多城市的足球场亦是如此。还有一些墓地和旅游街项目也多是保险公司或者银行的。
“保险公司都是老百姓的钱,所以你要获得稳定回报就要有巨大的资产。就保监会目前的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有30%可以投放在不动产上,所以,我们还有巨大的空间。”
按照陈东升的计划,未来5-8年泰康人寿在养老社区上的投资将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5-20个养老连锁社区,同时,在未来三年内整合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还有医院实体的资源。
即便占比达到三成,以养老为主线的不动产长期投资之外,泰康人寿未来仍会有几千亿甚至万亿规模的资产沉积。如此规模庞大的资产如何通过各种方式的投资活动,释放出财富增值效应,才是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
此外,随着中国社会的财富积累,人们对于理财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民间对于财富增值、财富安排乃至财富传承的需求也日益显露,这也成为以银行私行、保险公司、信托基金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眼下谋篇布局的重要市场。天生拥有客户资源的泰康,自是不会放过这一领域。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外界对于泰康人寿投资能力的认识是来源于其在股票、债券等公开市场上的强势表现。但现在,在私募股权等另类投资市场上,泰康也开始高调发力。京沪高铁的股权投资和领衔360亿元保险资金投资央企中石油西一、二线西部管道项目的超大号工程,便是发端。
泰康人寿在保监会体系里做了很多个第一。基础设施第一单是泰康做的。整个行业做的另类投资第一单也是泰康的。保监会现在允许保险行业做类似的股权投资,与此有很大关系。
除了前述的大手笔股权或者债权投资外,鲜为人知的是泰康人寿还与红杉资本牵手,成为红杉中国、复星投资等的投资伙伴。“从凯雷、黑石、KKR这种大型投资基金,到红杉这种比较大的投资基金,再到普通PE,再到天使投资,这是一个投资生态链。我们也可以做PE嘛。”陈东升说,专业投资的业态不同,这也是一种尝试。
陈东升还向《英才》记者透露,泰康人寿正在申请公募牌照,一旦取得公募牌照,泰康就可以向社会公众直接募资进行资产管理投资。
从境内到海外市场,私募、公募、第三方理财,泰康人寿在大资管领域里的布局已然让人看起来似乎眼花缭乱,却有着一条明确的“生命产业链”的价值主线串联。“其实,感觉保险公司除了不做贷款外,所有的投资都在做。”
关键性硬指标
在2013年,55家非上市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为878.48亿元。而这其中,泰康人寿实现投资收益214.9亿元,独占鳌头,一家就占据24.5%的收益份额。
再来看另一个数据。这55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去年投资收益同比增长创下四年来的新高,达到了58.4%,但甩下排名第二的人保寿险33亿元的泰康人寿同比增长竟然高达71.6%。
“大块头”却能更快的增长,为什么?答案或许在于其投资收益率上。实际上,近十年来,泰康人寿的综合投资收益水平一直是领跑行业的。
“这是我们这些年来泰康人寿的关键性硬指标啊。”泰康人寿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投资官、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CEO段国圣告诉《英才》记者,他最近正在做一件事情——引进全球公认的一套绩效系统,通过复杂的数据分析,来认证泰康投资收益率的有效性。
段曾是平安集团执行委员会委员,2003年加入泰康人寿,2006年成为该年设立的泰康资管掌门人,是泰康投资的灵魂人物。外界对于段有这样一段评论:“他所带领的泰康资管,玩转股市,手法娴熟,多次踩准大趋势。”
去年,已经走熊五年的A股市场出现结构性的变化,主板市场下跌6.75%(上证指数);创业板市场却上涨(82%)。不过,根据保监会的监管规定,保险公司不得投资创业板股票(直至今年1月,保监会才下发通知,允许险资买创业板股票)。但2013年,泰康人寿却从A股主板和中小板市场上取得了16.88%的收益,着实让业界艳慕不已。
再往前推三四年,彼时很多公司都还将“打新”当作“副业”的时候,泰康资管却旗帜鲜明的提出新股策略,把“打新”当“主业”。结果,2011年新股投资收益排名榜单上,从第一名到第十名,全是泰康的铭牌。第二年,新股被很多公司重视时,泰康则改变了策略,刻意规避“打新”上的激进行为。
股票市场毕竟是高风险市场,对于大多数保险公司来说,债券市场投资才是资产配置的大头,泰康也不例外。
但最近一年债券市场并不太平,甚至出现了公开市场债券违约的事件。过去数年的债券刚性兑付也成为了历史。
“信用风险是早晚都要暴露的”。对于债券市场风险,段国圣的判断是:“中国出现很大的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不大,但局部性的风险一定存在,而且这种存在无论给非标市场或者债券都会带来很大打击。有一只不对,类似的就会跟着产生下跌。”
针对这种情况,泰康资管早已建立一支独立于风控部门的信用队伍,现已有约20人。这个部门采用国际标准,单独对各个项目进行评级。泰康人寿从来不用外面的评级作为判断标准,对于国内的信用评级,泰康只用自己的信用团队评定的结果。
虽然有信用团队是一件好事,可以加强风险管理,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但同时,由于对信用安全的追求从而使可选择的投资范围变小,绑住手脚,这样会使泰康人寿的投资竞争力下降,投资收益下滑。
“泰康的投资是稳健的,是一直往上走的。我们的波动性并不是很大,一定要给别人‘保险’公司的形象。”陈东升认为,泰康资管一定要在深度上做文章,“无论是信用部门、风控部门还是法律部门不能只说“NO”。说“NO”太简单了,泰康需要的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可以在不削弱竞争力的前提下,有效防范系统及信用风险。”
对于泰康未来的投资方向,《英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泰康很大的一个战略就是年金。泰康已经是仅次于平安和中国人寿的企业年金第三大投资管理人,而前两名都是第一批获准开展企业年金管理的保险公司,泰康作为第二批能够赶超进入前三,着实不易。
要有大股东领衔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稳定压倒一切”。
而资产规模是衡量保险公司实力和投资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自2010年开始泰康人寿从2800多亿元的资产规模,迅速增长到4400亿元,四年间增长幅度超过50%。
“我觉得一个持续发展的企业,要有一个好的治理结构,什么叫好的治理结构?主要是落实在你的股权结构上。”对于泰康能够快速、健康的发展起来,陈东升将其中原因归结为“有创始人、有企业家精神、有相对大股东。”
在陈东升看来,如果股权分散,控制权就会受到挑战,一旦“门口的野蛮人”进来了,原有管理层被换掉,就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波动;但如果百分之百控股,也是没有价值的,最终变成一个人为企业负责,企业也不可能有发展。
“公司好的股权结构就是要大股东领衔,由核心股东和普通股东构成,这样的企业会更加稳定。”
为了保证泰康有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泰康董事会引入国际标准,进行专业分工。这亦是外界对于未上市的泰康人寿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公认好评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令很多企业头疼的问题就是建立绩效体系,尤其对于金融机构而言。
但在陈东升看来,归根结底,这是企业文化的问题。
在泰康内部,我们更像是合伙人式的关系,所有员工都能分享到公司的经营成果。”段国圣认为,仅仅多给钱,远远不足以留住一些人才。尤其在投资圈里,很多天赋的人才往往恃才傲物,个性很强。所以,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很重要。
包容并不等于纵容,在以经营风险为核心的金融公司里,对于规范“人”的行为,也是风控的一种方式。泰康资管计划安排投资经理们去监狱听报告,意在让他们明白如果胆敢打破规则就一定会受到严惩。
自2006年后,泰康资管的核心投资团队从未有过人员流失,这也让陈东升很是得意,“安心做事就能积累,积累十年就成了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就不可能被人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