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影响力
远见者

任洪斌:国机转弯

文|本刊记者 和阳 图|本刊记者 梁海松 日期: 2012-03-30 浏览次数: 5234

  任洪斌经常去河北崇礼县的滑雪场,当他从高处向下俯冲时,时常会联想到由他担任董事长的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机集团)的发展。

  对任洪斌而言,掌舵国机集团这十年来,他体会到了不逊于滑雪的速度感。在过去中国机械工业的黄金十年里,即便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国机集团依靠稳定的内生增长和产业链补缺能力——多年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长,2007年国机集团资产总额为610亿元,而在2011年达到了1665亿元,四年间增长了173%。

  2011年,整个机械行业由于系统性投资机会的退潮而出现了增速下滑,国机集团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然而,营业收入1910亿元,25%的增速,与央企营业收入20.8%的平均增速(国资委数据)相比,这个成绩依然值得骄傲。事实上,在任洪斌看来,抛开速度不谈,“有质量的增长”才是他要强调的关键。

  “人就怕大喜又大悲。真要下属哪个企业突然增长50%,我也有点儿怕。”任洪斌给国机设定了一个“宽松”的情景——更加看重发展质量。在《英才》记者看来,这句话所隐含的另一层意思是,国机即将要进入“弯道”。

  “滑雪的诀窍是,该快的时候,你一定要快,慢了就会脚下拌蒜;该慢的时候必须慢,快了就要摔出去。同样,该转弯的时候一定要果断转弯,不转也会出问题”。酷爱滑雪的任洪斌向《英才》记者道出了国机集团的转弯之道:要更加注重有质量的增长、健康可持续的增长,从战略高度重视公司的资源配置能力,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完善海内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价值。

  整合海内外资源

  国机集团总经理徐建在年初的工作大会上,与集团下属企业签订了近50份经营责任书。但任洪斌说,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近50家企业中,有的同质化竞争,有的同属于一个产业链。

  任洪斌厘清内部资产的逻辑是:将下属企业集合成几个王牌,所谓“深化股份制改革,在2013年底基本完成集团二级企业主要经营性资产及核心业务的重组改制”。

  此前,国机集团已经开始尝试从产业布局上向某一家子公司集中。

  比如,2011年1月成立的中国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机重工)已经开始整合国机集团旗下的所有工程机械资产。国机重工从中国一拖集团手里接收了一拖(洛阳)建工机械有限公司和一拖工程机械销售公司;中进汽贸借壳*ST盛工(原鼎盛天工)时,大股东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将所持股权剥离至国机集团,分拆出了工程机械业务,这些资产也将进入国机重工;2011年12月,中国福马将手中持有的绝大多数常林股份国有股划转至国机重工。

  集中产业资源的原因也很简单——“以前常州、洛阳、天津都做装载机,那我们首先把资源集中到这三个基地,然后不同的基地生产不同的工程机械产品,解决目前出现的同质化竞争问题”,任洪斌说。

  在国机集团调整国内产业布局之际,中国机械行业悄然掀起了海外并购潮,中联重科(000157.SZ/01157.HK)买了意大利CIFA,三一重工(600031.SH)吃下德国普茨迈斯特,柳工股份(000528.SZ)获得了波兰HSW的工程机械事业部。

  国机当然也不会放弃海外资产价格较低的时间窗口。过去一年国机集团的扩张首次出海。

  2011年中国一拖并购意大利Argo集团旗下的McCormickFrance公司,欲借“世界级农机企业”强化国机农机板块。2012年1月6日,中工国际(002051.SZ)宣布斥资约7.37亿元购买加拿大普康控股(阿尔伯塔)有限公司60%的股权,国机集团的工程承包业务由此“延伸到了发达国家市场”。

  这两个并购案例只是起点,任洪斌雄心勃勃:希望国机集团未来一半的营业额、利润能够来自海外。但考虑到目前中国跨国并购的成功概率只有50%、集团海外并购方面的人才匮乏等现实,任对海外并购的态度仍然非常谨慎。他以“赶考”为喻,“如果没有好的团队,没有实力,贸然去海外收购注定百分之百失败,如同考试没有充分准备就会考砸一样。”

  而对于并购后的整合,任洪斌对《英才》记者说,“要改变并购后全部换成国内的人去管理的思维方式,最怕的就是派‘二把刀’过去,不了解企业情况,不了解当地文化,最后把好好的企业搞黄了,我们一定要尊重和用好原来外方的经营团队。”

  做别人不能做的

  产业布局的渐趋完整,却给人留下大而全的印象。不过,任洪斌否认国机集团将在全产业链上前行,“我们每一个板块都有侧重,而且就做别人不能做的”。

  同为兄弟央企,中国南车(601766.SH)的董事长赵小刚对此感悟颇深。

  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每年需要使用价值约30亿元的高铁轴承(2010年中国轴承业产值约为1300亿元),而这一高精尖产品,国内企业无力制造。令赵小刚尤其无奈的是,垄断这块市场的日本NTN、德国FAG、瑞典SKF等世界巨头喜欢涨价,“维修不及时,而且动辄直接让我们换”。

  于是,赵小刚找到任洪斌:“你们洛阳轴承研究所(轴研科技)能不能把这个产品做出来?”

  这触动了任洪斌心里的爱国情怀,“作为机械工业的领军企业,如果我们不行,中国就没有人能行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填补这类国内空白,替代国外进口……”当然,这绝非喊口号。

近日,国机集团下属轴研科技传出消息,该公司牵头承担的“高速、重载、精密轴承关键技术研究”已经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

  轴研科技取得的技术突破,某种程度上也标志着国机集团旗下2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转型的初步成功。科研院所的公司化改革,产业化战略,已经给国机集团带来了切实的收益,“他们的利润率现在远远高于我们的其他企业”。

  但这些努力和成绩的取得,还不足以填补中国机械工业与发达国家多年来形成的巨大鸿沟。自主研发的同时,必须要整合全球资源。事实上,这是中国机械企业出海并购的主要目的。

  中国企业的出海并购,常由于当地国政府的法律审查、当地社会对于技术资产强烈的保护意识而“遭遇难题”。怎么办?2008年任洪斌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谈过解决之道: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利用欧美的人力资源,比起动辄耗费数十亿元的收购更便宜、风险更低。

  如今任洪斌的想法落地了。“我们打算把McCormick France变成我们位于法国的农业装备研发中心。在巴黎,可以招聘到比较好的研发团队,同时我们也可以输送人才在此锻炼。这样的技术、人才和管理融合完成后,未来McCormick France研发出产品,在中国生产、销售”。

  小心“四不怪圈”

  “这是一个好事情,但国家培育我们这些企业多少年了?现在我们才400多名。”2011年国机集团首次进入《财富》全球500强,位列435位,国机集团的员工颇为高兴。而任洪斌提醒大家“心要热头要冷”。

国机集团去年1910亿元的营业额约等于中国机械工业二、三名的营业额之和,但与对标的GE、西门子这些跨国巨头相比,距离不小。这就是任洪斌担心的:集团上下未必对“国机还不够强、不够大”有足够认识。

  任洪斌向《英才》记者不止一次的谈起他总结的“四不怪圈”:瞧不起,看不懂,学不会,追不上。一家企业曾在所属行业里叱咤风云,当潜在竞争对手出现的时候,瞧不起,觉得人家不行;过了几年,人家发展了,以“行业冠军”标榜自己的那个企业就已经“看不懂”竞争对手的举措,自然也无从学起,在竞争中无法招架,最后就只有“追不上”了。

  实际上,任洪斌一直在琢磨着国机集团如何才能保持“心热头冷”的状态。“国机现在最大的风险是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人的素质不相匹配的问题。我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0年。回头看看,我们这个班子没有什么重大的决策失误,克服了很多困难走过来,别人就觉得你肯定靠谱。但这种意识比较危险。”

  事实上,任洪斌一直在调校自己。10年前的他,“年轻气盛,说话有时口无遮拦,有些事情的处理,与年龄段相符与岗位不符。”现在他“不会那样了”。管理层的团队精神、下属的付出都让他感动,他和国机一起成长了许多。

  要避免出现凭借威信、经验引导决策的情况,对于央企集团管理层来说,任洪斌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机制。“我们离开的时候,企业能继续稳固发展,才能基业长青。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是个痛苦的过程”。

  并购判断标准

  《英才》:国机集团已经进入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阶段了,你是怎么谋局的?

  任洪斌:一个是要谨慎。海外并购有很大的变数,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这肯定会失败;另外就是要积极。我们去年也做了一些尝试,以后当然要继续推行下去。

  《英才》:海外并购的方向是什么?现在有没有目标企业?

  任洪斌:我们的几大主业是大方向。希望在装备制造业上能有所突破。欧美等地的企业我们可能都会考虑,不过最看重的是对方的技术。

  《英才》:怎么看待国内市场上的并购对象?

  任洪斌:国内并购和海外并购都一样,不会因为便宜就买它。是不是跟你的主业相关?能不能对你完善产业链、提升能力有作用等等?这些,才是核心判断标准。

  《英才》:并购国内企业时,怎么处理地方政府担心的税收问题?

  任洪斌:这个一点问题没有。我们做出承诺——第一,职工一个也不裁,要让被重组的企业发展得比以前更好;第二,税收还放在当地。

  《英才》:2013年底,国机集团将基本完成集团二级企业主要经营性资产及核心业务的重组改制。怎么理解这个动作?

  任洪斌:有一个领导曾跟我说,这几年国机发展挺好,就是布局太繁杂了。我觉得这就像打牌似的,如果有两个2,你把这两个2并到一起打出对子牌。我们要集中做好几个板块,下一步内部资源整合的方向是,逐步将有效资产集中并上市。

  《英才》:国机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在产业链具体环节上怎么发力?

  任洪斌:看怎么理解这个高端。举个例子,轴承是算基础,还是高端?在我们机械行业里,轴承这类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其实也有高端低端之分。我对高端的理解是,别人卡中国脖子的,我们就要努力把它做出来,做好。

  《英才》:国机集团未来营收会保持怎样的一个增速?

  任洪斌: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我们感觉到经济形势的复杂程度在加深。但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国机集团预计未来三年之内仍能保持20%的增长速度。其实,速度不是我们唯一追求。包括国机集团在内的大多数中国企业现在都处于成长期,所以增速比较高。若干年后,国机进入成熟期,增速也会放缓。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