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赶潮流的宗庆后,新年有“几变”,一个是用上了女儿宗馥莉给他的iphone手机,当上了红土创投的副董事长;一个是当起了“模特”带着火红的围巾拍摄的巨幅拜年广告亮相在各大城市的公交站台上。
问其缘由,宗庆后解释现在年轻人不看电视,市场要随着消费群体走,拍LED灯箱广告是一种与时俱进。
宗庆后是个典型的浙商,低调、敢闯的个性加上几十年商场经验,能让他费心琢磨的事情不多。
数的出来的一件是上世纪90年代娃哈哈在保健品乱世中急流勇退,在后来全国保健品信用总崩塌时能免受波及,他很庆幸;另一件是“达娃之争”,在经历了29场诉讼战役并赢得全部诉讼,“娃哈哈”坚持了下来。
今年66岁的饮料大王宗庆后,现已是坐拥800亿身家的“双料”首富。虽然在2010年,娃哈哈实现营业收入549亿元,净利润60多亿,但宗庆后却从另一面琢磨:首富以及令同行艳羡的高营收,这些东西是不是等于一个天花板?
触到了天花板后,娃哈哈下一步该怎么走?要实现千亿规模的营收,现在的娃哈哈能做的到吗?这个答案让宗庆后有所思考。
“达娃”战后的思考
宗庆后没想到,与达能的一场合作,建立国际型食品饮料帝国的愿望没有达成,却差点把“娃哈哈”的品牌赔掉。
当时一场国际性纷争引得全球关注,因为这场官司后来牵扯到了两国外交关系,所以在与达能的几十场官司中,宗庆后除了独自战斗,并没有与身边的朋友谈起过此事或寻求帮助。但也是因为这次的经验,摆脱了达能的牵制,娃哈哈才可以重新开始去谋划下一步未来。
2010年娃哈哈的业绩又创了新高,但是宗庆后掐手算,去年白糖的价格由原来每吨3000多元涨到现在的每吨7000元,奶粉从原来每吨1万多元涨到现在的每吨3万多元,而塑料瓶的主要原料PET每吨也从8000元涨到了13000元。如此一来,企业支出成本一下子涨了几倍不止,也因此,娃哈哈在2010年虽然营业额远高于2009年,但净利润却同比减少20亿元。
已是国内最大的饮料制造商,全球第四大饮料制造商,娃哈哈如何将主业进一步做大?“在饮料业供大于求的市场,企业既要保证增长速度,又不能在行业中形成过度竞争,所以娃哈哈只能另辟蹊径。”这是宗庆后对《英才》记者的解答。上游介入原材料行业,下游进军零售业,是其为娃哈哈勾画的路线图。
“娃哈哈一年要用十六、七万吨奶粉,也就是一百多万吨牛奶,这两年原材料价格一直成倍上涨,所以我们已在新疆合作养了5000头奶牛来解决原材料的问题。”除此之外,宗庆后又请荷兰的工厂做“洋代工”给娃哈哈贴牌生产奶粉,并借此在去年5月进入奶粉业。
对于成本控制,娃哈哈与竞争对手国际“两乐”走了完全不同的路线。宗庆后并没有学习“两乐”的单一产品线,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而是加强对上下游的控制。
“没有一成不变的市场,消费在变化,靠单一产品必然不能满足市场。”宗庆后的判断,也似乎正在被市场所应验,近两年碳酸饮料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衰退。
而在下游,“现在,零售业将下游制造企业的产品价格压得非常低,这对制造业危害很大,乱收费、拖欠货款、压价等严重打击了制造业的积极性和生存空间。尤其在这几年,零售业大多被外商把控。”推崇毛泽东理论的宗庆后,决意“要从外商手中夺回零售业”。
多行业的宗式王国
在宗庆后的勾画中,娃哈哈的触角还不只是向上下游延伸。
今年1月底,宗庆后出资1亿入股深创投旗下浙江红土创投,并出任副董事长,与他一同出资的还有另外四位知名浙商。
“这两年国家经济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浙江经济传统产业也面临着升级换代的转型挑战。”宗庆后的体会是,做实业赋税重,盈利难,而国家大环境也在发生变化,政策往西部在倾斜,来浙江招商的多投资的少,也因此有很多浙商转而去做了投资。
实际上,以实业而闻名的浙商,转去做投资的人不少,比如郭广昌、李如成、黄伟等等,这些被誉为“中国最会赚钱的商人”们,也因此近年的浙商开始分为两类:投资人和实业家。
不过,出任红土创投副董事长的宗庆后依然把自己放在实业家的行列中。“实业才是财富的根本,娃哈哈进入创投主要是想依托这个平台引进先进的技术。现在,国家讲经济转型,很多产业也必须转型升级,这就需要将科技与资金结合来推动这个转型。”
“这几年,也有很多国家来中国招商,比如吸引中国企业购买一些紧缺的资源,多元化的构想除了考虑到对主业的辅助外,这种投资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机会。”宗庆后已经准备与国内有相关矿产经验的企业合作,计划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投资矿产等稀缺资源。这些稀缺资产的储备,也是为了娃哈哈获得较高投资回报,从而反哺实业。
宗庆后毫不掩饰自己对投资稀缺资源的兴趣,但他也认为娃哈哈绝不会跟风投资,“现在有很多浙商也在占领一些新兴行业,但在一个不成熟的行业中,还是存在很多风险,所以,要选别人做不到的或稀缺的。”
自称老牌浙商的宗庆后,骨子里有种对实业的执着。对于娃哈哈来说,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早已完成,未来要做的就是将主业进一步做大和涉足新的领域进一步拓展娃哈哈的盈利空间。
“涉足新的领域”对娃哈哈来说并不是一个新的尝试。如果说2002年,当娃哈哈进入“童装”与“日化”领域时,只是娃哈哈多元化路径的试水,那么如今的娃哈哈无论是在实力上,还是多元化路径上,都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按照宗庆后的设想,无疑将娃哈哈的未来打造成一个横跨多个行业的宗式王国,但其产业链从上游到终端,如此之长的战线会否拉低企业利润?投资进入一些新的行业,是否存在隔行如隔山的隐忧?
正如经济学者评论,多元化本身没有问题,是企业做大的必由之路,但是关键问题在于,多元化经营过程中,能否有相配套的现代化管理平台。
在最初进入“童装”尝到了跨行经营运作的难度后,宗庆后开始学会“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聘请专业的团队,或者合作的方式”。
不冒进的做强
宗庆后爱看书,办公室放了6个大书架,看到好书,他就推荐给中层学习。尤爱看毛泽东理论的宗庆后,并不讳言自己“霸权”。他办公室里有一幅半面墙的山水画在他写字台后,娃哈哈的每一个决策都是他这样指点江山的。
“当初没有人看好娃哈哈一个‘儿童牌’去做饮料,反对声一片,但是现在我成功了。”久经质疑,宗庆后依然表现强势,但这种强势却并非冒进。
“作为一个公司,首先要做强,而不是要做大,你说500强,实际上是500大,很多企业还是亏损的,企业必须要盈利才能够循序发展,所以我们一直在坚持稳步求胜,等到做的比较成熟,像饮料,我们每年投资是几十亿,但是你要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可能会比较谨慎点,稳步前进。”宗庆后坦言,多元化不是盲目扩张,而是寻求更多的利润增长点。
宗庆后说的“成熟”,有着特定的条件——“三年盈利、初具规模。”当这一切条件具备后,未来,娃哈哈会拿出零售的一部分上市“上市是为了支持零售更进一步的发展,因为零售业的投入大,需要好的现金流,而上市是一个好的途径。”
另一个为外界所关注的是,在宗庆后成功整合国际资源,创立“洋代工”模式后,娃哈哈是否会沿着这一思路,迈向国际化?
宗庆后却向《英才》记者表示,娃哈哈并没有寄希望于通过国际化进一步扩大市场的打算。因为,中国经济近两年飞速发展,但还是受发达国家压制,这也是很多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国际化道路曲折的原因,国际化或许还要再过5到10年。
独家对话——宗庆后“子女不一定要继承管理权”
关于企业传承
《英才》:现在有很多40后企业家都在考虑接班问题了,也有很多关于二代企业家接班的讨论,你认为最好的接班方式是什么?
宗庆后:如果子女愿意接这个班,而且也能够接这个班,那么子女也可以,如果这个子女不愿意接这个班,也接不了这个班,也没有关系的。
《英才》:二代企业家具有先天的资本与人脉资源,不愿意接班的现象多吗?
宗庆后:现在也很多。子女将来继承股东权利,不一定要继承管理权力。
《英才》:一代企业家和二代企业家在企业经营理念上和价值观上是否有所不同?
宗庆后:我们叫企业的二代,他们大部分是送到国外读书回来的,受西方文化和思想熏陶,所以在观念上会有所不同,也会超前。
《英才》:你和宗馥莉在意见不同的时候,一般怎么解决?二代企业家会不会也面临着转型的问题?
宗庆后:当然是听我的。但是二代企业家也确有面临转型的问题,因为二代企业家接受的是西方的文化,与中国的文化截然不同,中国的关系是以人为本,而在美国,老板就是老板,雇员就是雇员,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但在中国不行,光给钱也不行。主要还是一个本土的经验知识。我女儿回来就经历了一个这样的转变过程,硬碰硬的,她来娃哈哈的时候,我让她和普通员工一样,从中层助理做,也让她锻炼锻炼。
《英才》:你怎样评价现在的创业环境?
宗庆后:现在创业比较困难,不像我们那个时候,你做得出来东西就卖得掉,现在不一定,你首先要创人家做不到的,没有的,你才有机会。
《英才》:但是现在也有一种评论,说其实继承一个企业,管理好这个企业,也是一个重担。
宗庆后:所以我现在不断地提升管理,不断地分期授权,另外一点我认为企业内部还是要养成一个规矩,也就是像依法治国一样的,依法治企业,这样子大家都养成一个习惯,该怎么做,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后面接班就比较容易一点。
关于浙商投资
《英才》:你怎么看很多浙商转型去做投资的现象?
宗庆后:我感觉目前对沿海发展地区确实比较困难,国家都往西部在倾斜,但是在东部沿海地区还没有新的技术,做实业难度较大。另外在浙江,现在各个省都到浙江来招商,所以资本都投到外面去了。下一步政府应创造一个好的投资环境,而且要动员浙商回归到制造业来,现在主业都不搞了,都在做房地产,搞资本运作。
《英才》:浙商作为市场经济的先行者,以及中国经济比较代表性的推动者,在现在整个中国经济格局下,是不是也面临一定的转型?
宗庆后:这种转型主要是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发展也很有发展潜力。另外我看我们有的浙商也在占领一些新兴行业,也在占据一个位置,当然这个东西我认为还是要慎重对待,因为有的东西没有成熟拼命去发展,到时候也可能会比较麻烦。所以我认为做企业的心态要好,不能一窝蜂的跟着去做什么,这个时候肯定会要出毛病的,最好是人家做不到,或者人家不做的事情,机会更加好一点。
《英才》:主要你想进入哪一类的高新技术企业?
宗庆后:比如说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环保方面的,你搞的确实有效果,我认为国家肯定会推广,可以减少很多排放,可以减少很多资源的浪费,要搞就要搞这样的东西。
《英才》:有没有想过在新能源行业布局?
宗庆后:现在的新能源行业我感觉还是比较悬的。你看汽车还没有成熟呢,另外太阳能发电也好,风电发电也好,它不能蓄电,国家也不可能把发电厂关掉用你的这个电,到时候风没有了,太阳没有了,这个时候怎么办,那你电厂的电还是要开着的,关键一下子没有电就麻烦了。而且这些行业都投资过剩了。
(本刊记者罗影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