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吕亚臣2001年来到上海。作为“外来的和尚”,他需要挽救的是一个连续十年亏损,处于破产边缘的上海重型机器厂。
2007年,上海电气重工集团成立,已经是上海电气集团副总裁的吕亚臣成为第一任总裁,他的任务是对核电关键零部件实现全面突破,并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根据东方证券研究所的报告,未来12年,我国平均每年将有5-6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投产,核电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快车道。目前国核电装机只占电力总装机的1.3%,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5%以上。
按此计算,到2020年,我国对核电项目的投资将高达856亿美元。如果按设备费用占项目总投资的44%和设备国产化程度74.2%来计算,国内核电设备生产企业将分享到其中287亿美元的大蛋糕,也就是一个近2000亿人民币的市场。
作为上海电气集团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电气重工集团的销售额只占整个上海电气集团的较少份额,它却被看作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一个板块。
国家新能源振兴规划草案虽然还没有正式出台,但“2020年风电1亿千瓦,核电7000万千瓦”的目标已经被人们反复提及,这在资本市场上原本已经没有太多炒作的理由。上海电气(601727.SH)却在4月底发布了将进行非公开增发的公告后,在5月的第一周里涨幅超过23%。
在这个大多数行业的寒冬里,大部分企业都在收缩战线、减少投资之时,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却在加速跑。上海电气通过募集不超过50亿元的资金,其中计划在核电、风电总计投入19.85亿元,其他包括重型燃气轮机扩大产能技改项目在内,拟投入11.26亿元等。
图谋核电
希望在5年内拿下核电设计资质,实现设计制造的突破。
国内第一套双水内冷发电机、国内最大的1.2万吨水压机、世界第一台镜面磨床、国内第一套30万千瓦核电机组……这些都是上海电气拥有的业内纪录。
作为内地最大的装备制造业集团,上海电气有着庞杂的业务,电力设备一直是其核心,2006年曾接近其利润总额的70%。但其中占较高比例的火电发电设备市场日渐萎缩,东方证券的研究显示,由于电力企业的行业亏损严重影响其规模扩张速度,未来新增的装机容量每年约为5500万千瓦,这比2008年的装机容量下跌40%左右。
风能、核能等新能源成为更有潜力的市场。早在2005年,上海电气就将旗下的有关核电、军工板块合并重组,成立了第一机床厂,现在它也是国内唯一的能够制造“二代加”技术的核岛堆内构件和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公司。
2007年1月,上海电气以1.52亿元向母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收购上海起重97.24%的股权,使其成为自己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起重是一家生产核电厂等专用起重设施的公司,也是核电厂项目不可或缺的环节。
随即,新成立的上海电气重工集团,对旗下的重型机器业务进行整合。它下辖上海重工、上海核电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上海第一机床厂、上海起重运输机械厂和上海船用曲轴公司五家大型企业。
“干核电,与铸锻件的关系非常大。”吕亚臣告诉《英才》记者,与国内最大的核电建设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总经理康日新交流,发现他们最关心两点:一是能否生产出合格的锻件,二是能否按期交货。
2007年,重工集团与上海交大共同成立了上海电气大型铸锻件研究中心,就是要主攻大型铸锻件这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瓶颈。去年,上海电气光在锻件上的研发投入就达到2.8亿,今年也将维持这一水平。
研制大型锻件的过程中,废一根料往往就价值数百万元,有时甚至会废十根以上,吕亚臣依然咬牙坚持着。现在,重工集团的大型铸锻件生产能级可以达到最大一次浇注钢水量720吨、单件铸钢件最重450吨、双真空钢锭最重600吨和最大锻钢件350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65万吨自由锻造油压机已经投入试运行。
“由于核电的建设周期较长,重工集团将研发、制造等资源进行整合后的成效需要多年后才能看到。”银河证券电力设备分析师沈文春说。
在吕亚臣的眼中,重工集团已经率先实现了核电设备集成制造的能力。同时,过去要拿一个核电的单子,涉及到上海核电、上海起重运输、泵阀公司等多个部分,首先要在内部进行询价、组织协调,现在却可以集体采购招商,没有了扯皮现象,效率大大提高。
核电的设备设计是国内普遍的软肋,一般都是国外设计,再到国内进行来图制造。上海电气重工集团已经成立了一个设计所,希望在5年内拿下核电设计资质,实现设计制造的突破。
核岛竞赛
在电力设备领域,上海电气一直面对着东方电气强大的竞争压力。
2008年11月,我国第九座核电站——位于海峡西岸的福清核电站开工建设。这一核电站规划6台百万千瓦级发电机组,总投资近千亿元,这也是我国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中第一个获批的项目。东方电气获得该项目汽轮发电机组和蒸汽发生器合同,总价值约50亿元,占到项目设备总投资的1/4。
虽然有分析师认为,中核集团将这个大单给东方电气,支持其灾后重建的意味浓厚,但长期以来,在电力设备领域,上海电气一直面对着东方电气强大的竞争压力。
东方电气的电力设备产品最为齐全,呈现火、水、风、核、气“五电并举”的格局。沈文春认为,东方电气在产品的结构调整方面,敏感性更好,它较早地向核电、风电等领域转型。
在风电领域,东方电气远远走在上海电气的前面;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较小的水电,上海电气并不涉及;在核电领域,东方电气率先在国内具备了批量生产能力,公司核电市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
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动力是我国三大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目前,东方电气和上海电气在核岛业务上占据90%多的市场份额。
大型核电站的建设分为两大步骤:一是核岛,二是除核岛之外的设备,又称为常规岛设备。东方电气拥有6套核岛、4套常规岛的生产能力,扩建后将提高到6套以上。
从目前的订单来看,东方电气更占优势。但在第三代核电技术上,上海电气使用的美国西屋电气AP1000技术更为主流,得到我国政府的更多支持,东方电气使用的则是法国阿海珐EPR技术。
东方证券电力设备行业资深分析师邹慧认为,上海电气是国内唯一拥有核岛主设备——反应堆堆内构件和控制棒驱动机构生产能力的企业,它的核电产品结构最为完整,在定向增发后它也将实现6套的生产能力,未来它和东方电气在竞争中应该会平分秋色。
尽管未来中国核电的市场让人垂涎,但核电建设周期长、收益慢,至今最早参与核电领域的东方电气还未实现盈亏平衡。这也将是未来考验国内核电设备生产商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