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8月马兴瑞执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帅印至今,仅一年有余,马兴瑞和他的“航天科技”团队却经历了“嫦娥绕月”、“神七飞天”等一系列大考。
9月25日“神七”成功发射举世瞩目,而鲜为人知,当神舟七号飞船安全返回的第二天,马兴瑞就已经出现在新的战场——另一个型号的研制现场。
更不被公众所知的是,“神七”成功发射的前两个月,即7月2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次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战略意义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因为潜藏在平静之下的将是中国航天产业的一次重大调整升级。
作为中国航天产业的领军企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1日,其前身源于1956年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曾历经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而著名的“神舟”、“长征”等品牌正是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拥有。
在第四次工作会议上,总经理马兴瑞作了题为《全面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将定位从原来的“国际一流宇航公司”提升到“国际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将先前的三大主业“导弹武器系统、宇航技术与产品、航天民用产品”转向“宇航系统、导弹武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服务业”四大主业。
“华丽转身”的背后,一条更加清晰的产业链全面浮现。报告中提及的太空经济(Space Economy)概念也被高调凸显。有专家认为:太空经济或将成为未来10年、20年中国经济又一有力的推进器。中国将借鉴性地学习美国战后经济腾飞之路,依靠太空经济拉动内需,提升科技水平和制造水平。这一切将使得“中国制造”完成一次凤凰涅。
太空经济的放大效果到底有多大?
“有人统计过,航天科技一美元的投入将换来7至12美元的回报。航天科技又被称为‘技术金矿’,它对技术的拉动和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马兴瑞解释到:“举例来说,我们发射一颗卫星,价值不仅仅是卫星研制、发射服务所带来的,还有运营服务和地面维护服务,这一链条带来的价值不可小视。”
以美国为例,1961年,“阿波罗”计划开始实施。到1972年结束时,“阿波罗”花掉了美国人240亿美元。但谁都没有想到,240亿美元随后就孵化成了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阿波罗”带来了高达几千亿美元的民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