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7000余名员工最近被一种莫名的兴奋包围着,当然,还有一如既往的忙碌。他们甚至能想象到: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挂牌交易时将是怎样的盛景。10月23日,来自香港投行的消息称,阿里巴巴(Alibaba.com,新上市编号:1688)已获得了超50倍、总额超600亿美元的认购,也充分支持了这一预见。最为重要的是,他们之中70%的人,将一夜之间变为“小富豪”。
尽管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公司尤其互联网企业的海外上市潮令人眼花缭乱,但是,人们显然更乐意给阿里巴巴多一些关注。理由是显见的:或将突破17亿美元的融资额,注定将创造中国网络公司上市融资的最高纪录,即使放眼全球,也可与Google四年前的融资规模(Google 2003年8月上市融资16.7亿美元)相媲美。
创造这一奇迹的,是阿里巴巴创始人兼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他早已凭借矮小的身材、奇特的长相、狂妄的口气被国人甚至世人所熟悉;当然,他一贯给自己制造危机、事后又很好地转危为安、并创造出奇迹的“阿里巴巴式发展路径”,更是人们持久的关注重点甚至谈资。
回顾8年半的发展历程,马云自己也承认,阿里巴巴遇到过的危机绝不比别的公司少,“阿里巴巴有没有危机?我觉得危机很大,要不我怎么可能这五年来没有重过一斤肉,而且现在越来越瘦。”
比如,在2005年8月掀起轩然大波的“并购雅虎中国”案例。当第一次面对雅虎中国500余名员工并读出或失望或沮丧或愤怒等的几十种表情时,马云甚至有些后悔。即使在他接手之后,雅虎中国摇摆不定的页面(搜索、门户),三任高层(田健、谢文、曾鸣)的交替登场,也折射出马云与杨致远之间的艰苦角力。
如今,雅虎中国终于让马云舒了一口气,其强大的搜索功能,让阿里巴巴B2B、淘宝如虎添翼。
实际上,即使将视野放得再宽些,这种跨国并购可资借鉴的成功案例仍然不多。一年前,并购西门子让明基黯然失色;即使如今,TCL仍挣扎在国际并购的泥沼中。如果时间充裕,马云或许可以创造一个堪与联想并购IBM PC业务比肩的经典案例。
在过去十余年中,中国互联网公司最大的收获就是,几乎与国际巨头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但可以预见的是,下一步的竞争将更趋激烈而残酷。那么,怎样选择并利用好海外资本市场?怎样并购并整合国际巨头(美国雅虎)的子公司?怎样与跨国公司(eBay)在本土市场抗衡?怎样专注(B2B)并成为引领式的企业?怎样形成完整而互相支撑的产业链(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雅虎中国)?甚至,怎样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不妨看一看马云和他一手缔造的阿里巴巴,其中有很多困扰中国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的真命题。
马云不是神,但是面对危机,他却能提供一种匪夷所思的、充满本土草根智慧的化解路径。
文|本刊记者 张刚 武文斌
没有鲜花,没有香槟,没有镁光灯,没有欢快的音乐,没有涌动的人群。
在略显沉寂的卧室里,躺在床上的马云,面对着天花板,慢慢地举起了酒杯,虔诚而默默地念叨着:保佑淘宝一路顺风。
不过,马云绝不是孤独者,因为他知道,那一刻,同样的仪式将在散落于杭州市的十余处居民住宅里同时进行。
——2003年5月10日晚8点,秘密筹备26天的淘宝网正式上线。马云和十余位淘宝网的创始者,以这种独特而真诚的仪式,庆贺这个生于危难之际的阿里巴巴首家子公司。
其时,SARS肆虐大江南北,西子湖畔人人自危;阿里巴巴也没能幸免,在一位参加广交会的员工感染了SARS之后,500多名员工全部被隔离在家里。5月4日,在得知员工被确诊为SARS病例的那个晚上,马云甚至还给全体员工写过一封道歉邮件,“从上午知道确诊后到现在,我一直想向所有的人表示深深的歉意!……让我们共同为那位生病的同事祈祷!祝福她早日康复!”800余字的信中,居然有近百个“!”。
即使在4年零5个月后的2007年10月9日,那段经历仍难以让马云释然。“非典!”一分钟前还洋溢着兴奋之情的他,表情肃然地对《英才》记者说,“我觉得非典期间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当时,马云面对的压力绝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创办了4年多的阿里巴巴,刚刚挣扎着在2002年实现了“盈利1块钱”的可怜目标;由于担心财大气粗的国际巨头eBay切入B2B领域,特地挤出1亿元秘密筹建淘宝。没成想,突如其来的SARS,让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要知道,阿里巴巴的起步依靠的是国际VC,但是,孙正义既然可以在6分钟里决定投资2000万美元,他同样也可以在6分钟内作出一个相反的决定。
作为阿里巴巴精神领袖的他,带领着他的团队挺过了SARS,挺过了与eBay的3年艰苦游击战,挺过了并购雅虎中国带来的艰难整合时光,并把阿里巴巴旗下的B2B公司Alibaba.com带到了香港交易所的门口。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2007年10月4日,Alibaba.com顺利通过香港交易所上市聆讯。
10月15日,在港岛香格里拉的投资人物餐会上,当笑意盎然的马云举起酒杯时,他面对的是这样的盛景:300多位素以严格挑剔著称的投资人,对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当日,阿里巴巴获得了超过15倍的认购(计划融资13.3亿美元,认购总额超过100亿美元)。这让阿里巴巴创下近年来内地企业在香港路演首日机构投资者超额认购倍数的最高纪录。
此前,美国雅虎、AIG、九龙仓(0004.HK)主席吴光正、“糖王”郭鹤年、新鸿基地产(0016.HK)郭氏家族以及工银亚洲(0349.HK)在内的六名基础投资者组成的“豪华阵容”,斥资共约19亿元认购阿里巴巴股份,他们还接受了“禁售期为两年”这一罕见而苛刻的条件;而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亦斥资7.8亿元通过国际配售认购。
香港媒体认定,阿里巴巴10月22日公开发售时,香港将重现万人空巷“排队领表”的盛况——这种盛况已多年未见,上一次创造这一盛景的主角是在1999年向散户公售的盈科;那一年,阿里巴巴刚刚创办。
IPO 造就4900名“小富豪”
“普遍造富”的结果是,创始人马云的股份被摊薄。根据招股书披露,马云持股不足5%。
11月6日,阿里巴巴将在香港挂牌交易,其计划筹资额为13.3亿美元。
但身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的马云,即使在子公司上市之后,或许仍然不能在胡润富豪榜及《福布斯》富豪榜中占据抢眼位置。
在刚刚公布的《福布斯》亚洲版“2007中国40富豪榜”中,上榜者身价全部超过了10亿美元。而根据阿里巴巴的招股书显示,马云只持有阿里巴巴B2B子公司1.89亿股股份,以招股价上限(12港元)计算,上市后马云身价仅为22.7亿港元。几乎同时在纽交所挂牌的巨人网络,其掌门人史玉柱的身价将达到200亿元。
显然,这跟马云在中国甚至全球互联网界的影响力非常不成比例。
马云更乐意看到的是,IPO将使阿里巴巴在一夜之间诞生4900名“小富豪”,这意味着,整个集团的7000余员工中,近70%都成了“富豪员工”。
这就难怪,10月8日,上市公司Alibaba.com首席执行官卫哲如此对《英才》记者形容说:“这可能是在任何一个科技公司上市前,拥有这个公司股权或者期权人数最多的一家公司,因为我们看了十几年好像是没有更多的。”
身为前百安居中国区总裁的卫哲,如今加盟阿里巴巴已有11个月。谈起对马云的印象,他颇为动情地说,“我最大的感触是,媒体上的马云并不完全是马云。媒体抓到的都是狂啊之类的,再早年说骗也好,在媒体看不懂模式的时候,觉得他更疯狂一点。”
卫哲觉得,马云除了具备“激情、坚持、感恩”的企业领袖特质以外,在工作中他还是一个非常细致的人,“他带我们见客户,去问客户的问题。”但马云还在自责自己比以前见客户见得少了。而面对员工时,马云也同样如此,“他关心自己员工吃饭怎么样?最近玩的开心不开心?主管跟你分享的培训经验好不好?”最让卫哲佩服的,则是阿里巴巴在管理与凝聚力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独成体系的价值观。
这些,其实也在深深影响着卫哲。在他加盟阿里巴巴100天、6个月、11个月的时点上,《英才》记者与之均有过面对面的接触,与前两次相比,除了缜密的思维、富有逻辑性的语言没有改变外,他的衣着已经由以前笔挺的西装,换做如今略显休闲的白底小方格衬衫了,这似乎更“阿里”一些。
当然,如果仅仅依靠激情与价值观,恐怕也是无法留住人心的。阿里巴巴首席人力官彭蕾对《英才》记者坦言,“其实阿里巴巴的工资在业内不算是高的。”她透露,阿里巴巴会考虑调高工资,同时加大补贴力度,“我们今年就重新把员工的商业保险全部升级了,加强多方面的保障。”
之前,尽管很多员工拿到了期权,但由于上市遥遥无期,以至于“很多人把那张纸带回家放到哪里都不知道了”。当时,有些高管甚至会对彭蕾说,“我不要期权,你工资多加一点儿行不行?”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并购雅虎中国之后。2005年8月,包括高盛亚洲、摩根斯坦利亚洲公司在内的承销团队开始阿里巴巴上市的筹备工作,并于次年9月20日在开曼群岛注册Alibaba.com Limited,在英属处女群岛注册Alibaba.com Inrestment Holding Limited。
之后,很多人尤其是管理团队意识到,自己手中的并非一张白纸,“随着上市的临近,越来越值钱”。
但在普遍“造富”的同时,马云也不得不思考另一个问题,即“富豪员工”会不会就此丧失斗志?为此,他特地跟员工强调,希望这次IPO改变的是大家的生活质量,而不是精神状态。
彭蕾透露,正是由于担心员工有“小富即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想法,在制定上市计划时,公司专门就此讨论过,结论是还会严格按照绩效体系去管理、去要求。“你心里怎么想,其实我们都知道,但至少你不要影响团队,而且该要交的活必须要交出来。但是,有些人小富即安、得过且过、上班聊天、上网炒股,我们请他走!”
“普遍造富”的另一个结果是,创始人马云的股份被摊薄。根据招股书披露,马云持股不足5%。这一象征性的持股比例,与盛大董事长兼CEO陈天桥持股75%、网易董事长兼CEO丁磊持股52%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据此,外界有质疑称,马云恐怕无法以股份来控制上市公司。对此,马云显得颇为坦然。当被《英才》记者问及上市有无对其造成压力时,他笑笑说,“哪里有啊?没有!”
此前,他就曾表示,“第一天开始,我就没想过用控股的方式控制。事实上,我们也不允许任何一个股东或者任何一方投资者控制这个公司。我觉得这个公司需要把股权分散,管理和控制一家公司是靠智慧。”
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金建杭也佐证说,“我们从创业第一天起,马云就提出东方智慧,西方运作。”
马云的学生、阿里巴巴副总裁戴珊对于“马云式智慧”感触颇深,她向《英才》记者描述说,“我们马总跟新人有句话,你来阿里巴巴不承诺你有多大的收入?我可以承诺你有很多的委屈。”而她自己,则在1998年就开始跟随马云做中国黄页,“我觉得无论什么时候看到他,你在他眼睛里看到的都是自信,我一定能赢的信心。你跟他在一起就充满了活力。”
实际上,被马云感染的,并非只是他的追随者和员工。此次阿里巴巴上市,就邀请了龙永图、牛根生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吴光正、郭鹤年、郭台铭等人,则纷纷斥巨资认购阿里巴巴股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商银行亦通过其香港子公司工银亚洲(0349.HK)认购了约1.6%的股份,涉资1.552亿港元,而且,这是工行首次涉足新股投资市场。
但是,正如以往的遭遇一样,挑战与口水,也时刻伴随着马云。
10月18日,在阿里巴巴IPO倒计时之际,百度宣布进军C2C市场,并欲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和腾讯旗下的拍拍网展开争夺战。
此前两天,马云的“老对头”——奇虎网董事长周鸿礻韦跳出来评点说,自己从来没相信过马云说的“每日纳税100万”。他甚至说:“马云的话就当个笑话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