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参股首批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雅戈尔(600177.SH)和杉杉股份(600884.SH)成了股民们热烈追捧的明星。
有趣的是,这两只股票的幕后是两个同处一座城市、一个行业,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好朋友的宁波商人。他们同为“新宁波帮”的中坚力量。
在这一轮以“资产证券化”为大背景的全国资本运动中,新宁波帮再次挺立潮头,不但用巨额收益夯实了自己的经济基础,还借助资本的力量成功地完成了企业的多元化转型。
这其中,表现最为耀眼的就是雅戈尔集团和杉杉集团。这两个以服装起家的同城对手,短短一年就在资本市场上赚取了超过200亿的利润。
经过股改,雅戈尔还通过控股宜科科技(002036.SZ)、广博股份(002103.SZ),参股中信证券(600030.SH)、宁波银行(002142.SZ)带来了接近170多亿的收入。雅戈尔掌控人李如成让自己的身价增值到了40多亿,企业自身市值增值到600多亿。
郑永刚则在杉杉股份(600884.SH)之外还控股了中科英华(600110.SH),参股了宁波银行。中科英华下属的久游网在日本上市的消息让中科英华的股价翻了两倍,同时,他在宁波银行上市中,也获利超过50亿。
中国企业已尝到资本化的好处,同时我们也在质疑中国企业是不是正在某种程度上复制美国式的资本路径。以GE为例,韦尔奇上台前,GE85%业务是制造业,14%是制造业的服务业,金融只占了1%。到2001年韦尔奇退休,GE的一半已变成金融业,制造业只占25%,另外25%是各种类型的服务业。而韦尔奇掌控的20年里,GE的市值也从当初的120亿美元暴涨到2800亿美元。但也不可否认,如今的GE已开始显现资本化所带来的泡沫。
处在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初级阶段,作为新宁波帮的资本化主力,李如成和郑永刚执掌的雅戈尔和杉杉借助资本杠杆迅速放大自己,并在开拓着以股权投资为主的多元化的新主业。
比如雅戈尔,2006年的年报中,服装业务只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1.23%,今年中报则预增220%的收入构成中,来自投资中信证券的收入就占了150%以上。而杉杉股份的中报披露,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公司的对外投资初见成效,公司持有的宁波银行已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宁波银行的上市给公司的长远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此外,杉杉还在今年陆续参股了新华传媒(600825.SH)、航天通信(600677.SH)、南京中商(600280.SH)和百联股份(600631.SH),做长期的股权投资。
对于将来,李如成说:“服装、地产、股权投资这三大主业会让雅戈尔成为世界级企业”;而郑永刚则在服装、资源、网络游戏、上市公司上角力。
尽管二人从来都以朋友相称,绝口不提把对方当作对手。而事实上,各领风骚的行业排名,同处一座城市、同一行业的敏感,使他们暗中的较劲从来都没有中止过。
“我走了之后他自然就是老大了,我在的时候我是老大”。郑永刚总是自信满满;而李如成说:“我们就是低头做事,老大是靠干出来的。”
尽管已经将总部迁往上海,但在宁波市民的口中,依旧习惯地以杉杉和雅戈尔的次序来介绍这两家服装巨人。
事实上,郑永刚远走上海寻找新机会,留给了雅戈尔最好的机会。
如今在宁波,你会无处不在地感受雅戈尔的存在,位于宁波三江口黄金地段,紧挨宁波商业中心区雅戈尔开发的“海景花园”,是三座地标性建筑,也是宁波市最贵的楼盘。而知名的雅戈尔大道两侧,随处可见雅戈尔的工厂、商城和专卖店。雅戈尔已经处处显示出自己是宁波的主人。
财富暴涨的杠杆 股权投资
雅戈尔积极布局 杉杉半推半就
7月9日,杭州市国土资源局的土地交易中心。
位于杭州市文教区的“23号地块”在这里竞拍,多家知名房企展开激烈争夺。经过两个半小时、90轮的书面竞价,雅戈尔(600177.SH)集团控股子公司——宁波雅戈尔置业有限公司最终击退地产“大鳄”凯德置业,以14.76亿元拿到它在杭州的首个地块,其楼板价高达15712元/平方米,刷新了杭州的楼面地价纪录。
在本土开发商连连摇头称“疯了”的惊叹中,雅戈尔成为了杭州新地王。
今年以来,雅戈尔一改一贯的低调,在宁波、苏州等地频频出手刷新当地的地价纪录。从宁波地王到苏州地王,再到杭州地王,雅戈尔扩张的气魄压倒了所有的当地开发商,雅戈尔置业也俨然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地产龙头。
“怀揣着100亿找地”,李如成在酒桌上的一句戏言已经成了雅戈尔这个地产新贵的登基宣言。
一向低头做事的李如成突然如此高调,也让人感到惊诧不已。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拿李如成和杉杉集团的郑永刚相提并论。都说李如成是个保守的人,但在今年风光无限的资本市场上,一向低调、务实的他却在股权投资上着实激进了一回。
雅戈尔股改之后,股价翻了四倍,市值已经超过600亿。而颇具前瞻性地参股中信证券和宁波银行又给他带来了近200亿的盈利。面对赞誉,李如成有些诚惶诚恐。“我根本就不懂股票,一般来说,投资证券是有风险的,多少人投资证券都血本无归。我们只是运气好而已。”
而一向猛打猛冲的郑永刚却在股权投资上小心谨慎了起来,有一点无心插柳的味道。投资中科英华,本来为了高科技,参股宁波商行因为他之前的信用社被合并。他半推半就地成了赢家。
“股权投资是准确的眼光和前瞻性的思维结合的产物。”郑永刚对《英才》记者说:“我投了宁波银行,今天算账,我赚了50几个亿,那就投对了。”
说起来,杉杉股份投资宁波银行是有一段历史渊源的,当时杉杉股份经营着杉杉城市信用社,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发文,把信用社合并为商业银行,杉杉股份自然成为宁波商业银行的股东。
“我们当时有1500万股,后来每次增资扩股,我们就增加。除了政府以外,我们是大股东。而我本人是宁波商业银行唯一从第一天到现在的董事会成员,其他的都是后进的。”现在杉杉股份持有宁波银行1.79亿股,和雅戈尔、富邦控股、华茂集团并列为宁波银行第二大股东。
郑永刚在投资券商上没有雅戈尔顺遂。2001年10月,杉杉股份董事会就通过了出资2.12亿元参与苏州证券(现已更名为东吴证券,注册资本10亿元)增资扩股的议案。
当然,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看那个证券不太好,我们又收回来了”。郑永刚认为做投资重要的是看团队,但“那个公司管理有问题”。于是,郑永刚给当时的苏州市领导写信,内容大概是:你们的事是你们的事,把我的本钱给我。
投资了2.12亿,拿回来2.12亿。对此郑永刚说:“当然,如果不收回来现在肯定暴发了。如果证券公司的投资还在,我们的股价应该在35块钱左右。”但是,“当时有巨大的风险,还好我们把风险化解了。”
如今,有点回过味来的郑永刚说?:“在金融股权的投资上,杉杉股份主要投资了东吴证券和宁波银行。金融股权是好东西,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需要的是现代服务业,主要是金融为主导的服务业,服务业会越来越好,金融会更好。”
《英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李如成的股权投资秘诀并不深奥,就是看人。他说?:“我们做的都是没有风险的事。有风险的事雅戈尔都不做。我们投资中信证券3.2亿元,两亿股。还有宁波银行,当时亏了8个多亿,但是他的行长好,再一个是宁波市的经济前景好,所以我投了。”
资本化的商业模式 非相关多元化
雅戈尔地产发力 杉杉高科技寻路
在企业多元化上,郑永刚采取的是非关联性多元化,用他的话说:“两拨人,相互都不认识。”
郑永刚用高科技为股价打气,再用股市融到的钱来反哺高科技。郑永刚的算盘很精。今年借助久游网上市这个题材,中科英华着实当了一把科技股的龙头。
而李如成更加注重在产业链上下游做相关多元化。他的房地产俨然已经是长三角地区的区域性龙头。
看到老对手在地产上豪取利润,郑永刚对《英才》记者说:“我不做房地产,这是我的个性。”
有人把郑永刚进军高科技的理由归结为:他从宁波搬到上海,失去了在政府照顾之下拿到土地的机会。
但郑永刚很不满意这个说法:“我出了宁波,雅戈尔拿了很多地。不是我拿不了,我想拿多少拿多少。”
原因也很简单:“我1999年到上海来,作为外地的企业家做上海市决策咨询专家,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当时在浦东,我是商会的副会长,要土地这一点问题没有,比宁波的机会多得多,浦东新区的很多地产都可以给我。”
但郑永刚就是没有涉足房地产:“房地产里面很黑的,要请客吃饭、送礼送钱,我的个性做不了这种事。”
不过,郑永刚还是回宁波圈了8000亩的一块地,创办杉杉科技创业园,2002年12月,科创园开始打桩。
在郑永刚的表述里,这是一件非常巧合,且没有其他想法的事情。当时,宁波市委书记、市长到上海拜访宁波商人。吃饭的时候,郑永刚发言:
宁波的经济是中国的标杆,因为宁波改制比较早。宁波现在最值钱的有两样,第一是有一批企业家,第二是有一批资本。现在宁波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下一轮产业升级需要高科技。杉杉在不放弃服装主业的前提下把高科技做起来了,上海不可能成为我们的高科技基地,我们在选择高科技生产基地是放在宁波还是昆山。当然,昆山比较好,因为离上海近;但我是宁波人,还要考虑宁波。
郑永刚讲完之后,时任宁波市代市长的金德水就盯着他,要他一定把高科技基地放在宁波,“我可以给你优惠政策。”
科创园早已建成,这是郑永刚的模式,和政府合作做商业地产。“至于雅戈尔,他在房地产上赚多少钱,我一点也不遗憾。”
而李如成却把地产当成雅戈尔未来的主业。“地产是民生大事,是我们的三大主业。现在我们已经有了300多万平米的土地储备。”
郑永刚的思路总是难以琢磨。从服装跳到千里之外的高科技,他仍宣称“我们的主业还是服装”。
6月15日,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郑永刚辞去董事长职务,并由郑学明接替;同时同意汪建明辞去总经理,由代明华接任。
郑永刚现在所处的地位如他所言:“我在上海,在杉杉投资控股公司,控股了宁波,也控股了上海。”
从当年移师上海进军高科技,到现在辞去杉杉股份董事长一职,很多人认为郑永刚把服装甩了,至少是放弃了让杉杉服装重回上世纪90年代的辉煌。他对此的解释是:“其实不是,杉杉开始做这个事,因为品牌的培育要很长时间。”
其实,从当年郑永刚的布局,就能看出他想要兼顾服装的心思。“我们从宁波到上海没有遇到阻力,是自然的。因为离开宁波以后,宁波那些人的利益受到了保护,他们的一亩三分地没人抢他们的。我把总部迁到上海,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
杉杉服装和杉杉高科技是泾渭分明的:“他们不认识,他们不同行业,他们不交流。”
在郑永刚的规划里,服装品牌还是核心,无论高科技还是投资都要依附着它发展。他对于杉杉服装品牌的期望是:“中国绝大部分人已经记得杉杉了,以后在东南亚地区、整个亚洲地区成为一个国际性品牌,把品牌做到国际化这是一个必然的事情,现在先把中国市场做好。杉杉品牌将来肯定是一个符号,人们记忆当中的东西。”
至于旗下服装、高科技、投资如何发展,郑永刚的规划是:“杉杉服装,300亿;高科技多一点,500来亿?;投资300亿。杉杉发展成为一个1100亿的世界级中型企业,这是我的努力方向。”
命中注定的对手 第三平台上定输赢
农民李如成埋头苦干 军人郑永刚大胆放权
李如成老家是在上海,8岁流放到宁波;郑永刚是宁波人,41岁迁居上海,成了上海人。两个人似乎事事都要结缘。
在品牌上,他们不相上下,棋逢对手;在多元化上,他们各走一径,难分高下;在资本化运作方面,他们各有自己的旗舰上市公司,都成了股市上的明星股。
在服装第一级平台上,二人堪称平手;在服装领域半斤八两。雅戈尔注重内功,强力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为将来的服装百年帝国打下了伏笔。而杉杉则是剑走轻灵,点到即止,服装品牌更像是郑永刚的跳板,高科技才是他的终极目的。
在多元化第二级平台上,二人未见分晓;一个未来前景看好但有巨大的风险,一个坐收渔利但可持续性不强。雅戈尔进军房地产,参股金融,整合国际贸易,全国拓展营销网络,这些都为他带来了不菲的收益。而李如成的思路是形散而神不散,一切的多元化都暗含着建立一个服装品牌帝国的夙愿。杉杉进军高科技、新能源、互联网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正如他们之间各自所描绘的自己:李如成是农民,只穿雅戈尔西服,注重厚积薄发;郑永刚是军人,不穿杉杉,只穿国际名牌,总是要寻找新的战场,体验战斗的激情。
在未来的第三级平台上,就要看谁的公司治理整合的最好。雅戈尔是典型的家族企业,李如成不断探讨的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上加入中国文化,植入家族企业的基因,杂交出一种全新的雅戈尔企业文化;杉杉是一家时髦的企业,郑永刚从不拒绝尝试任何新鲜事务,在企业管理上,更加注重拿来主义,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并且大胆放权。
李如成是个爱怀旧的人,在雅戈尔的名字里,他也能找到怀旧的味道:雅这个字与我有缘,我在上海的老家巷子有个“雅”字,我在宁波的家也有“雅”,而我爱人的名字也有一个雅字。
雅戈尔是李如成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名字。
郑永刚是个喜欢创新的人,他率先改制,率先上市,率先开始品牌营销,在服装界他有太多的第一。
李如成是个埋头苦干的人。“做里子,不做面子”,姥姥的这句教诲时常挂在他的嘴边。“这是让我一生都享用不尽的一句话,我也总是告诉身边的人。
而郑永刚是难以捉摸的人,说到内心的力量,他用了两个字:正直。我的名字里有个正字,我父亲是支书,母亲是妇女主任,我曾经是军人,正。
有正气则刚勇,郑永刚在说正直的时候,用手在自己的胸前做了一个有力的握拳。
李如成能忍人所不能忍之忍;郑永刚敢做人所不敢之为。
在服装业不景气的时候,李如成会把库存以十分之一的价格甩卖;而郑永刚率先斥资10几亿,构建全国分销网络。
根据规律,同处一个矛盾体内的双方是会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
李如成将人生总结为两套书:高尔基的三部曲和《鲁迅全集》;郑永刚将生活比作一场战争,狭路相逢,必须亮剑。
一书、一剑,一守成、一永刚。这两个企业家的性格和个人经历不尽相同却殊途同归,不断地竞争、相互追逐,成为命中注定的对手。
链接1
宁波帮
宁波人有三把刀:菜刀、剃刀、剪刀。这代表了宁波人的三个职业:厨师、理发师和裁缝。
俗话说:吃过奉化芋艿头,闯过三关六码头,宁波向来就有向外闯世界的劲头和传统。
提起宁波,就不得不提起宁波的服装业。自从19世纪出现宁波“红帮裁缝”(以为外国人制作西装出名并开发起来的一个群体。这些“红帮裁缝”主要来自宁波的鄞县和奉化一带,因工艺高超而闻名海内外)开始,宁波就成了中国的西服之都。
宁波也是诞生世界级工商巨子的地方。世界船王董浩云、包玉刚,影视巨子邵逸夫、“台湾半导体教父”张忠谋等,这些成功的海外“宁波帮”在世界各地诠释着宁波商帮的精神实质。
“新宁波帮”诞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是宁波创业崛起的商业势力。他们的代表有奥克斯、波导、吉利、雅戈尔、杉杉等。
链接2
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项重大金融创新,是世界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行为,使其具有流动性。
我国从2005年开始资产证券化的试点。今年8月9日,沪深两市总市值达到了21.1466万亿元,首度超越了中国GDP。这标志着在形式上我国内地资产证券化率首度超过100%,A股市场真正成了反应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8月23日,上证指数更是开盘即涨破5000点整数关口,在周边市场都在经受美国次贷煎熬之际,A股市场继续上演着“这边风景独好”。
雅戈尔主营构成 按行业构成:(截至日期2006-09-30)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 占主营业务
(万元) (万元) (%) 收入比例(%)
服装(7-9月) 48978.4 23467.5 47.91 12.50
纺织(7-9月) 37771.9 9457.2 25.04 9.64
房地产(7-9月) 6815.4 2647.8 38.85 1.74
资料来源:招商证券
杉杉主营构成 按行业构成:(截至日期2007-06-30)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 占主营业务
(万元) (万元) (%) 收入比例(%)
服装 54801.3 12808.7 23.37 54.58
锂电池电池材料 36674.0 5233.0 14.27 36.52
太阳能电池材料 8934.6 1937.1 21.68 8.90
合计 100409.9 19978.8 19.90 100.00
资料来源:招商证券
小股东李如成
10分钟与600亿
文|本刊记者 郭健
有一句管理箴言说:明白比智慧重要。这句话对中国现实社会经济状况下的民营企业家来说,更加贴切。
薄熙成在评价李如成时说:“中国这20多年来,许多智商超凡聪明绝顶的人物,诸如牟其中、周正毅、陈久霖、赵新先、顾雏军、唐氏兄弟、张荣坤、周益明等人物,无不是在他们的事业步入巅峰任意叱咤风云的时候跌落于尘埃的。而雅戈尔却一直屹立不倒,因为李如成从来都明白低头做事,低调做人。”
李如成无疑就是一个明白人。如今已经是超过40亿身家的他最讨厌的两个字就是“富豪”。“我就是想低头做点实事,现在的媒体过于浮躁,社会风气也过于浮躁。稍有不甚就会遭至群起而攻之,所以,我们只是低头做事。”李如成对《英才》记者感慨道。
明白人只做显而易见的事情,他们没有幻想,他们眼中的人生是残酷的现实和适者生存的危机意识。
你以为你是谁?
面对这样的问题,李如成总是从容地回答:“我是农民!”面对自己的财富,李如成说:“那是我的运气好,还要感谢邓小平。”
永远的生存危机
李如成的低调20几年不变,一身不变的雅戈尔西服和衬衫,一只拎了20多年的公文包,到哪里都是自己开车。这就是李如成的做派。
自小在最恶劣的环境下求生存,让李如成对客观现实始终存在着敬畏之心。遇强则曲,用包容化解矛盾。自称是“广大(广阔社会)”和“农大(广阔农村)”毕业的小学生李如成,诠释着中国人最精髓的生存智慧,这是最大的明白!
1957年,李如成的父亲被打成右派,关进了监狱。精神崩溃的母亲带着5个孩子根本无法在上海市立足。好心的邻居告诉她说现在农村在搞人民公社,可以管饭吃,于是一家六口就“流放”到了宁波市的鄞县。
然而,到了农村才发现,他们不是农村户口,吃不上公社的“大锅饭”。一家人又加上了年迈的祖父、祖母,八口人只能靠李如成和姐姐编草帽为生。
那时李如成7岁,姐姐9岁,二弟5岁,三弟3岁,小妹不满周岁。
李如成感觉自己是在复制着高尔基的苦难人生。“我的运气实在不好,生长在那个年代的右派家庭,我的童年充满了苦难。”
初到乡下的两年,正好赶上大跃进的年代,一家人的日子相当艰难,经常要靠亲戚的周济度日。这期间,祖父病逝,小妹和母亲也在饥寒交迫中死去。李如成和姐姐开始支撑这个家。
谈到那段日子,李如成仍旧忍不住落泪。李如成说:“那时想的最多的是一家人怎样生存。”
过早地明白了人世间的苦难造就了李如成时时刻刻的危机意识。如今,雅戈尔已经成长为一家世界级企业,而李如成大会小会谈的还是如何生存的危机意识。
舍小利换大利
李如成总是在关键时刻很明白。
谈到雅戈尔的发展,李如成认为:“1993年雅戈尔的产权改制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而这次转折的机遇完全是因为李如成的明白。
1978年,知青大返城,李如成等80多个知青没法返城,于是,用返城补助款开起了一家乡镇企业:青春服装厂。
李如成说:“那时镇里有十几家小企业,青春服装厂算是最差的之一。我当时想,服装厂一定是女工多,我是大男人,比女人有力气,一定能干的更好。另外,这里还可以学手艺,将来不至于饿死。”就这样,李如成进厂做了小工。
正如李如成所愿,他从小工到裁剪组长,再到厂长。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成功之路。
李如成的勤奋和精明让服装厂越来越红火,而矛盾也就此产生。当时的镇领导认为李如成不太听话,几次想换掉他的厂长位置。虽然最后都因职工们抵制而作罢,但产权问题不解决,服装厂就总是有婆婆管。而就在当时,宁波市动员企业搞股份制试点,李如成当时就决定让青春服装厂搞这个试点。
按照现在的法律解释,这是一家纯粹个人出资的民营企业。而在当时,产权问题还是禁区。乡政府认为,企业是乡里的?;而服装厂认为企业是职工出资的,政府没有拿过一分钱。
那时候,体制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雅戈尔发展的最大障碍。于是,李如成决定,不做过多纠缠,让利给乡政府。
谈判就在乡政府的一间办公室进行。李如成当时盘算的底线是给政府20%-25%,而后来他了解到政府的底线是25%-30%。于是,25%的股份比例给政府,十分钟成交。
纵观中国乃至世界的企业改制,用十分钟时间完成企业产权改制,雅戈尔可能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而这十分钟换来的是现在超过600亿的企业总资产。
产权问题的顺利解决是雅戈尔发展的最大机遇。
李如成说:“这次改制成功让雅戈尔真正走上了腾飞的道路,那时想的是赶紧低头做事,在利益分配上,不做过多纠缠,市场的机遇和时间不等人。改制之后,我们干起来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谈到自己的朋友宗庆后与达能的战争,他感慨道:“宗老板是我的朋友,他当时引入外资,也是为了解决产权问题。没办法,在那时候,这是不得已的方法。”
现在回头看,李如成是舍小利换来了大利。省略了无休止的股权争夺,避免了因为小利而与政府产生龃龉的风险,他用委曲求全换来了最宝贵的发展时机。
而这个识时务的“明白”缘自他能深刻地剖析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李如成说?:“我从《鲁迅全集》里学到了深刻认识社会的能力。”从鲁迅那里“拿来”的明白让他从来不和客观现实硬斗。
小股东李如成
作为雅戈尔的创始人,人们很难相信,李如成竟是雅戈尔名副其实的小股东。“我在雅戈尔的股份加在一起就6%,我只是小股东。我的身份是雅戈尔的一名高管,一个打工者。”
经过20年的经营,雅戈尔已经从知青补偿款的两万元发展到今天的600亿资产。李如成的6%市值已经超过40亿。
雅戈尔是一家没有大股东的公司,基本上是职工持股。“我们的原始股东的5000股现在值500万,20年来翻了100倍,这就是最大的回馈社会。”李如成自豪地说。
在雅戈尔原始股东里,李如成还是唯一没有卖过雅戈尔股票的人。他说:“我也从未想过卖雅戈尔的股票。我个人不需要那么多钱。”
绝对控股的郑永刚
与国际VC亲密接触
文|本刊记者 贺大卓
这是一个乐于标榜的人,却从不装点自家的门楣;
这是一个先知先觉的人,却把自己“不可复制”的成功推向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这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虽然他每天下午都会出现在高尔夫球场上。
所有这些感觉,从踏上上海浦东新区东方路就开始滋生。在这条不算繁华的街道,循着门牌号,很容易找到985号。到来之前,所有的信息都显示这里是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所在地——1999年从宁波移师上海之后,郑永刚就在这里处理杉杉的事务。然而,可能所有寻找杉杉的人都会在这幢25层高的楼前迟疑:墙体上大大的商铺字号告诉人们,一楼卖家具,三楼有个日本餐馆,杉杉在哪呢?
众所周知,郑永刚是一个喜欢谈论品牌的人,喜欢谈论杉杉的过去和将来,喜欢用大量的语言描述杉杉过去“服装界的领军人物”和未来的“国际品牌”。但是你得知道,要想找到杉杉,首先要找到大楼北侧那个不起眼的门,然后坐电梯到25层。在这一刻,禁不住会疑惑:郑永刚如此钟爱品牌战略,但为什么自家门前却如此沉寂?
就像曾经有人在一次谈话节目中说出自己的失望:有生以来第一次去宁波,去郑永刚的发祥地,当时去最繁华的那个广场,特别想找“杉杉西服”这几个大字,但没有找到。而装修最繁华,店面最大,门脸最亮堂,人来人往最热闹的那家叫雅戈尔西服。
这自然引出了一个人们谈论已久的话题:郑永刚领导下的杉杉是否正在陷入低迷?杉杉的表现是否是决策失误的产物?郑永刚在服装业之外的许多动作能不能让人看到希望?
要解读这一切,需要把时光拉回到1998、1999年之交,在这段时间里,杉杉集团把总部从宁波搬到了上海,并展开了一场前途未卜的变革。在郑永刚自己的表述中,这一思路其实在1997年就已成型,通过经济学家、内部高层、企业家、咨询公司,专门作了一个杉杉的资本战略规划。
否定当年的变革
郑永刚为杉杉服装做了三件事:借钱打广告,让一句“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风靡一时;割舍以前斥七八亿巨资建起的营销渠道,代之以特许加盟销售体系,这一转变历时三年;通过收购与参股的方式给杉杉旗下增添了22个服装品牌,并计划在2010年达到30个。
对于第一件事,郑永刚记忆犹新,并在长年累月的沉淀之后,积累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事情发生在1989年,郑永刚31岁。他接手了员工300人,负债800万的“甬港服装厂”,开始了到现在他依旧引以为傲的品牌战略,为杉杉创造了一个不可复制的成功。
“创中国西服第一品牌”,这是当年郑永刚在杉杉厂区内拉起的一条横幅,那年恰逢国家宏观调控,“杉杉在经济萧条中一枝独秀,成为领军品牌”。事实确实如此,从1993—1999年,杉杉的主业西服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第一,最高时占有整个市场份额的37%,杉杉的利润率最高时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50余倍。
回忆以前所取得的成功时,郑永刚说了下面这些话:同样是一个资不抵债的厂子,那么多人都没救活,我一个人去就把它做大了;我到现在还不会做服装,但作为一个外行,我成了一个服装厂的领军人物;后来我自然成为服装协会副会长。
郑永刚的心思都来自于对圈里人的观察,“我得出一个结论:做衣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品牌和市场网络。”
从1999—2002年初,历时三年,杉杉打造了服装界第一个特许加盟销售体系。其次,杉杉也从服装生产加工领域抽身而退,以前由杉杉在宁波全资建立的五家服装加工厂的控股权和具体运营权全部被转移给外资公司或个人。
通过收购与参股的方式在2010年达到30个服装品牌的宏伟目标也提上日程,杉杉西服被逐渐边缘化,与旗下新品牌“意丹奴”、“法涵诗”相比,杉杉西服老大哥的位置好似一去不返。
就在开始变革当年,杉杉西服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被取代,继而滑出前三。于是,人们开始怀疑杉杉的变革。而杉杉自己也在检讨得失。2003年11月21日,杉杉将力推的两大品牌时尚公司——法涵诗和梵尚出售。
这无疑是对当年变革的否定,但郑永刚依然保持着对杉杉服装的热情:我们现在默默地做这一块。
“不能把钱存在银行”
郑永刚在服装之外进入的行业是高科技,当问及这个转型是否太猛时,郑永刚有几分激动:“我们本来就没有转型过,我们还是继续保持做服装主业;不猛,一点也不猛,我们是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
为了更充分地说明,郑永刚还举了个例子:我们投资锂离子电池材料,第一期投资了8000万,第二期增加到1.5亿。我们当时银行存款5个亿,没有一分钱贷款,全是自有资金。我投了之后还有存款。
郑永刚所说的锂离子电池是1999年,由杉杉集团总裁胡海平引进了第一个高科技项目,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和冶金部下属的鞍山热能院合作,杉杉占股75%,鞍山热能院以技术入股,占25%的股份。据了解,投产一年创下产值3亿元,利税5000万元。
从杉杉的动作来看,郑永刚“布线”高科技是从1999年开始的。他把学精细化工出身的胡海平拉到自己身边,做助理。1999年,杉杉在上海成立上海杉杉科技公司,时任集团副总裁的胡海平担任杉杉科技的总裁。杉杉科技的投资“很简单”——就是用专业人才。不过,郑永刚还是很骄傲地说:“骨干是那些专家,还不是胡海平,他也没那个能力。”
“他们赚了钱交给我,我就要投资。我不能把钱存在银行,钱存在银行里就不是企业家的。”这是郑永刚分担风险的意识,于是,杉杉科技又收购了长春热缩(2002 年7月更名为中科英华),并在2000 年和2002年通过收购和增持原国有股份,持股9936.8万股,占总股本的29.74%,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打造了杉杉集团控股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对于进军高科技的举动,郑永刚显得很自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服装业开始走下坡路,我们也逃不掉,这个时候我们投资的高科技就起来了。现在服装业又迎来了第二春,而高科技也稳了。”
“我的话语权是绝对的”
要不是因为一场官司,郑永刚差点创造一个国内第一家登陆日本大阪证券交易所的公司——久游网。
2003年,中科英华通过下属公司科润公司投资了一个网络游戏公司久游网。当时投资了2400万元。一年之后,初始投资烧光了,于是找到三家投资基金——全球最大私募投资基金美国凯雷集团、香港招商局集团所属招商局富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具有韩国信息产业部背景的中韩无线投资基金,三家机构共同投进900万美元。
当时郑永刚感觉很奇怪,都快撑不下去了,为什么海外投资者如此热心?2005年,郑永刚和软银董事长孙正义的弟弟Taizo Son谈,以1.33美元每股卖给软银587万股,让他们做大股东,占30%多的股份,中科英华占27.8%的股份,做第二大股东。
今年6月15日,日本大阪证券交易所审核批准久游网上市发行,久游网上市融资额将高达1.6亿美元,创中国网络游戏运营商海外上市融资的新高。然而,因为和韩国开发商T3的一场经济纠纷,这一切被叫停了。
郑永刚对此的表述是:“久游网他的价值很高,今年搞得好净利润有3.5亿以上。不上市也好。”
另外,中科英华又投资了松原油田,控股50%。郑永刚说:“看我们的投资多好,资源,网络游戏。好吧?”
“我们上市公司投资是很有眼光的,没有离开我们的总体决策。思路是从我这来的,我是实际控制人。我的话语权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我是控股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