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影响力
首要影响力
黄光裕 2亿元博得百亿身价
长 弓
日期:
2005-02-02
浏览次数:
2101
危险性:股民为其埋单。
进攻手法:“左右手互搏”。
自身风险:如何把别人的钱变成自己的钱。
2004年6月,黄光裕终于修成神功:“左右手互搏”,价值仅2亿元的国美电器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变幻,一夜暴涨40多倍,上百亿的财富汇集黄光裕名下。并购手法之精妙,让诸多资本市场的资深玩家瞠目结舌、惊叹不已。
黄光裕的“命门”在哪里?
业内专家详细剖解了国美电器借壳上市的“三步曲”:
第一,新瓶装旧酒,重组国美电器。黄光裕先成立了一家“北京鹏润亿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自己拥有100%的股权。然后,把北京、天津、济南、广州、重庆等地共18家公司的全部股权装入“国美电器”中,由鹏润亿福持有65%股份,黄光裕直接持有国美电器剩余35%股份。
第二,“穿西装打领带”,变身为中外合资企业。黄光裕先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一家离岸公司OceanTown,然后通过在该地注册的国美控股(Gome Hodings Lim ited)100%掌控OceanTown。从2004年4月20日起,鹏润亿福将国美电器65%的股权转让给OceanTown,交易金额约为2.274亿港元,国美电器由此改头换面,变身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第三,由香港上市公司“中国鹏润”(代码0493)收购OceanTown公司,从而持有国美电器65%的股权,实现国美电器借壳上市的目的。
而中国鹏润此次高达83亿港元的收购,却并没有动用一分钱现金,完全是通过增发股份和可换股票据,分三个部分支付。
一切程序冠冕堂皇、合法合规。但东方高圣经理冀书鹏认为,国美电器的市盈率高达46.7(按照83亿港元的收购价格和国美电器在2003年1.78亿元的盈利来计算),这对一个传统行业太高了,“可能不是一个纯市场化的收购行为”。“收购国美电器是定向增发,没让小股东出钱,但小股东的比例稀释了,等于是变相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
长融短投模式
毫无疑问,上市是为了钱!但在大家眼里,国美这样的公司有的是钱,为什么这么急着上市?
恐怕首先得从它的现金流谈起。在零售业内,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在巨大的现金流量中,因为货款结算的时间差,总能有一笔数额不小的“沉淀资金”趴在账面上。一般大型连锁企业的货款结算周期为30—60天,但国美一般只进六七天的货。货卖出去,收进来的是现钱,但它给厂家的却是承兑汇票。据资料显示,2003年上半年国美电器的销售额达到85.16亿元,它的账上怎么也趴着30—40亿元的现金。
国美一直标榜,家电零售和房地产是它的左右手。但据调查,除了最近推出的“国美第一城”以外,黄光裕在房地产并没有太大的动静。他为什么会错失前两年房地产开发的良机?
据冀书鹏分析,用这些钱来开发房地产,尤其是来做一级开发商,一个是不够,二个是风险太大。“用经营性债务来支撑房地产发展,是属于‘短融长投’,德隆就这么倒下的,必须上升到一个比较大的平台来操作。通过借壳上市来融资,再做房地产,股本金是永远性投资,是不包退的,这变成了‘长融短投’了,结构非常稳定。”
如何定价也是一个大的学问。因为是左右手互倒,8亿或80亿,都是随黄光裕说了算。为什么往高了定?冀书鹏认为,关键是涉及到以后的融资能力,“8亿也许是你的净资产,72亿可能是水分和无形资产。把总资产这张饼做大了,大大改善了国美电器的形象,债务融资能力也增大了。”
最让人纳闷的是,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么高的价位上,为什么像惠理基金、摩根士丹利及Fidelity等国际大基金公司会为黄光裕“埋单”,他们掏的可是25亿多港元的真金白银啊。
机构投资者不怕掏出的真金白银一去不返吗?冀书鹏说:“这些钱名义上给你了,但可能根本没到你手里,而是直接划到一家新的公司里,咱们每人都占有一定的权益,你可以来做董事长或CEO,但得由我来派驻财务总监,这钱谁也私自动不了。”
最恶劣的手段?
作为一个现金流这么巨大的家电零售企业,国美却曾数度传出资金链紧张的传闻,为什么?漏洞在哪里?
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国美电器高层向媒体透露说,国美电器曾向其非上市部分的公司发出命令,要调动1个亿的现金,“结果用了10多天的时间才得以完成”,这导致“公司连一些日常的报销都困难”,“财务部门几乎天天要请银行的人吃饭”。目前,北京国美有数额高达10.7亿元的债务。钱到了哪里去?现在还是一个疑团。
冀书鹏认为,国美不直接上市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美无法说清楚自己一部分钱的用途,“递交的上市材料上,净资产收益率太高,你得解释清楚啊?凭什么资本使用效率这么高?”
在《证券市场周刊》的文章中有一个细节:黄光裕在召开小范围高层会议时,会随身携带一台笔记本电脑。黄会不时给香港的马仔发出“扎几手”之类的指令。“他在炒期货,也炒股票。”因为完全是黄一个人在做,没有人知道具体数额有多大、投资收益如何?黄光裕本人也曾承认,有“大宗交易”存在。但没人知道他指的是什么?
冀书鹏提到了一个专业术语:“dead line”(死亡线)。“在这之前你可能活得象模象样,但生和死到了那一天却立马见分晓,那一天就是结债日。对企业来说,每过一次的年关,它就赚一次,因为它的信誉又积累了一次。第二年厂家做计划时,会把你这个渠道作为首选。你可以继续借用别人的现金流进行扩张或另做它用。但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想着如何把别人的钱变成自己的钱,这就叫‘软着陆’。如果你占用别人的钱越来越多,但你却离把别人的钱变成自己钱的机会越来越远,那就会进入恶性循环。迟早会面临‘dead line’这一天。”
如何才能把别人的钱变成自己的钱呢?冀书鹏指出,最现实也是最恶劣的一种手段,就是包装上市,“原来是别人的钱,一下子变成了永久性的股本金,你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亏了就亏了。最后谁埋单?股民!”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