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影响力
首要影响力
“鬼是自己,佛也是自己”
文·肖鸿扬
日期:
2004-07-02
浏览次数:
1679
“小孩子时穿开裆裤,但是你永远穿开裆裤这不是傻瓜吗?不能以前和今天都一样,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我做事是把复杂变简单化,按照常理去做事。所以我不相信佛,也不相信鬼。鬼是自己,佛也是自己。一句话就是靠自己。”
“我能把最富有的企业交给我认为最优秀的人,而不是送给我的女儿,这样才能让这个企业继续发展。如果送给我的女儿,反而会增加她的负担。”
命门
“企业差点倒了”
《英才》:很多民营企业家起步时都遇到资金问题,你呢?
李兴浩:当年我做布碎厂,去跟一个针织厂谈,他的工厂没有多大的地方,布碎的废料堆得到处都是,我就帮他推销。但是我要每个月结算一次,他同意了。实际上我利用他的本钱做我的生意。
《英才》:有没有遇到很困难的时候?
李兴浩:1995年台湾合资方撤资的事情让企业差点倒了。
《英才》:他为什么撤资?
李兴浩:他不是直接说要撤资,而是算好我仓库里还有多少货,然后在北京找了个人过来,说要买空调。当时我正患骨髓炎,走不了路。他过来说帮我一把,结果在他的一些操作下,我跟对方签了协议,提供1000万的货,协议还要我保证一天给他多少货,因为他考虑我当时是没这个生产能力。
《英才》:他想你做不到就是违约吧?
李兴浩:对。我想了一想,决定干!当时我们每天生产能力只有220台,但要交400台的货。回来后我就调动所有的干部员工,全力以赴配合生产,后来全部按照计划完成。
《英才》:那他按合约付钱了?
李兴浩:他不愿意付,最后等于骗了1000万的货,扯皮了很久,还是收不回钱。我为了保住这个企业,就终止了跟他的合作。结果分资产又给了他800万,我们损失了近2000万。
《英才》:那工厂还能办下去吗?
李兴浩:他把能撬走的人都弄走。我想如果一个人都没有,就重新来吧。
《英才》:怎么重新来呢?
李兴浩:当时我让留下的人提意见,5块钱一条,对错都有奖金。最后把所有的意见理出21条来执行。
另外,我召开了供应商会议,坦率地告诉他们我现在没有钱,希望得到他们支持。当时很多人表示一年都会供货给我。
《英才》:今天的你和当初的你比是不是改变许多?
李兴浩:小孩子时穿开裆裤,但是你永远穿开裆裤这不是傻瓜吗?不能以前和今天都一样,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总要不断的改变才行,只要我做的事情比以前好就行了。
气脉
“做市长我嫌太小”
《英才》:你当初还竞选过村长?
李兴浩:实际上当时不是很想做的。但选举时,村里拉票风气严重,所以我出来竞选。
《英才》:当时的企业规模有多大?
李兴浩:当时是2000年,志高的年产值30万台。
《英才》:你的施政方针是什么?
李兴浩:首先发展村里的经济。现在全村的老人我全部供养,他们的收入也翻了两番。我没要一分的工资,等于是白干。
《英才》:你们村看上去很传统,墙上写有三字经、诸子百家的格言等,你本人喜欢吗?
李兴浩:说实话,我没有研究过。我做事是把复杂变简单化,按照常理去做事。所以我不相信佛,也不相信鬼。鬼是自己,佛也是自己。一句话就是靠自己。
《英才》:你心中的常理是什么?
李兴浩:做人嘛,都希望自己有更多的财富,但如果你没有美誉度、没有人脉,就没有可能赚到金钱。
《英才》:有的企业家把企业做大了,就想走政治的路,商而优则仕吧。
李兴浩:我可能不会去做。
《英才》:为什么?
李兴浩:因为我不适合,你说我野心大也可以,我觉得就算去做一个市长,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我要做最优秀的企业,这才是我的总目标。
《英才》:从政对你没有吸引力。
李兴浩:在我心目中,做市长我嫌太小,因为只能影响一个城市嘛,如果我能够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对中国的影响会更大。
金脉
“只要厉害一手”
《英才》:你是董事长兼营销总监。
李兴浩:没有营销就没有一切,有了营销对经营整个企业才有效。
《英才》:是不是总经理的营销能力不好?
李兴浩:不能这样说,反正肯定比不上我。他管理比我优秀,我就应该放给他去做,这是一个合理的安排。
《英才》:是不是空调企业营销比制造重要?
李兴浩:制造和营销是两只手,我不知道哪只厉害,只要你右手厉害了,左手弱一点也无所谓。
《英才》:今年的空调大战你有多少把握?
李兴浩:在企业来说,制造就是制胜的武器,所以需要造出更精良的武器。
《英才》:你精良在什么方面?
李兴浩:我们有自己的专利。服务最好,我认为不要服务的服务才是最好。空调坏了我就赔一台新机给你,压缩机坏了我还奖励500元。
《英才》:你的压缩机都是三菱过来的,它如果提价你怎么办?
李兴浩:我可以买松下的,这不是问题。
《英才》:是否有风险?
李兴浩:我觉得一点风险都没有。只要你成为一个最优秀的客户,它绝对卖给你。
三菱一年生产400多万台,但只卖了100多万台,所以你担心他不卖给你,简直是多余!
《英才》:你为什么这么有底气?
李兴浩:空调我造出来了,卖出去如果有万分之一质量不行的可能,我就负责任嘛!别的厂家为什么不敢像我那样承诺,那是他心中对质量没数。
人脉
“谁撬走过我的人?”
《英才》:你的企业用职业经理人多吗?
李兴浩:我现在已经有许多职业经理人了。
《英才》:他们在企业里面有股份吗?
李兴浩:没有股份不等于就不是职业经理人。
《英才》:只有你有股份?
李兴浩:他们也有,40多人占的比例很小。另外,我不是专心在做空调。
《英才》:还做什么?
李兴浩:现在我利用做空调赚来的50%,来做一个人才制造中心,把志高空调的人训练成具有优秀经营理念的经理人才。
《英才》:那人家要是把你的人挖走了,岂不是白费了?
李兴浩:你能够挖走我的人,证明你做的比我优秀。
《英才》:那不一定,有时给钱多就能把人挖走。
李兴浩:那是别人,我是我。我不是靠钱,是靠大家共同做一番事业。
《英才》:这似乎有点理想化。
李兴浩:我可以用事实证明这一点,我做了十年,谁撬走过我的人?
《英才》:没走一个?
李兴浩:也不能说没有一个,但是在行业内是最少的一个企业,大概是1%的流失率。
《英才》:就是靠事业留人?
李兴浩:三菱公司曾经分析过志高的企业发展前景,是靠钱,还是靠企业文化、人才魅力,结论得最高分的还是靠人才魅力。有不少大厂家的技术骨干都想跳到志高来。
《英才》:你给的工资比别的地方高?
李兴浩:没有。他来是相信我这个企业,我们企业的平台足够大!
《英才》:一般新来的人才你给他什么位置?
李兴浩:不会给他很高的职位。
《英才》:这个阶段的时间有多长时间?
李兴浩:没有绝对的,比如我的财务总监一年就做到总监的位置了。
《英才》:那你有没有想到有一天退出来。
李兴浩:什么时候我都愿意退的,只要有人比我优秀。
《英才》:现在有吗?
李兴浩:如果有我就退了嘛!
《英才》:在接班的问题上你想过没有?
李兴浩:你想知道我真正的心态吗?其实我很希望能做到三个事情,我就自认为很了不起了,首先是把企业做到全球最大;第二,全球最富有;第三,我能把最富有的企业交给我认为最优秀的人,而不是送给我的女儿,这样才能让这个企业继续发展。如果送给我的女儿,反而会增加她的负担。
《英才》:也许别人会认为你是在喊口号。
李兴浩:我认为一个人要吃要用的需要很少,到时她有500万就够她吃用的了。但如果你给她1000个亿,就会累死她,而且她的资产可能越来越少。所以我宁愿选择交给一个我认为最优秀的人,能肩负起接班人所有的责任。
《英才》:你指把管理权交给他,还是连股份一起?
李兴浩:全部资产都交给他,只要我觉得他足够优秀。
《英才》:到那时你怎么办?
李兴浩:如果我是五六十岁了,我有两三百万也够用了,我还可以要求有退休金嘛,这就够了。
大势
“在行业里做一哥”
《英才》:现在空调的利润越来越低,规模扩大是不是企业生存的必由之路?
李兴浩:我仔细考虑了,志高的目标是每年要递增50%,但是具体怎么做,我不想说,这是商业秘密,我相信这几年绝对可以做到。
《英才》:只是为最大而最大,还是因为生存条件的变化。
李兴浩:世界上最成功的人都是在行业里做“一哥”(粤语:老大)的!你要明白这一点,在这个行业里不能做到第一的,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功的人。
《英才》:但你现在还不是最大。
李兴浩:所以我要学习我的对手。
《英才》:现在你考虑没考虑多元化?
李兴浩:多元化除非对我的主业有帮助,才会考虑投入。
《英才》:春兰、海尔都退出了,他们在做多元化。
李兴浩:世界500强没有做很多产业的,他们都是做行业老大。
《英才》:但现在空调业利润率很低,投资别的说不定更能挣钱。
李兴浩:我困难别人一样也困难,怕什么?
《英才》:我是说把钱投资到别的行业里,可能会收获更大?
李兴浩:大家本来就在比赛,这么激烈,你还调人去做别的,那不是更加吃力?再说我从来不去研究别人,我自己在做自己的事情。
《英才》:有没有考虑过上市。
李兴浩:上市只是发展企业的一种手段,但不是一种依靠。做好企业才是真正的目的。
《英才》:你觉得上市不好?
李兴浩:我没有说不好,也不需要讲这么多的为什么给大家听,我没有这个义务。
《英才》:是因为没有做好准备?
李兴浩:如果我没做好准备,我就不改成股份公司了,就还是以前的有限公司。
《英才》:那还是有上市的想法了。
李兴浩:做企业肯定想上市。
《英才》:你还很积极地参与民营银行的组建,现在进展怎么样?
李兴浩:目前已经送了(报批)材料。
《英才》:你当初想占50%的股份,现在又降到25%,为什么?
李兴浩:没办法了,报批的要求就是这样。
《英才》:对这个民营银行,你有什么想法?
李兴浩:我是投资而已,又不是做经营。
《英才》:可是这个银行要是做起来,对于你的企业是一个促进吧?
李兴浩:我自己提出的,三年内绝对不能向这个银行贷款,所以我没有想过这一点。
《英才》:以后还有什么打算?
李兴浩:以后是以后的事了,别想这么多,现在我就一门心思做空调。
首要配料
空调企业转型汽车业的通路(一)
奥克斯遭遇尴尬
文·本刊记者 邹容
5年内投入80亿,奥克斯能否最终实现年产轿车45万辆的能力,不少业内人士仍持怀疑态度,毕竟需要大资本、高技术和丰富经验的汽车业并非谁都能尝到甜头。
不过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似乎成竹在胸,“目前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比国外便宜,除了汽车”,意思不言自明:目前在一个似乎已经是竞争激烈的行业,却一直有新的进入者,是因为这个行业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利润率。
据了解,奥克斯专门要投资30亿元,建造集汽车研发中心、制造中心、管理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模具中心和汽车展示中心于一体,占地2.08平方公里的奥克斯智能工业城。
如此巨额的资金需求,对郑坚江来说难道也是小菜一碟?其实,尽管奥克斯最近几年在空调产业的运作很成功,但家电已经是一个微利的行业。
此外还有一个困难,奥克斯的轿车目录还没到手。业内人士对这个事实颇有些嘲讽的意思,与其雄心勃勃的造车计划相比,却连轿车目录都没有……这同样也使得郑坚江备感尴尬。
而解决之道无外乎两种,要么是与有轿车生产目录的企业合作,要么就是等待政策的放开。看来,奥克斯一脚踏入汽车业,决心从头到脚都要摆脱家电企业形象的计划将缓慢进行了。
空调企业转型汽车业的通路(二)
美的低调收购
文·本刊记者 邹容
与众多进军汽车业的家电企业一样,美的也不肯放过汽车这块令企业家垂涎三尺的肥肉。去年9月,与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总金额高达20亿元的“云南美的汽车整合项目”后,美的正式踏入汽车行业。
按照CEO何享健的构想,美的将逐步涉足客车、货车、轿车生产,将汽车培育成美的新的支柱型产业。
有专家分析称,美的斥资杀进汽车业,再次暴露出家电业日益恶劣的竞争环境。那么美的拿得出足够的资本投入汽车行业寻求新利润增长点,未尝不是一种出路。
在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美的5年内将投入20亿元,对云南客车厂、云南客车改装厂等企业进行改造。计划建成整车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云南美的汽车工业城”。
不过与其它的追逐汽车者相比,美的显得有些低调,只选择了能力需求等各方面与其匹配、门槛相对较低的客车产品作为切入点,而没有选择高技术型、高资金投入的轿车领域。“美的以收购的方式进入汽车领域,实际上是承认自己对这个行业是比较陌生的,因为如果不陌生,美的就完全可以采取自己投资建厂的方式切入了。”美的的某位高管称。
空调企业转型汽车业的通路(三)
新飞的专业路线
文·本刊记者 邹容
以生产“新飞冰箱”著称的新飞集团在去年5月推出了新飞汽车——新飞冷藏车,首批冷藏车已下线并交付用户,新飞集团董事长李根称,将把新飞打造中原专用汽车制造基地。
新飞以冷藏车、保温车、厢式货车为切入点杀进汽车业,今后将逐步向罐式运输车、工程专用车、市政专用车、医疗专用车、军队专用车产品系列扩展,力争做中国专用车的第一品牌。
其实早在2002年底,新飞就成立了新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李根对新飞的汽车项目计划分3期进行,共投资数亿元,目前首先生产市场上急需的用于特殊药品、冷藏食品和乳品保温运输车,预计年产各类专用运输车可达1万辆。
对新飞来说,其优势在于自身原是制冷行业的品牌,生产冷藏车倒是顺风顺水,技术与渠道都有用武之地,而且又是偏门,没有多少竞争对手,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自身产业链的延伸,较之涉足其它汽车项目的家电企业更有可操作性,所以新飞的造车路线普遍被行家看好。
李根认为:“涉足多元化经营是成熟的家电企业把自身做大做强的一条现实而又理想的捷径。”从这个角度看,新飞无疑尝到了甜头。但也有汽车业内专家提醒道,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想在汽车市场分一杯羹,汽车产品的利润空间也正在逐步下调。更有经济学家警告,汽车不是聚宝盆,它更像一个无底洞,挡在家电企业面前的资金门槛就是很大的障碍。
空调企业转型汽车业的通路(四)
春兰细分市场
文·本刊记者 邹容
就春兰而言,仅靠在家电业的横向发展,就算将冰箱、彩电做到极限也不过几十个亿,这对于其数百亿规模的梦想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而卡车市场“钱景”看好,便成为了春兰造卡车的直接动因。
春兰首先投资摩托车及其发动机项目,而在摩托车行业上的成功直接加速了春兰汽车梦的“变现”。
1997年,春兰通过收购兼并了南京东风专用汽车制造总厂,成立了南京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开始涉足汽车制造。
当时国内正逢一窝蜂上家用轿车的浪潮,但春兰却选择了高档卡车来对市场投石问路。原因在于,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铺开,为卡车生产厂家提供了发展空间。此外,国内高档卡车已有走“红”趋势,在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格外俏销,并逐渐向中部地区扩张。因此,主攻不被人们关注的新型豪华卡车,对春兰是个明智之举。
其他行业如此青睐汽车行业除了“皆为利来”外,业内认为还有一个原因:专用汽车、重型汽车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投资额也相对较小,细分后的汽车市场便成为了其他行业切入的捷径。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