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股权的问题,我的观点可能跟别人不大一样,股权最分散的企业是全民企业,世界上持续发展好的企业,几乎都是核心产权明晰的企业。
任何躯体庞大的“恐龙”实体,最终都因食物资源短缺而葬送自己。我们也别想着天天去吹500强,实际上500强背后有很多中小企业,他们才是效率的典范。
做企业就要每时每刻都算好一分钱的投入和产出,这是我随时随地都应该思考和准备回答的问题。
比不过温州人
《英才》:你是全国政协委员,同时又是通威集团的总裁,在这两个角色中,你更喜欢哪一个?
刘汉元:很难说得清,不过我想首先还是企业的总裁。
《英才》:四川的民营企业家大多会做生意,能吃苦,你怎么看?
刘汉元:比起温州人来还差些。
《英才》:差在什么地方?
刘汉元:都说温州人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但四川人睡地板的精神就差得多了。温州人出去做生意,走到哪里都能生根,开花结果,那种创业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英才》:你似乎一直保持低调?
刘汉元:低调跟企业的发展思路有关,它能够给企业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同时也给领导者比较平和的心态。
股权稀释是下策
《英才》:通威终于在3月上市,跟今年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有关系吗?
刘汉元:从舆论氛围和公众的印象来看,好像会有一些关系,但其实对我们来说,是种巧合。通威上市排了很久的队,刚好又碰到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所以大家就会比较关注涉及“农”字号的上市公司。
《英才》:通威哪年开始想上市?
刘汉元: 1992年开始考虑上市融资,实际上我对证券市场很陌生。
《英才》:提到通威上市,人们必然想起“借壳”蓝田的事。
刘汉元:蓝田可提可不提,那是外界杜撰出来的,只是个传言。
《英才》:真的是传言?
刘汉元:确实是传言!当时是我们底下的人跟蓝田在某些相关的产业上有一些接触,从产权和“壳”利用的角度来讲,通威和蓝田之间从来没有真正讨论过。
《英才》:但当时的传言听起来并不像是毫无根据,比如当时牵涉到通威的副总裁王恭容,他现在什么地方?
刘汉元:他现在离开公司,退休了。
《英才》:为什么离开?
刘汉元:这是他自己的意思,他当时在公司已经干了五六年吧。
《英才》:很多报道指称他受到了蓝田一事的牵连。
刘汉元:也不完全是。坦率地讲,他自己倒是做了一个说明,我找都没找过他!
《英才》:既然没有的事,他为什么要做说明?
刘汉元:当时他没有跟我汇报过这事,我们也没有借壳蓝田的想法,所以最后他自己写了个工作陈述。
《英才》:通威是一个家族企业。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成功的企业不会采用一人当家的做法,而是有一个良好的经理班子。这种模式你觉得在中国是否可行?
刘汉元:这需要有一个完善的体制和法律环境,不能说中国不具备,但需要走一段比较长的路。
《英才》:世界上的大企业比如通用、杜邦、本田等公司都采取的是股权分离,最大的股东只占到1%的股份。
刘汉元:这种股权稀释是为了在股本上满足它经营规模的需要,并不是它最先就想把股权稀释到1%。
《英才》:不少民营企业都在稀释股权,通威会不会这么做?
刘汉元:短期内没有这个打算。关于股权的问题,我的观点可能跟别人不大一样,股权最分散的企业是全民企业,世界上持续发展好的企业,几乎都是核心产权明晰的企业。
《英才》:你说的是家族式企业?
刘汉元:把他们说成是家族企业,也没完全错。从福特、丰田到微软等等,实际上这些企业都有一批核心人员控制着核心产权,然后牵引这个企业快速发展,成为行业火车头。产权制度改革就是改谁对这个企业负责,谁对它有控制权和所有权,然后依法行使他的管理权。这是公司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而股权分散到一定程度,高层的斗争往往比中下层斗争更厉害了。事实上从管理和经营的效率来讲,百分之百的私有企业是效率最高的企业。
《英才》:所以你觉得股权稀释毫无必要?
刘汉元:如果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核心发展动力不需要用股权分散的方式来产生的时候,这种方式就是下策之下策了,千万别选!除非你非要用股权这种方式把这个人留住或是吸引进来不可,否则没有太大意义,产权一定要相对稳定!
学杰克·韦尔奇是错误
《英才》:你觉得还是自己掌握企业的好?
刘汉元:我作为企业家应该把握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做强的同时适当做大。
《英才》:怎么理解你说的适当做大?
刘汉元: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2002年世界500家最大企业平均利润率不到1%,这样的数字触目惊心!从他们的效益来讲,明显地低于中小企业,而且过去的10年,这500强的发展速度已经是非常慢了,1995年他们的销售收入是11.37万亿美元,到2002年是13.7万亿美元。所以,任何躯体庞大的“恐龙”实体,最终都因食物资源短缺而葬送自己。我们也别想着天天去吹500强,实际上500强背后有很多中小企业,他们才是效率的典范。
《英才》:国外很多从农业起家的大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一般都面临转型的选择,通威会转型吗?
刘汉元:到我愿意的时候,也有可能,但我一直认为把所专所精做强是目前最迫切的!
《英才》:还是专心做水产饲料?
刘汉元:对,我一直认为中国企业学杰克·韦尔奇是一个错误!
《英才》:为什么这么说?
刘汉元:他的多元化成功案例是偶然加个人英雄的典型,不能成为一个群体学习的典范,会把整个中国的企业带入一个误区。
《英才》:现在刘永好、刘永行他们也在搞多元化。
刘汉元:他们也许是对的。
《英才》:是否因为农业相关产业的利润越来越低?
刘汉元:也许。刘氏兄弟去做铝业,那是一个在中国基本上是半垄断性质的行业,如果现在去分得一杯羹,在长远来看也许会有机会。
《英才》:通威静观其变?
刘汉元:从集团公司来说,其他产业可以做,股份公司这头只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
谁会把企业弄砸
《英才》:企业做大了,会不会照顾亲朋好友进公司来工作?
刘汉元:这种事有利有弊,我们会尽量按照公司用人的制度去安排,在同等条件上,可以考虑优先使用。通威里中高层以上,我的亲戚朋友不太多。
《英才》:你对职业经理人怎么看?
刘汉元:我欢迎好的职业经理人到通威来。
《英才》:有不少民营企业抵制用职业经理人。
刘汉元:各人的体会不一样,我认为职业经理人和亲属都有可能把企业弄砸,这要看他们本身的素质了。
《英才》:职业经理人在通威最高做到了什么职位?
刘汉元:集团的总经理。
《英才》:是管亚伟吧,但他也是你的亲戚。
刘汉元:他不算一个典型的职业经理人,但有职业经理人的成分。作为总经理,看他工作的状态,和任劳任怨的态度,你会感受到他有很大的职业经理人的成分,但是作为亲属来讲,他的身份在公司里产生不好的影响还是非常有限。
《英才》:现在通威全国布点,怎么管理分公司的人员和财务?
刘汉元:分公司的人员由各人力资源部进行招聘和管理,一定职位以上的需要由总部核准,总部进行相关的考核。
《英才》:员工业绩考核是怎样进行的?
刘汉元:我们多年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办法。现在我们给业绩考核打六七十分,也许外界看来可以打八九十分,但考虑到内部员工有时会对它有看法,所以打得低些。我们感觉通威也有些“国有化”的倾向。
《英才》:“国有化”倾向是指什么?
刘汉元:很难举什么例子,所有的事情你会看到它慢下来。
《英才》:就因为企业做大了吗?
刘汉元:企业大了之后,各种事情多了,效率也会降下来。
《英才》:总裁不可能事必恭亲了。
刘汉元:我曾经是这样的,但现在我已经够超脱了。
《英才》:各地新建了这么多分公司,你平时会去各地看一看吗?
刘汉元:去的很少,有好多新公司一次都没去过。
“他们曲解了我”
《英才》:现在社会上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你怎么看?
刘汉元:一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一定伴随着贫富悬殊。这其实也是发展的最大动力,所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这种差异还会存在。
《英才》:你现在很有钱了,跟以前比自己有什么改变?
刘汉元: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说可能你想拥有一个什么东西的时候,可以变为现实,钱已经不是最大的限制了。
《英才》:你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40岁以下40位富豪之一。
刘汉元:这些东西仅供参考。
《英才》:你的财富观是什么?
刘汉元:这要看怎么说了,财富绝对不是以货币化的形式而存在的,而是以实实在在的经营化方式的现状而存在,所以更多的时候,我感觉到的是责任和压力。
《英才》:大家显然更关注通威上市后,你个人的财富一夜间暴涨了12亿。
刘汉元:当时上市时有记者问我仔细算过增长了多少财富,我说没仔细算过,多了总比少了好吧。结果报道出后,说我对钱多钱少没感觉,这完全曲解了我当时的意思!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来讲,必须要有感觉,没感觉不行,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资产状况有所了解。所以在路演的时候我就说,没感觉是不准确的,但天天算也是没必要的。做企业就要每时每刻都算好一分钱的投入和产出,这是我随时随地都应该思考和准备回答的问题。
《英才》:你的意思还是会计算财富数字的增长。
刘汉元:如果你单独去计算数字其实没太大意义。但如果你知道数字意味着什么,就好多了。
《英才》:你怎么评价自己?
刘汉元:觉得自己是个有点过于认真,喜欢追求完美的人。
《英才》:是个理想主义者?
刘汉元:这一点让我的员工有时也很痛苦,当然这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
《英才》:他们为什么痛苦?
刘汉元:我给他们的压力蛮大,对他们工作的质量要求比较高。但凡是离开通威的人,回过头看,就会感觉到在通威还是很有收获。
《英才》:你是怎么严格要求的?
刘汉元:各种方式都会有,严肃批评有,大发雷霆有,有时桌子拍得砰砰响!
《英才》:你脾气火爆吗?
刘汉元:算不上吧,只是中等略偏激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