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一个企业家不熟悉成与败之间的过渡地带,他们的经历因承载了各种尖锐的矛盾点而成为后人窥探这个时代的绝好素材。每个人都有N次看破红尘的资本,他们是时代聚光灯照耀的主角,他们在各种诱惑中突围。
多少人轰轰烈烈,多少人满腹辛酸,多少人身败名裂。回首来时路,每个中国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一本秘不外宣的血泪史,里面的章节讲述的几乎全是各种诱惑的因果。他们在用几十年的时间来走外国资本家几百年走过的路,所以,注定他们风云跌宕。
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磁场里,什么样的角色都在卖力表演。他们在铺张声名的同时,又在逃离公众的眼球;他们在向名利场挺进的同时,又再扮演创造的榜样;他们在享受奢华的同时,又再鼓吹简单的快乐。他们有时主流的不得了,有时又绝对的边缘化,因此,他们被无数年轻人效仿。
他们和许多人生死不渝,他们和许多人狭路相逢,他们常常是老百姓饭后茶余的谈资,一不小心还会成为政治搏弈中轻重不同的棋子。诱惑成就了他们,也毁灭了他们,他们在芸芸众生中选择了独一无二的人生弧线,因此也就选择了天下无双的结局,他们就是他们。
1P+配表(一、二、表)
大胆赚钱 小心消费
文·吴仕逵
街上越来越多的名车,郊区越来越大的别墅,国外越来越小的留学子女,都在注解着当今中国8%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民间财富的增长节奏。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成了财富人士最集中的地方。在高收入人群中,25%的富人却是新兴的民营企业家。与此同时,税务部门、社会调查者乃至普通的老百姓,都在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估量着他们的身家。但是,一个企业家究竟有多少钱,恐怕只有他本人和会计最为清楚。
胡润之前,没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计算个人财富。但既然上了所谓的中国富豪“榜”,他们成了创造财富的榜样,按理说也就应该相应是消费财富的榜样。实际上,许多中国企业家,他们不敢消费,不敢明目张胆地享受,到底是因为节俭,还是因为缺少安全感?甚至财富数字一旦昭然于天下,便忙不迭地去稀释。尤其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财富英雄,创造财富时像拼命三郎,而消费起来他们就像惟惟诺诺的小脚妇女,左顾右盼,充分展现了财富和消费不成比例的种种样式。
自然,有的人大捐善款,有的人一掷千金,有的人大垒坟墓,有的人吸毒成瘾,有的人包养二奶,有的人花钱买命。但是,更多的却是,老总亲自开车接送员工;赫赫有名的老总骑着单车,住在旧房子里;不用的钱全部存进银行;自己低调的不能再低调。
创业和守业都必须要绕过一系列陷阱,市场竞争、求新求异、品牌延伸、并购都有可能成为别人下的套。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每隔3年,100家企业中就有近68家死亡;每隔5年,北京中关村100家企业就有近92家消失;每隔20年,中国80%的企业将会被淘汰。他们的一切是那么的来之不易,所以他们是那么的害怕落马。
但是,偏偏有许多不争气的人成为他们的前车之鉴,他们害怕成为下一个周正毅、下一个杨斌,如果不小心成了出头的椽子,也要及时退回来。据说,曾经遭遇过“灭顶之灾”的史玉柱,在乘坐飞机时就列出了民营企业的13种“死法”。于是,他们敏感,他们脆弱,他们克制,他们小心翼翼,他们战战兢兢。
但是这些20%的高收入群体掌握着超过80%的居民储蓄,其消费潜力及其可观,因此有经济学者强烈呼吁应当营造良好消费和投资环境,引导“富人”群体发挥拉动内需的主导作用。辩证地看,消费是第二次创造财富,因为理性消费至少也是帮助别人积累财富。阳光下的消费,是财富的另一种分配,是通过市场对财富进行的一种调节。
来自统计部门的资料显示,年轻一代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带有明显的享受性、发展性,而社会为他们提供的个性化消费品种出现脱节。目前能满足这批人“享受”的消费产品太少、上市太慢。专家建议,要大力刺激汽车、住房、教育等“十万元级”消费,但是,对于第三代阳光富豪来说,十万元级的消费还是太少。第三代富豪因为第一桶金大多比较干净,底气较足,他们学历高、年纪轻,视野开阔,对市场经济下国际潮流烂熟于心,他们有望成为富豪消费的主群落。
具有20多年咨询业务的IBM,正紧盯着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在中国的目标就是做民营企业专业服务领域的领头羊,促使他们早日进入全球财富500强名单。或许,这样的国际专业咨询机构的介入,不仅可以辅佐民营企业家们更好的赚钱,也促使他们更好的花钱。
当然,要掏出富人们的钱,还需要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高收入群体关注的热点问题(表一)
社会治安
社会保障
环境保护
企业管理
廉政建设
股市动向
36.8%
35.9%
28.1%
22.2%
19.9%
18.2%
17.0%
15.6%
13.9%
11.8%
11.8%
11.8%
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高收入群体年龄分布(表二)
30岁及以下
31—40岁
41—50岁
51—60岁
60岁以上
24.38 7.32 2.11 24.88 41.32
学历分布(表三)
大学本科
大专
高中/中专
硕士及以上
初中
小学
16.64% 10.01% 4.32% 0.63% 37.96% 30.46%
权力的诱惑 1P
代表人物:荣海、高群耀、王梓木、唐骏
这些人显得特别理性,他们的种种努力,都像在实现一个政治家才有的梦想。他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可以在《资治通鉴》里找到原形。
权力的诱惑1
“我不会苟延残喘”
文·本刊记者 肖鸿扬/图·本刊记者 吕金奇
也许高群耀做梦都不会想到,他在1999年离开AUTODESK后,昔日的老板,AUTODESK公司董事会主席、总裁兼CEO卡萝·巴茨一直在等着他回来;而同样在焦急地等候他回来的,还有坐落在北京国贸大厦A座29层的一间办公室——四年前,它被装修一新,准备迎接高群耀时,高却选择了离开。而2003年6月,高群耀重返AUTODESK后,惊讶地发现这间办公室从未有人使用过,一切还是他当年离开时的样子,在感动之余,高群耀叹道,这真是缘分!
就像找到了乐子
高群耀雷打不动的晨跑习惯已经为公众所熟知,他每天都进行着苦行僧般的耐力奔跑,无论是离开AUTODESK,执掌微软中国,离开微软转投华登国际,再重返AUTODESK,他的职业生涯像是经历了一个轮回,又回到了开始的地方……
不过AUTODESK不再是他离开时的AUTODESK了,他的大中华区总裁职责也被放大,卡萝赋予了高群耀更大的空间和权力:大中华区被列为AUTODESK全球惟一特区;AUTODESK把中国列为与美、英、德、日并排的全球5大市场之一;成立五人中国特别事务委员会,由卡萝和另三位全球副总裁以及高群耀组成,领导中国“特区”。
卡萝甚至还告诉他,能否在中国成功,将衡量AUTODESK作为一个全球化公司今后20年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这一切,微软能给他嘛?卡萝交给他的是AUTODESK公司在中国进行一场豪赌的操盘手的权力。
能成为卡萝押在这场赌注中的最重要筹码,显然这对高群耀来说,非常有刺激性,他自己概括说,“我碰到有感染力和激情的工作时,就会兴奋起来,就像找到了乐子,更像是补充了燃料,生命就是靠这样一种东西来支撑起来的。”
不喜欢坐车子后面
2002年3月,选择离开微软,可谓是高群耀职业生涯的一道坎儿,业界议论纷纭,甚至有人写了“溺死在微软痰盂里的高群耀”为标题的文章,多少有些慨叹他风光不再,成了“吴士宏第二”的意味!
这时高群耀选择了华登国际,当时华登国际在中国正实施一些新举措,主要是在IT方面增加投入,而这些风险投资商多为财务、金融方面出身,因此急需了解IT产业上下游方面的人才,而高群耀正失意于离开微软的尴尬境地之中,“我也非常需要尝试另外一面,去了解在投资领域是怎么做的,这样双方一拍即合,我成为华登国际的一个合伙人。”高群耀回忆当时到华登国际时的情形。
在华登国际,高群耀每天都要接触不同领域CEO级人物,协助团队制定投资战略。但从高本人的乐趣来说,他无疑更喜欢做IT。“作为一个经营者,某种程度来说,我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自己所做的工作结果,比较容易去验证它对还是错。”
而投资商的预期往往相对会比较长远,有时要看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才知道这个企业行不行,投资会不会有回报。从这个角度来说,高群耀显然不大习惯于做一件事需要五年、十年以后再看结果。
毕竟创投也不再像前几年那样火热了,在华登国际的日子对高群耀来说,恰好是他的过渡期,有意无意间,他都在为今后未雨绸缪。
最关键的一点,高群耀长期的职业经理人角色,决定了他更愿意作为一名经营者,充当作决策者的角色,“换个方式来说,我们都不大喜欢做车子后面的座位,都喜欢到前面去自己来开车的那种感觉。”AUTODESK给了高群耀再次激发热情的机会。
不过高群耀也坦言,做投资的经历对他重返AUTODESK助力明显,使他具备了投资者的视角和眼光,知道他们在关心什么。而拿AUTODESK公司来说,在中国是否成功,并不仅仅是产值上的表现,其成功还有战略意义,原先高群耀接触创投前,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公司的业绩上。“现在我不光看营业额,还要看到在全球范围内下一步发展的战略。”高群耀说。
难以忘却的痛?
在1994年、1995年出国非常火热的时候,在美国生活好好的高群耀却把房子、车子卖掉,全家都搬回了国内。他的职业生涯上似乎总是有惊无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