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张维功:筑牢风险底线 善尽社会责任 坚持创新发展

作者|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维功 日期: 2018-12-17

原创:张维功  保险业风险观察  121

出版时间  |  20181130


张维功:筑牢风险底线 善尽社会责任 坚持创新发展 

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抗周期能力强,能够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直接提供强大的动力。

 

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保险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保险作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肩负“积极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重要使命。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保险)自创立以来,一直践行“责任与进步”的阳光文化,乘借改革东风和行业强劲发展的势头,通过自身点点滴滴的努力和奋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欣喜之余我们时常暗自庆幸,庆幸我们能够生活于这样一个和平安定的时代,庆幸我们能够加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之中。当然,我们也深知,作为经营和管理风险的保险人,要时刻遵循保守而理性的生存法则,努力将风险的不确定性转化为保障的确定性,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进而更好地反哺我们伟大的祖国。正是基于这样的初心,我们严肃而认真地审视当前的形势,明确发展的使命,思考未来的道路。

 

一、正本清源,强化底线思维,严防系统风险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动荡加剧,其根本原因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余波未了,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金融链条的不断延伸,使得参与世界分工的每个国家都无法对金融风险产生免疫。而在国内,由于金融市场尚不完善,制度法规有待健全,金融风险如不早识别、早处置,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危及国家安全。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作为经营与管理风险的金融保险业,自然也会面临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一般性的金融风险,而且,由于独有的补偿机制和保障功能,保险业所面对的风险性质更复杂、涉及更广泛、表现更隐蔽。在4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保险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正如优秀的运动员往往伤痛缠身,中国保险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自身也积聚甚至爆发了不少风险,主要表现为不守诚信的销售、不畏风险的承保和不计成本的经营。20174月以来,监管机构密集下发“1+4”系列文件,强化监管、规范市场,及时处置和化解重大风险,将保险行业重新引领到健康发展的正道上。作为市场的主体,保险公司应当始终对风险保持敬畏之心,自觉自发地构筑风险防范体系。具体来讲,主要应构筑好以下三个体系:

 

(一)以风险文化为核心的公司治理体系

谈到公司治理结构,一般理解是所有者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激励、控制和协调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但行业的独特性决定了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有着特定且特别的诉求。全体股东的风险理念趋同是保证保险公司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保险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起点是通过有效的制度来准入具有担当、敬畏风险、尊重规律的合格股东,屏蔽目的不纯、资质不足的投资人。在公司具体经营中,董事会应当以风险文化为引领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监事会应当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防止保险公司成为实际控制人的提款机,侵犯客户利益,损害金融稳定。而经营管理层则要具备创新创业的企业家精神,以遵纪守法、恪尽职守为底线,平衡好风险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杜绝投机取巧、急功近利。

 

阳光保险秉持“风险底线是公司生命线”的风险管控理念,遵循“分工明晰、权责明确、协调统一、有效制衡”的原则,建立了由集团董事会及其下属风险管理委员会担负最终责任,集团管理层及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以风险管理部门为依托,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覆盖所有专业子公司和机构的风险治理架构。在业务运营中,阳光保险借鉴行业最佳实践,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了整体风险偏好,搭建起一套自上而下的资本限额体系,使子公司风险管控目标与集团保持一致,确保全集团在可容忍的风险边界内健康发展。

 

(二)以“偿二代”为基准的资产负债匹配体系

诚信原则是保险业安身立命的第一原则。一直以来,保险人的不诚信行为颇受社会诟病,比较显性的是销售误导,但还有一些不诚信行为比较隐蔽,对行业的危害性更大,例如不畏风险的承保、不计成本的经营等。近几年,部分险企置偿付能力于不顾,以激进的风格采取非理性扩张,将风险管理工具当成风投融资工具,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导致风险大量积聚,使得行业信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资产负债匹配是国际保险业通行的经营模式,虽然保险业属于金融行业,但负债端才是保险公司长期经营的核心。保险公司必须以偿付能力为红线,处理好负债端与投资端的动态平衡关系。

 

阳光保险坚持以“偿二代”为基准建设风险治理体系,不断强化资本管理和偿付能力体系建设。董事会下设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遵循充足性、战略性、收益性和安全性的基本原则,采取“集中管理、统一规划、持续监控”的管控模式,在确保偿付能力充足的前提下,统筹考虑集团及各子公司的资本需求,科学合理配置资源,不断优化业务与资产结构。阳光保险还建立起了中长期资本滚动规划机制和偿付能力“红黄蓝动态管理机制”,在确保资本安全的前提下,确保业务规模和公司价值的可持续发展。

 

(三)迭代创新、动态量化的风控技术体系

创新发展是新时代的重要主题。保险公司在实施创新战略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实效,不能为变而变,另一方面还要密切关注新型金融风险的出现。着眼于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的新变化、新趋势,阳光保险稳步建立与集团战略相匹配、与业务特点相结合的全面风控体系,在做好防控化解既有风险的同时,力争准确认知、实时监控、妥善应对各类新型风险,特别是对于进化风险、迭代风险和系统风险的管理,以实现公司的稳健经营和长效发展。

 

为了更为精准地防控各类风险,阳光保险引入了国际领先的风险量化工具和评估管理模型,在传统保险业务方面,实现了以动态财务分析和预测为基础的风险科学计量;在信用保证保险业务方面,构建了大数据风控平台,不断优化并改进业务管理模式,形成了一定的领先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二、勇于担当,坚持保险姓保,履行社会责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发展已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历史性新变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顺应行业发展主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保险人的历史使命和应尽之责。

 

(一)坚持保险姓保,立足服务民生

经济补偿、人身保障是保险的初始功能,也是核心功能,回归保障本源是保险业的天职。在新的历史时期,保险业要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功能,做好经济的“减震器”和社会的“稳定器”。产险发展的关键是提升保险渗透率,提高对灾害损失的补偿比例,分散和转移企业、家庭、个人的财产与责任风险。寿险发展的核心是回归保障,关注民生,融合医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几年,阳光保险加大产品供给侧改革力度,积极推动产品结构转型,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承担能力的人群,有针对性地提供多样化的保障类产品,从产品端建立以保障创造价值的发展路径。

 

民生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新时代国家战略的核心要素。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健康已成为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话题。无论是从全球还是从国内来看,医疗健康都已经是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欧美发达国家,医疗健康行业GDP占比超过10%。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大健康产业有望进入蓬勃发展期,成为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预计到2020年,国内医疗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人身保险与生命健康、医疗服务存在天然的关联,在保险业与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成熟的欧美国家,保险公司经营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已成定式。近几年,阳光保险以保险主业为本,立足服务民生,依托国内首家由保险公司投资并经营的大型综合医院即阳光融和医院,尝试“保险+医疗一体化经营,实行保费预付、医疗包干,并借助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开展卫生预防和慢性病管理,帮助保险端控制费用风险,为国内管理式医疗的服务模式探索带来了富有价值的经验。

 

(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保险业不仅具有独特的保障属性,而且还具有鲜明的金融属性。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抗周期能力强,能够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直接提供强大的动力。作为机构投资者,保险基金、养老基金更多地采用价值型投资策略和长期投资策略,有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在提升市场运行效率的同时,也会降低系统性风险,促进市场稳定。

 

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阳光保险始终保持稳健审慎的投资风格,坚决服务实体经济,通过债权、股权、基金等不同方式参与“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棚户区改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产业扶持等多个国家重点项目,为实施供给侧改革、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提供了实实在在的金融支持。在投资项目选择上,阳光保险注重投资收益、社会效益和协同效应并举。以绿色金融为例,阳光保险聚焦三大攻坚战之一的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进保险资金对接环保新能源项目,以债权投资计划形式投资了水电、风电等新能源基础设施项目。从融资方来看,保险资金的成本更低、投资周期更长,与项目融资需求更为匹配;从投资方来看,保险资金进入时,项目已经进入营运期,还款来源有保证,投资风险可控,长期稳定收益可期;从社会效益来看,水电、风电类的投资项目不仅绿色环保,而且具有经济效益突出、安全隐患小等优势;从协同效应来看,“投资+保险的合作方式既为项目的正常运行提供了风险保障,也使得保险公司自身在风险管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谓一举多得。

 

(三)持续攻坚克难,做好精准扶贫

党的十九大将精准脱贫确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在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完全消除贫困不仅对中国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阳光保险迅速行动,秉承义以生利,利以平民的准则,广泛开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产业扶贫,全面启动双生计划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治本之策,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方式之一。阳光保险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启动万名贫困学生帮扶计划,通过一对一微信平台在线捐助和包班等形式,定向帮扶万名“三州三区”及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的中小学生,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改善孩子们的学习条件,帮助他们获得公平教育的机会,为贫困学生搭建起成长的舞台。截至2018910日,万名贫困学生帮扶计划已完成认捐10232名学生。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全民医保”,然而,当前农村普惠医疗仍有待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与实际需求仍有落差,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健康扶贫痛点,阳光保险集团整合旗下业务资源优势,启动“万名村医能力提升计划”,实施科技赋能立体健康扶贫,通过定向培养万余名贫困地区乡村医生,提升基层村医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村民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等医疗服务。此项计划预计将覆盖超过600万乡村人口。在吉林省安图县龙泉村和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阳光保险还采取造血扶贫模式,以全村农户脱贫、逐步实现村民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长远目标,以当地资源优势为基础,通过农村生产合作社与企业化运作相结合,构建致富长效机制,助力当地村民尽快脱贫致富。

 

三、守正出奇,坚持科技驱动,推进创新发展

 

当前,中国保险业正同时面临两大发展课题,一是如何在回归保障本源的前提下,实现发展方式的平稳转型;二是面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快速迭代,如何在提升数字能力和科技赋能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模式的创新突破。在全新的历史时代和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必须凭借变革的勇气、开放的心态、科技的力量才能同时解决好以上两大课题。

 

(一)创新变革,实现价值成长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经验表明,唯有主动求变才能找到发展的出路。中国保险业过去30多年的发展实践也证明,创新发展是行业不断前进的核心动力。从国有独家到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从传统销售模式到引入代理人模式;从单一销售渠道到建立多元渠道体系;从简单的保险产品到丰富的保险服务;从纯粹的保险经营到生态化的商业模式,无不体现了创新发展的巨大作用。

 

阳光保险在创立之初就把创新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并将创新能力视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阳光保险首个10年发展历程中,创新精神便已融入到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二次验收的文化创新”“一张纸工程的管理创新”“红黄蓝模式的经营创新”“车险生命表的产品创新”“共享中心的运营创新”“闪赔模式的服务创新,种种创新举措为阳光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新的十年,阳光保险再次主动求变,全面实施战略转型,一身四翼的战略布局将为阳光保险建立全新的发展格局,揭开高价值发展的新篇章。

 

(二)开放合作,创造客户价值

中国保险业的市场规模虽然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保险的渗透度仍然较低,这既需要我们推进国民保险意识的不断提升,还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开放合作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个层次,我们身处全球化的时代,开放是发展的前提,也是发展的必然,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将继续向纵深推进。作为民族保险业的一员,我们要抓住开放的机遇,多与国际成熟公司交流合作,通过人才和技术的引进快速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同时,我们还要敢于走出去,多参与国际化的保险项目和共建项目,一方面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另一方面积累风控和投资经验。

 

第二个层次,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为大众带来了更为便利的消费方式,也使得消费诉求趋向透明化、定制化和场景化,体验式服务逐渐成为保险服务的主流趋势,行业竞争也将从纯粹的竞争转为“竞合一体”的新模式。同行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跨界合作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阳光保险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坚持一个客户、多个产品、多种服务、一致体验的经营模式,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保险服务生态圈,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客户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科技驱动,勇立时代潮头

当前,新兴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对保险业的经营模式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科技正在从各个环节重塑保险行业价值链。未来保险行业的竞争将不仅仅是保险资产的角逐,更是流量资产、数据资产和技术资产的比拼。

 

近年来,阳光保险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从规模导向转为质量导向,从资本和人力驱动转为科技驱动。一批新产品、新服务的研发上线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差异化定价的定期寿险丰富了保险产品供给,国内首款区块链保险卡单提升了运营效率,7×24小时智能客服机器人提升了客户满意度,电话营销智能看板提高了营销精准度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未来从来就不是突然降临的,未来永远是现实的未来。阳光保险将持续践行“战胜自我、创新变革”的企业精神,继续秉承“农民心态”“工匠精神”,守住底线、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中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让人们拥有更多的阳光。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