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润,自疏浚始。“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这些古老的故事正是中国疏浚业的缩影。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国疏浚工程主要靠人力进行。中国利用挖泥船进行疏浚作业始于清光绪初年。三个世纪以来,中国挖泥船装备发展历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三个阶段。根据挖泥原理不同,挖泥船一般可分为绞吸式、耙吸式、链斗式、抓斗式、反铲式等。
中交天航港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拥有强大的现代化疏浚装备力量,船队总装机功率14万千瓦,挖泥船及辅助船舶数量达20余艘,挖泥船实力稳居国内前列,年疏浚能力超过1亿立方米。这些船舶可直接开挖中风化硬质岩、珊瑚礁及卵石、砾砂等坚硬土质,成为天航港湾公司开拓海内外市场、彰显公司竞争力的核心装备。
目前,最常见的疏浚船舶分为绞吸式和耙吸式两种。绞吸式挖泥船,是利用旋转绞刀,将河底泥沙进行切割和搅动,再经吸泥管将绞起的泥沙物料,借助强大的泵力,输送到泥沙物料堆积场,它的挖泥、运泥、卸泥等工作过程,可以一次连续完成,它是一种效率高、成本较低的挖泥船。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目前生产能力雄踞亚洲首位的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鲸号”。
“天鲸号”被中国网民称为“造岛神器”,这个“爱称”来源于其强大的挖掘和吹填能力。它每小时可挖掘4500立方米的海底混合物,这相当于可以挖出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半米深的坑。
如此强大的能力首先要归功于其坚实的“拳头”——位于船头位置的绞刀头。平时从网络照片里很难看出这个“拳头”真正的个头,只有站在它面前才会被震撼到。这种绞刀头直径小的2.8米,大的能有3.15米。
“拳头”上布满尖利的“牙齿”,即绞刀头的刀齿。这种专门用于挖掘岩石的绞刀头单个刀齿造价高达1500元。绞刀头由4200千瓦的变频电机驱动,可挖掘耐压强度高达40兆帕中风化及强风化的岩石。说它“削岩如泥”丝毫不夸张。
“造岛神器”还有两个“杀手锏”——强大的自航能力和先进的自动挖泥控制系统。位于挖泥船顶层的驾驶舱是实现这两大功能的“大脑”。
“天鲸号”作为绞吸式挖泥船中的巨无霸,全船定员26人,但每岗仅需4—5人就能使天鲸号正常工作。自动挖泥控制系统位于舱内正中,所有挖泥设备的操作集成在约两平方米的操作台上,点击鼠标或按钮便可完成设备的远程操作。船员甚至可以一边挖泥,一边悠闲地喝杯茶。
挖泥操作台两侧分别是定位系统和自航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绞吸挖泥船没有航行能力,船舶每换一处工作位置均靠拖船带动。作为亚洲第一艘具备自航能力的绞吸式挖泥船,“天鲸号”拥有无限航区的航行能力和装驳功能,可以在世界上任何海域航行。
作为无限航区的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鲸号”的生活设施相当齐全,宿舍、活动室、健身房、洗衣房、医务室、餐厅等一应俱全,完全满足远洋航行中船员的生活需求。尽管配备完善,但仍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食物保鲜。“由于路途、风浪等因素制约,蔬菜运到船上往往就变成了黑色,只能扔掉。”原“天鲸号”政委、现天航港湾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悦来介绍道。
具备强大破石吹填能力和灵活机动能力的“天鲸号”得以参与许多国家重点工程的远海吹填作业。在近年的一次海上作业中,某国突然注意到“天鲸号”。他们称发现一艘“外形奇特的船”,“从那以后,我们的船走到哪儿,后边总有船远远跟着。”
2017年10月,犹如出征的勇士一样,“天鲸号”离开祖国,奔赴远隔万里的西非加纳特码港。这个工程是“一带一路”沿线建设的重点项目,接到任务后,天航港湾公司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迅速集结力量开赴加纳,凭借天鲸号强大的装备实力和港湾人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助力加纳工程顺利打开生产局面。沿着郑和七下西洋的路线和21世纪“一带一路”的凿空之旅,“天鲸号”承载着千年前的流风余韵并肩负着将之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这一次天航港湾人必将走出了一条比先贤们更坚定、更宽广的道路。
不过,荣耀远不止如此。继 “天鲸号”之后,天航局牵头国内著名产学研单位,历经5年攻克关键技术,研发更为先进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如果将“天鲸号”比作一辆装甲车的话,那么“天鲲号”就是一辆重型坦克,该船设计融合了世界最新科技,装备了当今世界最强大的挖掘系统和最大功率的高效泥泵,设计生产能力约每小时6000立方米,绞刀功率6600千瓦,最大挖深35米,最大排距15000米,其中远程输送能力等性能雄踞世界第一,真正实现挖泥船装备“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 “天鲲号”已于2017年11月下水,于2018年6月完成海试作业,它已蓄势待发,等待着与“天鲸号”一同惊耀世界,走向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