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纷纷开启新一轮的货币政策周期,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政策决策者又面临新一轮的挑战。
4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亦是继去年10月以来,央行的第四次加息。
相隔一天,欧洲央行宣布,上调欧元区主导利率0.25个百分点至1.25%。这是欧洲央行自2008年7月以来首次加息,也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央行的首次加息行动。
一方面,从统计局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其中3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环比下降0.2%。在以食品价格领涨的带动下我国CPI首度破“5”,创下近年历史新高。在国际环境上,能源等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并未得到遏制,通胀在全球领域蔓延;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复苏,各国金融市场已具备正常运作能力,央行欲借机逐步退出经济刺激措施已成未来趋势,全球化“紧缩”时代已经来临。
全球经济复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中国在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否还能保持高增速?欧洲的债务危机、日本在震后面临的核泄漏与重建问题,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这些都对全球货币政策环境带来未知因素。而中国进入加息周期以来,从目前效果上看,似乎并不能遏制通胀的脚步,反而导致热钱袭来,加息还将持续多久?
加息反促通胀?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近期的博鳌论坛上不讳言加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当前国际上流动性较为充裕,利率政策用得过多,不断加息的负作用也会较大,容易引发海外热钱涌入套利。”但是他同时认为,为了抑制通胀走高的因素,未来依然会坚持紧缩的货币环境,虽然货币政策是否对抑制通胀取得成效还需要“未来数据”证明。
“加息遏制通胀的原理来源于西方经验,利息提高,企业投资会下降,利息提高,居民的消费下降,当消费和投资都下降时,总需求下降,CPI也就下降了。但是这条原理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滕泰告诉记者,由于中国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本身就很高,还包含了名义利率,实际已经达到了10%,即使如此,历来的案例表明这些贷款也已全部贷完,因为名义利率已经包含了通胀因素,所以中国的利率价格未必能降低投资。中国消费和美国消费也不一样,除了房地产,中国都是自主消费,利息并不能左右消费,综上不能降低总需求,也不能降低通胀。
与之相反,加息扩大了人民币和其他外币的利差,吸引热钱流入,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利息造成中国企业新增财务成本4000亿人民币,相当于石油价格上涨20%带来的成本推动影响,相当于人民工资水平上涨5%带来的成本推动影响,所以加息有可能反会促进通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加息是有必要的,加息会使储蓄率上升,我们认为越到后面越有可能加息,但这次加息已经接近尾声,从以往经验看,每一轮加息的最高点,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加到4%,现在已经是3.25%,如果不是恶性通货膨胀,加到3.5%一般是比较适度的。”滕泰说。
对此,东北证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策略部经理冯志远认为:“估计应该还有1-2次加息,紧缩周期趋于结束。”
加息利好股市?
对于历来视加息为利空的股市来说,此次加息对股市却并没有造成较大的波动,相反大盘在4月一路走高,沪指稳占3000点,创下股市5个月新高。
“正常来讲加息对股市有负面影响,在资金面本身比较紧的情况下又早有市场预期,现在这种作用正在弱化,如果通胀预期得到控制,资本市场的运行将回归其本身内在因素影响。”冯志远认为,本次加息对股市的影响偏于中性,不构成威胁。
对于流动性趋紧的货币环境下,滕泰认为,从2007年至今,股市处于近4年长期调整期,在此期间,美国股市、香港和很多国家股市都曾创过新高,中国虽然在今年连续加息,但是A股市场对这些利空因素已显麻木。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处于调整阶段,房价有所控制,而物价大幅上涨,因此市场的剩余资金很有可能流于股市,而有关部门未来也有可能会适当引导,这样既有利于物价调控的时间,也有利于房价调控的时间,对资本市场是形成利好的。
“目前加息对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尤其是房地产有较大影响,但对于银行而言是扩大利差,对银行保险业影响是正面的,而在加息周期通胀压力依然较大,所以资源品煤炭和小金属、钢铁等低估值品种依然有投资机会。”
冯志远表示,此次加息对银行业的正面影响大于今年春节后的第一次加息,银行净息差将扩大约2—7个基点。此前3次加息时,中长期存款利率或者3个月的短期存款利率的上调幅度,均明显大于1年期存款利率。随着加息周期里贷款重定价的速度快于定期存款重定价的速度,其将有助银行年内息差继续扩大。
全球“紧缩周期”到来?
在中国进入紧缩周期后,欧洲央行也开始了紧缩路线。与毅然加息的欧洲央行相比,美联储的态度更为人所关注,其“量化宽松”的政策何时退出并没给出明确的时间表。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美国的货币政策正如平衡金融危机的砝码。目前美国看似站在与全球对立的货币立场,它的退出时机成了各国最为关注的动向。
“从目前全球市场来看,欧洲央行的加息并不在于欧元本身,而是在于昭示全球宽松货币政策最终将要退出,也表示全球控制通胀的形式正在从新兴市场国家蔓延至发达国家,继欧洲央行加息后,紧随其后的会是英国,或许会在二季度启动。”
冯志远认为,美元加息是迟早的事情,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开始第一次加息,但是欧美央行的加息对我国的影响也有利弊:“弊处在于外需增速下降风险加大,加息导致欧美经济增速放缓及贸易保护加剧将降低我国净出口贡献;利好在于持续、更大范围经济体的加息有利于改变中外币息差,有利于减少热钱流入,减少宏观调控难度。”
随着全球货币政策转向,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乃至资本市场是否会受其影响?在对美汇率上,美元未来是否会走向升值?
“整体来说对资本市场表现偏中性。由于中国的货币政策更多的基于国内通胀水平和经济增速,所以受国外央行的政策性干扰不大,保持相对独立。”
而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对于投资者关注的美元问题,冯志远认为美元中长期依然会维持贬值的走势。美元持续贬值会刺激美国出口增加、降低贸易赤字、缓解美国债务压力并引导国际资本流入,有利于美国经济加快复苏步伐,而美国经济加快复苏仍是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