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探底”还是通货膨胀?在一次全球性的大危机之后,每过一段时期、每一个经济学家的心中都会有一个答案。在这个被总理称为经济形势最复杂的年头里,这个问题也成为了《英才》今年专访经济学家的主线之一。
正值股指期货上市一个月,同时A股大幅下挫,《英才》记者专访了任职中国人民银行、曾担任证券法修改起草工作小组组长的许健教授。
《英才》:现在有人担心全球经济或者中国经济出现“二次底”,你怎么看?
许健:有人担心“二次探底”,主要是担心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可能会拖垮欧洲经济,进而危及世界经济。但我们不能够只看欧洲的情况,它是局部的,对全球经济影响更大的是美国经济。现在看来,美国经济的情况并不太糟,这也就表明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并不大。
对中国来讲,也不存在“二次探底”问题。中国经济增长率还是比较高的,2010年预计也能超过8%。现在国内经济主要焦点是,物价上涨的幅度超过预期。特别是生活资料物价的超预期上涨会对未来经济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现在物价上涨已经传导到了一些终端产业,价格上涨的背后是货币信贷投放量过大,这中间的因素又太复杂了。
《英才》:既然有物价上涨的压力,央行为什么还不加息?
许健:原因很多,第一是考虑到货币政策和美国货币政策关联对跨境资本流动影响,比如美国现在利率很低,中国利率很高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大的利差,诱使国外资本大量流入中国;第二,我国货币贷款利率弹性非常小,因为大量资金流向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用于基础建设投资,这些贷款对利率并不敏感。所以货币政策还是以量为主,价为辅,首先控制量,但也可以调利率。如果利率长期不调,形成负利率,使资金使用效率过低,会进一步促成投资膨胀和资产价格膨胀。
《英才》:对政府今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怎么看?
许健:现在大家看到的主要是政策抑制投机需求,不让房价涨得过快,但供给调节方面,刚性的需求你还得满足它,且价格不能上涨,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英才》:我们看到房价走势与政策的关联性非常大。
许健:政策的导向对房地产的影响是很大的。一边是用银行贷款买下高价地,再造起房子;另一边则是,大家拿银行贷款按揭去买房子,这种供求关系本质决定了土地有限决定房子供给会有限。
房地产价格是不应该被炒作的,特别是对我们这样“地少人多”的国家而言。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以及通货膨胀因素,必然造成房地产价格上涨,从而导致资源配置出现很大混乱——大量资金都投到了房地产领域。
房地产本身并不存在什么高科技,但在资源配置中转变为吸收大量资金,其结果是使得我国其它应该发展的方面缺乏资金,特别是在高科技开发方面缺乏资金导致国家的“高、精、尖”技术的对外依存度太高,这样变相地消弱了国家的竞争力。
《英才》:房地产市场不应是一个竞争性市场?
许健:对,房地产不可能是一个竞争性市场,而是一个保障性行业的市场。如果说将房地产作为竞争性市场制定政策,那就会出现超级资产泡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不是将其作为竞争性市场来搞的。
还有一个问题,把房地产行业作为支柱产业思路上也是有问题的。如果是支柱产业,我们就可用它来拉动GDP,它就变成了竞争性市场,价格上去了意味着GDP上去了,这不就出问题了吗?价格一上涨形成了泡沫,再把它打下来,银行贷款就变成了呆账,政府支大于收转化为呆账,企业资产缩水也变成呆账,老百姓欠一屁股的债。世界各国都经历过房地产泡沫危机,房地产危机是经济危机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