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观察
特别企划

严介和 为政府经济埋单?

文•本刊记者 郭健 日期: 2005-12-01 浏览次数: 751
 

英国人胡润将严介和推上了2005年度中国富豪榜榜眼的位置,这同时也将45岁的他置于了媒体的显微镜下面,他的财富秘密,他的暴富手段,他的成长背景,顿时成为各大财经媒体争相翻炒的头牌。

一年之间从第66位到第2位,从15亿激增到125亿,在中国目前这样越来越规范的经济市场,严介和的故事听起来的确有点像是天方夜谭。在一片猜测和质疑声中,榜单公布三天后,先是吉林省国资委叫停严介和执掌的太平洋建设集团收购当地国企的项目,随之江西省景德镇对太平洋建设的收购也关上了大门。紧接着在《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富豪榜单上人们没有发现严介和的身影。

被媒体称为“严大嘴”的严介和,跟同是江苏籍的顾雏军一样,喜欢高调迎战所有的非议,而与严介和的名字一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则是“零资产收购”和“BT模式”。有业内人士将严介和的暴富归结为选择了一个相对垄断且符合经济规律的行业,也有专家认为这是中国地方财政怪现象的折射。更有资深媒体负责人说,现在报道严介和怎样致富不是新闻,谁是第一个推倒严介和的才是新闻。

在对严介和的独家采访中,《英才》记者目睹了他的气定神闲,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呈现。他毫不讳言:“我们的市场经济是政府经济的一部分。”而他以收购与主业毫无相关的亏损国有企业的运作手法,从“术”的层面,仍然值得探讨和玩味。他会不会为业界树立新的利润模式?有没有被什么风险因素击倒他的可能?他会是第二个顾雏军吗?

这是一个追逐财富的时代,这是一个不相信偶像的时代,严介和未来的命运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他身上所表现的创造性精神,无疑是眼下中国企业家最迫切需要的;但他的经营手段,是否被社会公众认可为阳光下的财富,还需要时间的证明。

 

 

 

第一视角

严介和是什么人?能人、圣人、企业家、教师、国企领导人、民营老板、资本家、包工头、暴发户、政协委员?

他爱玩骰子,自称“如果不是做了企业家,一定会成为亚洲赌王”;他喜欢过普通人的生活,在南京的闹市区,一家四口住在一栋100多平米的按揭楼里;他热爱从事过的教育事业,宣称“2008年退休,开办一所商学院,自己做企业家的教练”;他扬言要在5年里造就2000个百万富翁,200个千万富豪,20个亿万富豪;他笃信吃亏是福,践行柔忍圆通,在政府面前永远都是听话的“乖孩子”。

在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性格特征中,哪些是严介和天生的真性情?哪些是社会后天磨炼出来的矫情?

 

严庄村的名人

同村里的其他房子比严家的房子甚至有一点寒酸。

111,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镇淮楼出发,沿着运河大堤向南,大约十几里的路程,《英才》记者来到了三堡乡。

在这里,随便向哪个路人打听,他们都知道严介和这个人。在村民指引下,记者不费力地找到了严庄村。这是一个有几百人口的中等村庄,村里人大多姓严,而严介和是村里的“名人”。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严介和每年都会回村几次。其中,每年清明节,严介和一家四口都会回村到祖坟扫墓。这也是有百年历史的严庄村传统,而严介和是个孝子。

紧靠着运河堤岸,记者见到了严家老屋。这是一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砖瓦结构的民宅,在村里绝对算不上好。《英才》记者在村里看到了很多铁门钢窗水泥面院落的二层小楼,同那些房子相比,严家的房子甚至有一点儿寒酸。

在这座老屋居住的是严介和的一对远房堂兄嫂。在问明记者的来意后,二位老人热情地带记者走进老屋,并叫来了严介和大伯的儿子和孙子,也就是严介和的堂兄、堂侄与记者一起聊起了严介和的往事。

 

严氏家族

严的母亲去世,光花圈就排了二里多路。

严家是严庄村里的大家族,祖祖辈辈几代人都生活在这里。

严介和的父亲叫严士秀,行四,上有二兄一姐。在“文革”前,作为村里的私塾先生,一直以教书为生。由于秉承的是正统儒学礼法,他在“批林批孔”中受到冲击。在严介和的眼中,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传统知识分子。

严的堂兄则说严父“规矩大”,很严肃。

1982年,严父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严介和曾经深情地怀念他的父亲,“虽然永远都是严峻的脸孔,没有一句赞扬的话,但他对我实行的是最严厉的苦难教育。”

2004年,严的母亲去世,他回到严庄村里出殡。据一位村民讲,当时光花圈就排了2里多路,有上千人前来“送行”,由于车子装不下,一部分人留在了楚州市区,江苏省的一些领导也来了。

严介和还特意为记者解释他名字的由来。严介和就是介于“严”与“和”之间,严中有和,和中有严;做事严,做人和;对己严,待人和;严与和之间就是中庸的最高境界。这个名字是他父亲给取的。

严介和在家最小,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大哥严介清原来做过村会计,现在跟他一同出来做企业了。三个姐姐仍在务农。

 

代课教师严介和

学生们都爱上他的课,尤其爱听他讲历史故事。

小时候严家的生活清苦,严介和出生后又体弱多病,所以,严介和记忆中的童年都是苦难。

严的堂兄今年已经76岁,他告诉记者,那个年代村里所有的人家都很贫困,农村的孩子很小就得帮助家里干农活。他还记得严介和小时候,大人们在田地里插秧,他就跟在后面拖绳,干起活来一板一眼的。

为了锻炼身体,严介和后来开始习武,扎马,举石锁、石碾子锻炼身体。现在的严介和跟《英才》记者说,能挑动300斤的担子。

“严介和小时候很犟”,与严介和年龄相仿的堂侄对记者说,“他有时候连他爸也不怕。在孩子群里不是最‘皮’的,但‘淘’的很有主意,鬼点子最多。”

读书的时候,严介和成绩优秀。在南闸中学毕业后,他由于家庭成分是富农,没有继续升学的机会,就回到了严庄村。

后来南闸中学教师缺人,他又回母校做起了代课老师。这期间,他还做了村里的宣传员。

严介和还曾短暂地在家乡对岸的平桥镇中学做了一年两学期的语文代课老师。现在平桥中学的副校长葛兆顺,就是当年严介和的学生。

据葛回忆,严介和当年教语文,他的课与其他老师的课最大的不同就是生动。那时候学生们都爱上他的课,尤其爱听他讲历史故事。

原来与严介和共事的一位姓任的语老师告诉记者,在传统教学上,严并不是十分突出,不过他上课很“活”倒是一个特点。

当年的平桥中学副校长卞寿朋相对更了解严介和,据他介绍,那时中学里教师人手很缺,严介和是当时学校的赵守真老师介绍来做代课老师的,老师和严介和都是三堡乡人。严介和的课教得不错,只是后来学校人手够了,就不再请他代课了。

 

农民企业家严介和

他是村里最先看到这种变化的人。

现在的平桥中学校办工厂的王厂长自称当年与严介和是哥们儿,一起打牌、喝酒、聊天。他回忆说,当年严有一辆自己的摩托车,经营着家庭副业。

严介和的妻子是平桥镇人,也是平桥中学毕业的。后来在南闸中学上高中时认识的严介和。谈起这件事,严介和总是很得意,他说自己以高中毕业的身份教高中,还找了个比自己小几届的学生做老婆。

在平桥中学操场旁,有一栋二层白色小楼,葛兆顺介绍说,那曾经是严的岳父岳母居住的。在前几年平桥中学校庆时,严捐了3万元。

不甘于一辈子在家务农的命运,严介和也一度想靠读书、教书改变命运。然而,在那个年代,囿于家庭出身和体制限制,他不可能上大学,也不可能转正为正式教师。这一度让他苦闷不已。

上世纪80年代初,整个社会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严介和是村里最先看到这种变化的人。他率先搞起了家庭手工作坊搞编织,编一些草帽、斗笠、簸箕等在集市上卖,后来做大了一些后,他陆续组织一些人编草帘子,自己收购后,再卖到窑厂。

由于家庭小工厂性质有了转变,被当时的所谓“打资部”进行了清剿。后来,据严的堂兄回忆,严在当时的大队和派出所补办了证明后,还是得以继续经营。

经历了这次教训,让严介和深深懂得了在中国搞经济离不开政府的督导,他开始认识到学习政治与政策的重要性。

 

红顶商人严介和

太平洋集团内部很难理清其中的产权关系。

严介和告诉记者,他最崇拜的人是邓小平,是邓小平给整个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机遇,严介和说:“我的运气始终都不好,也从来没有过什么机遇。我的一生都是自己去寻找机遇、创造机遇。等待机遇的人是失败的;躺在机遇上沾沾自喜的人狭隘,只有善于自己为自己创造机遇的人才能成功。”

1986年,严介和彻底放弃了教书改变命运的想法,来到乡里的水泥预制板厂,在办公室做起了临时工。次年,他以自己现在的老屋做抵押,承包了这个厂。此时全国的国企改革正进入承包经营责任制时代,对国家政策敏感的严介和成了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三堡乡,原来严介和承包的水泥预制板厂已经不存在了,在老乡指引的旧厂址处,记者看到的是一片空地。

对于做承包企业厂长的几年经历,严介和认为,“这段经历让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管理理论的缺乏,以前家庭小工厂的成功凭的不过是小聪明。后来又陆续兼并了几家小企业,搞得还不错。”

而严介和真正的人生重大转折,应该是接触到基建工程行业开始的。1992年,严介和注册成立了淮安引江建筑工程公司。

外界普遍认为,严介和的第一桶金来自南京绕城公路的系列涵洞工程,赚了800万。记者调查发现,这个说法来自于严介和本人。一位当年在淮安与严介和一同搞基建工程的老板告诉记者,“那时严介和没什么‘门路’,接到的一些小工程也都是经过几次转包以后才到他手里的,早已经没什么赚头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严介和适时地根据当时政策,对自己控制的几家小企业做了一些产权上的改动。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现在的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内部企业也是各种所有制企业混杂在一起的,经过多年的历史发展,已经很难理清其中的产权关系了。

例如淮安引江,现在是严介和大哥的企业。而成立之初却是严介和通过租赁乡里的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的名义建立的。说白了,就是戴“红帽子”的企业。乡企早已是空壳,而民营企业在当时还是有诸多限制进入的领域,由严实际出资,打着乡有企业的招牌在外承揽工程。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严介和的企业也在不断转变性质和机制以适应政策的变化。现在有媒体质疑他在1995年通过拍卖乡有资产,将“淮安市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转变成民营企业。而事实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1996年和1997年分别颁布了“关于核定企业经济性质有关问题”的“通知”和“答复”,已经从法律上界定这类企业的性质认定。

 

中国第二富豪严介和

2001年以前,严还没什么钱。”

19922002年,是江苏公路交通发展的一个爆发期,江苏省的高速公路从0公里迅速发展到1648公里。这个大的背景为严介和的太平洋建设发展提供了一个历史机遇,在此期间,严的事业从乡村到了城市,以当时的淮安市,现在的淮安市楚州区为中心,再到现在的南京总部,他的太平洋建设集团得以稳步发展。

这期间,严介和先后成立了江苏太平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太平洋工程机械公司、淮阴太平洋工程公司、江苏太平洋玻璃公司、江苏太平洋酒业公司、江苏太平洋房地产开发公司、江苏太平洋装饰设计工程公司等。

淮安市楚州区是周恩来的故居所在地。与故居所在的驸马巷平行的就是严介和在楚州的家所在的西长街。这里是楚州区最繁华的商业街,道路两侧都是商铺。在这里,提起严介和也是无人不晓。严介和的家是一栋位于整条街中心的小楼。

这是一座三层小楼,严家住二、三层,一层是勺湖区居委会。

在三楼的客厅边上的休息室内,记者看到一副对联:“气吞江湖海,光照日月星。”显示出那时的严介和已然锋芒毕露。

从客厅的布置来看,也堪称豪华气派。办公桌上立着严介和一家四口的合影照片。桌角摆放着严介和获得的各种奖杯、奖牌和证书。

《英才》记者也曾到过严介和在南京的家,相比这里,那里更像是一个普教授家庭陈设,书架和酒柜也小了许多。

在西长街上一座叫“珍味楼”的饭庄里,饭店老板拿着一张当地报纸介绍严介和的文章给记者看,并与记者聊了起来。

“他是我们淮安名人,原来就经常上报纸,净是介绍他的事迹的。当年我在北宾馆(音)的时候,他们公司每年都在那里搞庆祝大会,我认识他。”老板骄傲地说。

在淮安,据一位当年一同与严介和搞工程的人介绍,“严介和很会做人,那时他没什么人(后台),就在公司雇佣了很多退休的原政府建设部门领导,这样来拉一些关系承包工程。”

2001年以前,严还没什么钱。”知情人讲述道,“严那时搞工程缺钱,到处借钱,几乎把所有认识的人都借遍了。我丈母娘家是三堡乡对岸上河镇的,与严就是一般认识,严也曾跟她借过钱。”

而记者在淮阴师范学院走访严介和是否在此学习过时,一位姓郭的工人师傅说:“我也是三堡乡的,前几年我们都不愿意去严的公司干活,听说那里经常拖欠工资。”

据记者了解,在2001年的时候,严介和的太平洋公司开始大规模地开展BT项目运作。由于BT模式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那时的太平洋资金的确有些紧张。只是后来,随着BT模式的规模扩大,形成规模效应以后,严介和有了资金调配的余地,并且他的贷款融资能力也有所加强,资金压力才有所缓解。

他的财富在2002年以后开始迅速增长,再加上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巨资国企收购计划,严介和一下子成了全国名人。

 

1.5P

酒桌上的严氏政府公关

亲历严介和的商务宴请(主)

 

在中国商业文化里,酒桌历来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酒桌经常是谈判桌的延续,很多棘手、敏感的话题也许通过不经意的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间轻易地解决。

20051031,记者有幸应邀参与了一次太平洋建设的商务便宴。

在南京太平洋建设总部的一层,有个“江苏红会馆”。记者进入包间的时候,严介和的几位客人已经到了,他们是来自海南某市的一个招商团,以市领导为首,带着一群当地官员。

记者进门时,严介和正在给几位客人讲着“江苏红”“埋单的进不来,进来的都不埋单”的传统。

宾主落座以后,严介和道了开场白:“首先欢迎市领导亲自带队来考察我们太平洋建设,党委、政府如此器重我们,还有什么不把事情干好的理由呢?同样,又有什么不好干的事?我们太平洋对待政府不打折,因为太平洋就是诞生在政府的怀抱里,成长在政府的怀抱里,壮大在政府的怀抱里。我常说中国是市场经济、计划权力,说白了,我们的市场经济也是政府经济的一部分,别说是我们,澳大利亚、德国我都考察过,在基础工程建设方面都是政府垄断。”

“这次我们在海南的项目,有媒体说我在海南又刮起了‘严旋风’,之前我们与海南无论从血缘、情缘、地缘上,都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什么权钱交易,都没有。”

“可一些媒体就�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