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观察
特别企划
腐败的黄金年龄
戴 璐 日期:
2005-04-01
浏览次数:
1032
自年初问责风暴掀起,上市公司高管被撂倒一片。细看腐败队伍,却有年轻化的趋势,59岁现象开始改写。
42岁的海归张晨,46岁的ST达尔曼许宗林,掏空公司后卷款外逃。
46岁的东北高速董事长张晓光,因涉嫌挪用公款被刑事拘留。
此外,问题老总也不少,42岁的深圳机场总经理崔绍先,51岁的*ST京西董事长刘利华,49岁的东方创业副总经理陶洪,50岁的利嘉股份总经理陈翔,54岁的南宁百货总经理黄箭雀,55岁的广州药业原董事长蔡志祥……
总体趋势是:犯事的年龄越来越年轻,以2005年开年以来落马的12位上市高管来看,平均年龄只有51岁,掏空的手法也越来越高明。
9年前,年仅37岁的许宗林就开始为自己存“私房钱”。“一次拿一点”的偷法,让许一直隐藏幕后,直至上市公司被ST,证监会开始调查,而此时许已远走高飞。
开开实业总经理张晨更练就“乾坤大挪移”神功。外界普遍认为,在其成为开开实业总经理后,利用3家壳公司股权交易,巧妙地控制了开开实业。在为掏空搭起股权金字塔后,张晨开始行动,以对外投资、向有关公司提供担保以及通过关联交易增加应收款等形式卷走资产约5亿元。拿到钱后,不仅张晨逃跑,与其关系密切的三位董事也神秘失踪。
与以上这些“年轻人”相比,69岁的王清华,借职工的钱炒股,在会计报表上弄虚作假骗配股资格,在个人所得税上玩猫腻,直至和原第一大股东闹僵,和当地政府硬碰硬,确实有些自讨苦吃了。
年富力强的老总们,以更敏锐的“观察力”,更高效的“学习能力”,在通往腐败的路上快速完成接力。
是什么因素让这些拥有“黄金”年龄的老总疯狂地越轨?
“赚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是许多人的梦想。随着权利增长,对金钱接触的增多,高管从中牟利的欲望也被放大,”北师大一位心理系教授说。“腐败高管的年轻化,展现了市场化的社会里,人急功近利的心态。”
股市也给了经营者巨大的诱惑。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秦教授认为,面对里里外外各种考核监督,公司老总们有许多空子可钻,股价可坐庄,业绩可操纵,连IPO或配股的资格审核都能蒙混过关。
另一方面,产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理人费尽心力都可能达不到资本方的业绩要求。既然做出优秀的成绩很难,下课的风险不小,何不尽早从公司拿点,为日后的田园生活做积累。
“如果你是上市公司老总,面对如此容易的致富之路,你会守住道德底线吗?”一位证券界资深记者的发问引人深思。
而老总们甘冒法律风险,也是因为有人趟过这条路安然无恙。诚成文化前董事长刘波,ST啤酒花原董事长艾克拉木从上市公司里拿钞票如履平地,而后又轻松地逃之夭夭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
“人都有渴的时候,如果规则不允许就近喝水,有的人就不喝,有的人忍不住率先突破规则,会带动更多的人饮鸩止渴。”心理学家直击人的本性。
在缺乏秩序的年代,精明的人们更愿意利用法规和制度漏洞早发财、多享乐。只要能在东窗事发前成功逃出国门,腐败的代价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对公司高层的恶行还是有药方的。专家认为,人的很多欲望是由后天环境激发的,如果法律和制度更严密,对腐败分子的惩罚更严厉,是可以促使他们管住自己,不越雷池的。
譬如,在法律上让上市公司高管承担更多责任,尤其是民事赔偿责任,将比救火队似的清污行动更能以儆效尤。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