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观察
特别企划
民生为何“嫌弃”新桥
唐凯林 日期:
2004-09-01
浏览次数:
881
民生银行不得不做最坏的考虑。
在一场被称为“外资并购中资银行第一案”的商业故事中,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倾情表演,曾与深圳发展银行上演了一场情节跌宕的资本故事。
从热恋到订婚,再发展到退婚、对簿公堂,新桥投资集团与深圳发展银行的股权风波,在经历了两年的起落之后,新桥投资终于在不久前将深发展拥入怀中。通过股权转让,新桥投资实际持有深发展17.89%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故事的插曲依然很精彩。2004年3月,新桥投资卷入了一场事后被闹得沸沸扬扬的“婚外恋”:新桥投资与民生银行第七大股东中煤能源集团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拟收购民生4.82%的股权。
但几个月之后,民生银行却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法人股股东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的通知,经该公司与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友好协商,签署了《补充协议》,同意终止原股份转让协议。
而在此公告发布前,民生银行对于新桥投资的介入曾有过这样的说辞:“新桥投资通过收购原国有股股权进入公司,并非民生银行设定的引入境外投资者的方式,民生银行从来没有认为新桥投资是其战略投资者。”
民生银行的意思很明了,那就是说新桥投资将与民生银行无缘,其原因则认为新桥投资不是战略投资者。
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必经之路,而且近几年来,外资参股国内银行的步伐也在加快。1996年10月,亚洲开发银行入股光大银行,首开国内银行吸收国际资本先河。1999年9月,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IFC)入股上海银行。2001年11月,IFC入股南京市商业银行1.81亿股,约占总股本的15%。2001年12月,汇丰银行收购上海银行8%的股权。2003年9月,花旗银行参股浦发银行……
对于这样的趋势,民生银行并不持保守态度,据民生银行内部消息称,“再引入一家境外战略投资者”、“通过发行H股打开通往国际化发展的大门”,一直是民生银行的两个重要愿望。
看来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回到“战略投资者”上。新桥投资虽然实力不弱,但毕竟只是一家投资公司,与其他“门当户对”的大银行投资国内银行相比,新桥投资与民生银行的合作,很难担当战略投资者的重任。
再者,新桥投资作为一家投资公司,它的出发点和行为很难逃脱短期嫌疑,引入这样的短期利益投资人,对民生银行的长远发展除了资金上的支持外,很难有别的作为。
最后,作为即将海外上市的民生银行来说,还不得不做一种最坏的考虑。如果新桥投资在民生银行海外上市后再退出,新桥投资就可以在H股发行前低成本进入,在上市后高市价抛出,轻而易举地做一个“短线”投资。
民生银行对新桥投资不感兴趣的另一个原因来自政策。按照新规定,单个外资机构入股中国银行业机构的比例由原来规定的15%提高到目前的20%;合计外资投资比例累计不得超过25%,否则被入股的国内银行的性质和业务范围将发生改变。
在这一政策背后至少暗藏两大玄机。其一,新桥投资在入股民生银行后,完全有可能再进行对其他股权进行收购,从而达到控股民生银行的目的;其二,如果新桥投资在民生银行H股发行之前完成收购,由于受25%的限制,将直接导致民生银行募集资金减少10亿。
资本交易日志
8月9日,国土资源部决定:为促进土地评估行业的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提高土地评估行业的执业水平,本月开始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评估行业的全面检查。
8月6日,汇丰银行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名义,投资144.61亿元现金(约折合17.47亿美元),入股中国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成为仅次于财政部的第二大股东。
8月5日,国务院法制办拟定的公司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将允许股份有限公司不以注销为目的的股份回购,并允许公司收购不超过已发行股份总额5%的本公司股票,用以奖励本公司员工。
8月3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新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银监会加强金融监管、支持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促进财务公司规范发展、完善我国投资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截至7月30日,深交所中小板有32家公司刊登招股说明书摘要,其中30家公司已经发行,26家公司顺利上市,前32家公司的融资金额达到77.90亿元。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有1200多家,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的80%—90%是民营中小企业。
截至7月21日,40家券商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报表。报表表明,部分券商微弱的盈利难改券商整体业绩下滑的趋势,经纪业务稳定,承销业务分散、自营仓位普遍较重成为今年券商现状三大特点。
7月16日,有媒体披露:备受市场关注的《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管理办法》经过相关部门的会签,现已上报国务院。这预示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越来越近了。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