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啤酒版图上,“大亨”们引发了新一轮的“圈地运动”。
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庆功宴上华润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华润创业主席宁高宁仰头灌下一瓶啤酒,在座的人知道这是他喝的“第36瓶”。
为的是庆贺华润啤酒有限公司和浙江钱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刚签下的一纸合约:双方在杭州将共同经营“浙江钱啤股份有限公司”,华润持有该公司70%的股份,钱啤持有30%。
从此,华润年啤酒生产能力达到456万吨,市场份额超过10%,一举超越燕京、青啤等行业巨头成为领头羊。这是华润在国内啤酒行业的第36笔并购。
宁高宁为什么要喝手中的第36瓶啤酒?
某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华润旗下30多家啤酒企业已遍布东北、华北及西南地区,惟独华东市场是块空白。拿下钱啤,华润就轻车熟路地打入了竞争激烈的华东市场。”宁高宁称“这是华润在长江三角精心布下的第一颗重要棋子。”
随之而来的是打造全国品牌“雪花”。去年收购重庆啤酒一役的失利,宁高宁的头脑愈发警醒,“华润今后还将继续进行并购,即便找不到合适的并购对象,也会考虑自己建厂,继续扩大自己的市场,直至20%、30%。”
而钱啤青睐华润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华润集团雄厚的资本,其次是它的国际背景。华润集团是香港最具实力的多元化内资控股企业,主营业务跨零售、地产、食品、微电子、石化、电力等9个行业,总资产逾800亿港币,在香港拥有华润创业、华润置地、华润励致、华润水泥和华润电力5家上市公司,在内地A股市场上也拥有华润锦华和华润生化两家上市公司。而华润啤酒的两大股东之一,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啤酒企业SAB,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产量仅次于百威。钱啤希望借助华润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及华润在全国的布局,为“中华啤酒”提供进军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的平台。
“我遇到了所能想到的所有竞争对手!”宁高宁足以自傲,此次收购他一举击败了AB、SAB、英特布鲁、嘉士伯、青啤、燕啤等国内外啤酒巨头。
目前欧美、日本和北非的啤酒市场已饱和,有的甚至正在萎缩。而中国啤酒市场正在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步入稳定的成熟增长期。于是在2003年的中国啤酒版图上,世界啤酒“大亨”们引发了新一轮的“圈地运动”:喜力公司以57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粤海啤酒集团有限公司21%的股份;纽卡斯尔以每股10.5元的“天价”受让重庆啤酒(集团)持有的5000万股“重庆啤酒”国有股;百威拟以4.2亿元入股金星啤酒……
而国内啤酒市场分散,地方品牌纷杂,真正的垄断性品牌屈指可数。
于是国内知名企业积极应对,加速整合。燕京啤酒先收购惠泉啤酒股份公司38.15%的股权,后又收购了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38.4%的股份;最近又斥资5000万元收购了破产的浙江仙都啤酒。青岛、燕京还越来越多地对产能在20万吨以上的企业进行收购。
附表一:世界10大啤酒企业排名
排名 |
啤酒企业 |
年产量 |
1 |
美国百威啤酒 |
115亿升 |
2 |
比利时时代啤酒 |
81.7亿升 |
3 |
荷兰喜力啤酒 |
72亿升 |
4 |
丹麦嘉士伯啤酒 |
60亿升 |
5 |
巴西安贝夫啤酒 |
55亿升 |
6 |
南非啤酒集团 |
54亿升 |
7 |
美国米勒啤酒 |
53亿升 |
8 |
英国纽卡索啤酒 |
36亿升 |
9 |
日本朝日啤酒 |
35亿升 |
10 |
日本麒麟啤酒 |
32亿升 |
附表二:中国20个城市啤酒品牌忠诚度
前沿——公司报道 1/2P
文前提语:邱影新事件最致命之处,是使民生银行的诚信遭到怀疑。
董文标:如何套牢8.4亿
文·本刊记者 张小平
民生银行海外上市计划本来已经进入最后阶段,行长董文标预测最快将于2004年3月在香港上市。另外,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参股的8.4亿元,也将为此举锦上添花。
不料在今年2月却突生变数。前民生银行董事、深圳前进集团总裁邱影新向媒体“爆料”,引用文件证明他曾拥有的6000万股民生银行股权被“违规拍卖”。2月20日,民生银行承认有错误行为,称“为尽快办妥变更事宜,将2000年5月30日董事会的决议变造为‘股东大会决议’。”
分析人士称,前董事邱影新事件最致命之处,是使民生银行的诚信遭到怀疑。董文标深知其中的利害,他在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开幕式时解释,“造假”的事是历史问题,是1999年民生银行在A股上市时发生的,该行已根据国际惯例,由香港一名大律师及两名外国专家调查此事,在“最短时间内”与上海交易所及香港交易所协商处理办法。
此次选择民生银行发H股的时机卷土重来,自然也早有盘算。证券人士分析:“中国作为新兴市场,金融市场充满不可知的变化,而变化中孕藏着新桥投资最擅长攫取的商机,新桥投资是以民生银行为落脚点,静静地狩猎。”8.4亿自然要套取更大的标的,董文标如何套牢这8.4亿?
前沿——公司报道 1/2P
“当初没有进军液晶市场,现在看来无疑是一个战略上的失误。”李东生曾私下这样感叹过……
李东生:5亿元改错
文·本刊记者 张小平
拿着TCL集团上市后高达5亿元的首笔投资,李东生到无锡TCL工业园,研发和生产液晶电视。
“当初没有进军液晶市场,无疑是一个战略上的失误。”李东生曾私下这样感叹过。3C融合的大趋势,使液晶的可扩充性无疑要大大好过TCL一度看中的等离子产品,据预测,2004年中国国内液晶电视市场规模将达到16万台。
众多彩电企业已经对这块“巨大蛋糕”表现出极大兴趣,作出同样选择的还有TCL的老对手:索尼、松下、三星、LG、飞利浦、戴尔、惠普、优派、明基、摩托罗拉、长虹、康佳、上广电、厦华、联想……近年来,国内几大彩电厂商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液晶电视,屏幕尺寸从15英寸到42英寸,品种齐全。
为什么选择无锡?TCL的高层解释:“无锡地处长三角,而500强企业多数在此设厂,购买上游产品在物流上也能节省很大成本。”
长三角地区整个液晶的产业链已经初现雏形。前不久,索尼公司已经开始在无锡建立液晶电视机制造厂,而已经在无锡生产液晶显示器的夏普也表示将在无锡的工厂内规划LCD面板的后段模块厂。按照规划,上广电和NEC的合资工厂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全线开通。至于做高端平板电视的整机厂商更是包括松下、索尼、三星等诸多企业。
李东生希望投入的5亿元补回当初的失误。
前沿——问题报道 1P
貌合神离的国美和格力终于“撕破脸皮”,闹出了轰轰烈烈的“分手”风波……
到底谁清理谁?
文·本刊记者 张小平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细心的深圳市民仍然记得一则让人心跳的广告“震撼出击,买威力送格力”:从2003年4月26—27日,凡在深圳国美电器购买威力空调新款2匹单冷柜机即送价值1828元格力精品小一匹单冷挂机。”
论影响力,威力与格力有较大差距,国美这种“史无前例”的做法让人大跌眼镜,被业内人士看作是向格力“叫板”的一个信号。
一年之后,国美终于和格力“撕破脸皮”,闹出“分手”风波: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