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超日债”仍深陷违约漩涡之中,1月底,光伏企业晶科能源的8亿元企业债“13晶科债”又登陆银行间债券市场。
去年10月底,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将晶科能源的评级降至A+。为了此次发债,晶科能源放弃了原先的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转而聘请了此次给出了AA-的鹏元资信。
伴随着年终报告时点的来临,包括超日太阳(002506.SZ)、庞大集团(601258.SH)、新疆投资发展集团、重庆交通旅游投资集团等多家发行人主体评级遭遇下调。评级下调成为一种常态,而信用风险事件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对于降级事件却态度淡定,同时仍有不少投资者对信用债尤其是高收益信用债热烈追捧。
降级何汹涌
2012年可谓是债券年。与股市的愁云惨雾相比,债市发展繁荣,新债发行量突破了8万亿,信用债更是井喷式发行。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到了25.6万亿。
但债券评级虚高的问题,仍一如既往地伴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一位业内人士向《英才》记者表示:“很多机构投资都需要AA以上评级,大家互相把评级抬高了。但遇到一些公司的盈利能力确实不好时,理论上评级是需要下调的。”
此外,与国际评级系统相比,我国的信用评级在数据的采集加工、对评级结果的检验、评级工作的组织以及评级体系的适用性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资料,只能根据经验或专家判断来选取指标和确定权重,评级标准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因此降低。加之过去的财务数据并不能预测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评级在揭示和控制信用风险方面的作用。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经理石磊告诉《英才》记者:“中国的债券评级一直都比较虚。近期整体出现比较厉害的下调,根本原因还是企业层面并没有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而好转。有些企业甚至变得更差,企业杠杆普遍比较高,这意味着更高的破产概率。大企业可以很快拿到订单,有足够的融资能力,而小企业应收账款很多,现金流很差,融资能力比较低,容易出现风险事件。评级下调只是反应了微观的一个方面。”
不过,安信证券分析师陈南鹏则对《英才》记者表示,去年评级并不虚高,企业在发行债券时总体是符合标准的。但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经过一年的运营,有些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业务也有一定的下滑。这导致了企业评级的下调。
风险正酝酿
中国市场缺乏信用文化,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性较低,风险不能被真实反映导致了信用评级与企业的实际风险等级并不匹配。
业内人士称,企业粉饰报表、评级公司评级虚高等不规范问题,或将引发更大风险。更为关键的是,信用评级未能在投资决策的定价中起到核心作用。
虽然债市遭遇了降级潮,评级的普遍下调意味着信用风险加剧,但是从交易和策略的角度来看,市场并没有太大反应。由于资金面宽松、高收益资产稀缺以及宏观数据面的持续好转,信用债的行情依旧火爆。
以晶科能源为例,该公司在上饶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出面担保的情况下,债券的票面利率达到了8.99%。虽然光伏行业陷于困境,但晶科能源此番有城投保驾护航,让不少更看中收益的投资者心动。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英才》记者,真正影响市场的,是实质性的违约会不会出现。投资人看中的是收益,目前看来似乎并不存在兑付风险。所以,评级的下调带给市场的冲击并不是很大。投资者和投资经理像在赌博,而且他们很确定政府和部分银行不会让违约和破产事件发生,市场并没有显示出太多的担心。
“越是零违约,大家越愿意尝试高风险的产品。无论如何,最后可能会有人兜底,或是国有化。零违约一定程度扭曲了市场、惯坏了市场。”石磊表示。
虽然此前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曾针对债券市场没有违约的问题表示,“在制度设计上,并不存在政府隐形担保和主承销商兜底的问题”。但是,地方政府和地方监管机构不愿意第一单违约事件出现在自己的辖区,承销商和评级机构也不愿意自己的项目成为第一单违约案例,这仍然客观上起到了兜底的作用。
石磊则指出,政府兜底更多是针对公募型的债券,往往有很多散户参与,一旦违约造成的影响难以估计且比较恶劣。目前已有苗头显示,私募债可能并不会有人兜底了。
“评级反映的是过去一段时间企业的整体状况,与当前市场情况比存在着相当的滞后。而普遍存在的评级虚高现象,对投资人和市场都形成很大的误导。”石磊说,“想要建立成熟的债券市场,政府不能永远做风险的买单人。评级普遍下调,发债主体的信用风险普遍暴露出来,尽管目前没有出现大规模信用违约事件,但随着发债主体日益多样化,这一风险不可避免且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