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 企业家
——人生和职业的嬗变
问:据我们了解,在来民生银行之前你在中央机关工作,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做出如此大的转变?
孔林山: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家里比较穷,十块钱的票子摸一摸都十分难得。自己曾对未来的职业做过各种设想,医生、教师、法官和律师等等,但从来没想过能同钱打交道。搞金融,可以说来自于一次偶然的机遇。1986年我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统战部工作。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央机关里许多青年人都希望有机会接触具体经济工作,接受锻炼,我也多次向领导表示自己的这一愿望,得到了批准。中央部委管宏观政策,商业银行做经营做市场,工作性质和内容有根本性区别。从机关到企业,这个转变比较大。首先是身份和观念的转变,从官员到商人,从听汇报到四处求人,从讲方针政策到经办具体业务。就个人而言,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式的转变,转变的过程有快乐也有痛苦。
刚来民生银行的时候,自己的定位是锻炼。学习经济工作,丰富自己的知识,随时准备回到原单位去。但时间不久,想法就彻底改变了,决定留在民生银行,把根深深地扎在民生银行。深入了解民生银行以后,我发现民生银行的文化、理念和机制,自己非常喜欢。这里有一种说不清的力量深深吸引着我。民生银行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一块中国金融改革的“试验田”,从小到大,无依无靠,用纯市场化的方式去拼去闯去发展,真正代表了中国市场经济的方向。对创业者来说,既是一种挑战,注定要经受痛苦和磨难;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锤炼,一个展示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遇。民生银行的灵魂人物董文标董事长的个人魅力同样深深吸引了我。他总是有独到的战略眼光,对同事对下属给予兄弟般的帮助和关怀。
问:不久前举行的民生银行成立15周年纪念活动,授予你“功勋贡献人物”称号。请问你是如何在短时间里适应了商业银行工作,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孔林山:到今年,我在民生银行已经工作了13个年头,亲身参与了民生银行的艰苦创业。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民生银行创造了中国金融史上的奇迹,这是每一个创业参与者最大的光荣和自豪。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许多企业创造了辉煌,民生银行的事业尤其辉煌;许多创业者都经历了艰难困苦,很不容易,民生银行的创业者尤其不容易。在民生银行15周年的时候,我也对自己做了一个小结,这十几年里,我实际上就干了三件事:一是用市场化的手段,成功化解了民生银行发展初期不良资产清收的难题;二是引入投资银行的理念,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进行了探索,创建了既消化不良资产,又增加银行盈利点的业务模式;三是筹建民生金融租赁公司,为民生银行的业务开辟新的天地。
问:在民生银行的十几年,你干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你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孔林山: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四个字:学习、创造。干金融我是半路出家,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十几年来,许多业务都是先学后干,边学边干。我深深地体会到,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学习。只要注重学习,善于学习,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思想不能僵化,不能被夹在条条框框中不能自拔。董文标董事长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读书读久了有人会成‘书呆子’,干银行干久了有人会成‘银行的呆子’”。十几年来,我一直在力求不使自己成为“书呆子”和“银行的呆子”。无论在民生银行从事不良资产清收还是投资银行业务包括金融租赁业务,我始终贯彻这一思想和理念,力求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有朋友说,我以前没有金融工作的经验,结果是劣势变成了优势。这也许有一定道理,因为懂得不多,脑子里自然就少了些条条框框,少了些思想束缚。
难题破题
——民生银行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问:上世纪90年代末,不良资产一直是困绕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超级难题,你是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一难题的?
孔林山: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这一时期的中国银行业,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处于非常弱小的位置,其最让人议论和诟病的就是不良资产问题。那个时期,国有银行平均不良资产率为25%-30%,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资产率为16%-20%,农村和城市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率,个别极端的甚至达到了90%以上。早在2002年,许多外资机构就频频发布看空中国银行业的言论,认为中国的银行体系是定时炸弹,在今后几年可能引发金融危机。这一难题解决的成功与否,是对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的最大考验。最后,我们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办法,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而且解决的方法各不相同。第一,国有银行依靠行政手段剥离不良资产,1999年先后成立了华融、东方、信达和长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剥离和发行特别国债2700亿等方式,成功化解和剥离不良资产达1.4万亿,轻松卸下包袱;第二,国有企业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依靠大股东的实力,帮助化解和核销了巨额不良资产;第三,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民营银行,在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也没有强大股东实力可以依靠的情况下,完全靠市场化的手段,去处置清收和“经营不良资产”,也成功的化解了这一难题。这应该说是一个创造。
问:民生银行长期保持业内不良资产率的较低水平,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孔林山:民生银行高速健康的发展,得益于三大体系的保障,即独立的评审体系、独立的稽核体系和独立的清收体系。独立的评审体系堵住了不良资产产生的源头;独立的稽核体系使不良资产得以及时发现;独立的清收体系使不良资产得到快速的专业化处置。民生银行的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体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传统上银行不良资产的清收,不外乎重组、查封、诉讼、拍卖和核销等常规手段。这些手段一是周期长成本高,二是成功率非常低,其最终结果常常是客户破产银行受损,两败俱伤。我们解放思想,打破条条框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全行不良资产实施“内部剥离”,把全行的不良资产进行集中管理,然后组建专业团队,对每一笔不良资产逐一进行甄别,区别情况,分类处理。特别是引入“经营不良资产”的理念,用投资银行的思维处置不良资产,对部分不良资产大胆进行债务重组,积极注资盘活。其实,不良资产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有些是客户经营不善,有些是市场波动的原因导致一时困难,其中不乏一些好项目好资产,关键是看你有没有眼光去发现它。看准了,银行再支持一下,封闭运作封闭监管,项目盘活了,资产会大幅度增值。不但不良资产收回来了,还可以分享增值收益。民生银行有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用市场化的手段和投资银行的理念,通过以物抵债的方式阶段性持有某公司股权,不仅盘活了巨额不良资产,还为民生银行贡献了40多亿元的利润。这就是投资银行的理念和市场化运作的力量。商业银行要高速发展,必然要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也蕴藏了较高的收益和巨大的商机,这是风险和收益的辩证关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置不良资产,把这一点悟透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创新差异化
——租赁路上的探路人
问:你在民生银行创造了许多经典案例,在业内颇有声望之时,另辟蹊径,创办民生金融租赁公司,又一次从头开始。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转变的?
孔林山:这算是我职业的第二次嬗变吧。中国的银行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中国租赁业的情况则大不一样,整个租赁业尚处于摸索和萌芽阶段,大家都在学习都在探索。筹建金融租赁公司对我来说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学习机会,我非常庆幸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民生金融租赁一开始就秉承了民生银行市场化的传统和血脉,为自己制订了比较高的战略目标,要做中国最好的金融租赁公司,要争取成为金融租赁业的领先者。同银行业相比,各家金融租赁公司起点差不多,可以说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平等竞争和发展的机会,这一点让我非常兴奋。
问:民生金融租赁刚刚走过三周年,请问你对租赁的体会和感悟是什么?
孔林山:中国的租赁业还处于摸索阶段,民生金融租赁也刚走过三周年,可以说初步摸到了一点门道。
我最大的体会和感悟,就是租赁公司要做租赁业务,而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这听起来有些荒唐,但却是现实。所以我们提出,目前阶段重要的不是规模、利润,而是业务方向和模式,“要做真租赁,不做假银行”。办出真正租赁的特色来,办出差别于银行的专业化服务来,这才是最主要的任务。
问:几天前,民生金融租赁同美国湾流宇航公司签订了购买50架公务机的协议,在公务机和船舶领域,民生金融租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业务?
孔林山:航空租赁和航运租赁的确是我们的两大特色业务。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就确立了走特色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道路,做了很多的尝试和探索,尤其是在通用航空的公务机租赁和航运租赁的特种船领域,率先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我们在市场调研和考察时发现,国内的民用航空和远洋运输业,大都被国外的大租赁公司所垄断。人家拥有长期经验积累和专业技术以及资金成本等方面的优势,短期内我们很难具备开展正面竞争的能力。但是,中国的市场大的很,我们可以积极寻找并细分市场。不怕行业小,只要有好的模式,一样可以赚大钱。三年来,我们努力探索和拓展公务机租赁和特种船租赁业务。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多系列多机种数量达40多架的公务机机队。最近,我们一次性订购了50架美国湾流宇航公司多种型号的公务机。同时,我们还在同法国的达索公司、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以及巴西航空等厂家谈判,将陆续订购更多的公务机,出租给国内外客户。我们还形成了多船型多用途的数量达125艘,465万/载重吨的航运船队。目前,民生金融租赁是亚洲最大的公务机租赁公司和国内最大的船舶租赁公司,市场份额分别达到90%和三分之一以上。问:民生金融租赁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是什么?
孔林山:我们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创造奇迹,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成为在A股和H股市场上市的大型民营的中国乃至亚洲最好的金融租赁公司。经过三年时间的发展,公司已经打下了一定基础,有了一支高素质的核心团队、明确的市场定位、业务模式和发展规划,特别是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经营机制,包括法人治理、风险控制体系等等。下面要做的就是扎扎实实,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的工作。我有充分的信心,我们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民生金融租赁的蓝色经济梦想
蓝天 蓝海
卷首语: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不外乎陆地、海洋和天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各行各业都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尤其是土地开发和近海经济都非常繁荣红火。但是,深海和空域资源尚处于待开发甚至一片空白,深海资源的利用和逐步开放的天空市场,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增长极。因此,民生金融租赁公司率先启动蓝色经济战略,目标直指蓝天蓝海。
民生金融租赁独立发展之路
“租赁业的春天还远未到来”,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金融租赁)董事长孔林山,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的说道,“中国金融租赁业才刚刚开了一个头,未来几年还将处于探索期,远未到繁荣发展的阶段。民生金融租赁要做的是:细分市场打基础,创建盈利模式,闯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
面对这样一个稚嫩却在高速成长中的行业,国有银行和众多股份制银行都不约而同地将触角伸向这一领域,使之成为各家金融机构的必争之地。目前,我国全部17家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总额约为3600亿元,利润总额约为45亿元。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已然在国内租赁业占据大半壁江山。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中普遍存在的租赁公司定位问题,也日益彰显。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介入使得租赁业在人员、客户、资金和销售渠道等方面获得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大部分金融租赁公司也被定位成银行的一个内设部门或产品线,为商业银行现有客户提供租赁产品和延伸服务而已。同时,金融租赁公司经营的产品与银行贷款明显同质化,相当于把金融租赁公司又办成了一家小银行。这样的经营方式,往往能在短期内带来规模和利润的大幅增长,却丧失了商业银行开办金融租赁公司的意义和初衷。
数据显示,当前整个行业利润来源当中,融资性收入占比达90%以上,从业务结构上看,典型的信贷替代品——售后回租业务占比也达到80%以上。“这条路注定是经不起长期考验的,从长远来说风险更大。等将来规模做大了,再要想走真正租赁的路子会更难,代价会更大。”孔林山说。
“我们采用的是独立发展模式。”孔林山坦然说道:“一开始我们就把这根弦绷得很紧,虽然民生银行是民生金融租赁的强大后盾,但民生金融租赁绝不能办成民生银行的一个部门,一定要走独立发展之路。公司刚成立时,民生银行董文标董事长就明确表明态度,‘民生金融租赁不能躺在民生银行身上,靠民生银行吃饭,而是要作为独立法人独立运作,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希望民生金融租赁在行业内比民生银行办得更好,名气更大。’”
所以,民生金融租赁发展之路,注定是一条独立经营之路,一条纯市场化之路,一条不同于银行业的具有租赁特色的专业化之路。“要做真租赁、不做假银行,紧紧围绕‘物’这一行业本质来做文章,来提升技术和服务水平,真正体现租赁公司的价值。”孔林山如是说。
对租赁本质和特征的再认识
从本质上来讲,金融租赁公司是经营“物”的实体,对租赁物价值的判断和把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实际上,做真租赁既是一门融资又是一门投资的学问,与银行信贷业务不同之处在于,银行仅需对企业信用做出判断,而租赁则需要进行双重判断:一是企业的信用,二是租赁物的价值及其波动。
“租赁是通过物来经营的,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租赁物。它的前端和后端都会涉及庞大的上下游客户群,租赁业务能够做得更灵活更有特色的原因就在于此,具有租赁特色的盈利模式也在于此。因此,对租赁物买卖时机的把握就成为租赁公司盈利的关键。”孔林山说。
由于不依赖母行,民生金融租赁从诞生以来,就比其他金融租赁公司更加体会到市场融资的压力,因而把业务做精做细,实现专业化服务,是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GE公司的航空租赁是专业化经营的一个成功范例。它在航空市场的研究、行业判断、产品研发、产业链控制、市场营销、资金供给以及后期的营管、维护维修、技术培训和配件供应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专业化极强的体系。在航空租赁复杂的交易和服务过程中,几乎每个环节和每个节点,都是GE公司的业务机会和利润来源。
孔林山希望民生金融租赁像GE公司的航空租赁那样,持续地把业务做精做细,做出租赁特色,闯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租赁特色的盈利模式的路子来,这也是民生金融租赁公司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
蓝色经济梦想偶然中的必然
民生金融租赁能够跟蓝色经济结缘,在航空租赁和航运租赁两大特色领域,做得有声有色,风声水起,既有历史机遇的偶然,也是其独特经营理念的必然结果。
民生金融租赁的经营风格和理念,颇似它的大东家——中国民生银行,不按常规出牌,紧贴市场,随形而动。人家将客户锁定在资源集中度较高的大企业、大项目上,而民生金融租赁则重点发展中小企业客户和民营企业;人家看重大行业、大领域,民生金融租赁则细分市场求精做细,比如在通用航空领域的一个分支——公务机租赁,又比如在航运业里的特种小行业——海洋工程船和航道疏浚船等领域的尝试,都是其细分市场出特色的例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国际贸易剧烈波动,市场恐慌心理使得国际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一落千丈,跌幅高达94.4%。“当时决定买船也的确存在风险,但我们根据经验判断:船价已经降到了历史的较低水平,加上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基本认识,国内的实际运输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市场风险相对较低。所以,在大批预订船只的客户弃船的情况下,我们就顺势下单购买。”孔林山善于用投资的眼光进行商业判断。“为什么我们敢在经济低谷时买船,因为有实际的业务做支撑。中国的电厂大都分布在中、东部沿海地区,而产煤地大多在西部,光电煤的运输就需要不少船,一些客户手里拿着十年的运输合同。中国的河流湖泊淤积得比较厉害,经济波动与否,航道每年都得疏浚,有些疏浚船的业务订单已排到了五六年以后。”
购买公务机也是异曲同工。“当两年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寒流强劲袭来的时候,世界上几大公务机制造商,如美国的湾流、法国的达索、加拿大的庞巴迪等公司都被危机所困,日子不好过,纷纷准备减产裁员。那时,我们首次下单就订了五架湾流公务机,湾流公司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中国的公务机市场到底怎样?对于民生金融租赁这样一家在当时公务机市场上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竟然如此大手笔的介入公务机市场,不少人颇有几分怀疑。
刚开业就遭遇金融危机,外部的经济大环境面临考验,市场波动巨大,民生金融租赁对租赁业务的摸索也才刚刚开始,困惑和迷茫在所难免。“我们在考察时发现,国内也好,国外也罢,民用航空基本上被国际上的大租赁公司所垄断。人家一是有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技术,二是有成本低廉的资金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参与正面竞争,意义不大。那我们的航空租赁到底该做什么?当时,最直观的判断就是,原本要预订机位而且至少要等上三年才能拿到货的公务机,竟然有‘现货’可供;原本非常昂贵的公务机,价格也处于历史低位。那我们就买!”
事实证明,民生金融租赁走特色化和市场化道路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当初抄底买入的这部分资产,成为了民生金融租赁长期持有的优质资产,更为关键的是,特色化和市场化的经营理念,成为了民生金融租赁真正宝贵的企业财富,也才造就了民生金融租赁的蓝色经济梦想。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偶然中的必然。
蓝天蓝海战略已具雏形
蓝天领域,民生金融租赁在通用航空市场,尤其是公务机领域已取得明显的领先优势。目前,民生金融租赁在这一业务领域,已达国内市场占有率的90%以上。据统计,美国现有10000架左右的公务机在进行商业运营,巴西也有3000多架,按照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未来5—10年,中国的公务机数量达到800架左右毫无问题,这是一个有着巨大商机的市场。
在国内公务机租赁市场,民生金融租赁的行业先发优势已经逐渐显露。“像美国湾流公司、法国达索公司、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和巴西航空等这些世界级的公务机大厂商,经过金融危机期间与我们的合作,都成为我们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既优先保障供给我们机位,而且确保价格也是亚太地区最低的。”孔林山表示,一条完整的经营链已具雏形:前端有购机优先和价格优势,摊低的成本可为客户让利,中端可为客户融资支持,后端则可为客户提供执管、运营及维修等各项服务。
截至2011年3月底,民生金融租赁在公务机领域累计投放60.1亿元人民币,形成数量达40多架的多系列多机种的公务机机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公务机租赁公司。同时,民生金融租赁积极探索直升机市场,并与中航直升机公司、欧洲直升机公司、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以及意大利阿古斯特直升机公司,开展全面的业务接洽和战略合作意向。在可预见的将来,民生金融租赁将通过公务机和直升机两大通用航空的分支领域,助推其实现翱翔蓝天的梦想。
蓝海领域,民生金融租赁也做得颇具特色。在航运这个大行业里,民生金融租赁也是走的细分市场和特色化专业化的路子,避开竞争激烈的远洋运输和大宗商品运输市场,而在特种船、海洋工程船和疏浚船领域,另辟路径。根据租赁业的本质和特征,从船舶的选型、设计、下单、建造、使用和流转等方面,形成较为完整的服务链条,从而避免了对客户单纯提供融资服务的传统业务模式,也增加了金融租赁公司不同于商业银行的新的盈利点。截至2011年3月底,民生金融租赁已形成125艘,465万/载重吨的多种类多船型的航运租赁船队,累计投放金额达109亿元,并集成了天津航道局、长航集团、中海油服公司、长航重工和熔盛重工等上下游客户群,成为国内最大的船舶租赁公司,占据船舶租赁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民生金融租赁扮演了租赁业探路人的角色,虽然会很艰辛会很曲折,但这条路会更具生命力。特别是在特色化和专业化方面的努力,将会使民生金融租赁更具竞争力,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中,要敢于怀抱大梦想,蓝天蓝海领域的业务探索,一定会实现民生金融租赁的蓝色经济梦想。”孔林山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