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上看,虎年的经济增长可谓猛虎下山。然而反观同期的资本市场,这头猛虎似乎又病怏怏,全年大盘下跌14.3%。优异的经济增长数据,对应着的却是疲软的资本市场,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华丽的经济数据掩盖了真实的经济问题,还是中国整个金融体系出现了病症?
创业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新生事物,经历了一年多的运行,总体平稳,但同时亦面临着泡沫化、寻租等舆论压力。中国的创业板有没有希望?一年来所反映出的问题又需要如何去解决?此外,兔年的资本市场会不会一跃而起?投资者可以关注哪些板块?
带着以上问题,《英才》记者特别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
政策转向太快
《英才》: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的G D P增长率为10.3%,全年C P I为3.3%,对于这样一份优异的“成绩单”,你怎么看?
吴晓求:我大体上认为这个数据是真实的。10.3%的经济增长、3.3%的C P I上涨,加上人民币的小幅升值、对外贸易达到一个创纪录的水平,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体上来看是非常好的,金融危机之后,没有哪一个主要经济体能达到这样的经济状况。
与经济增长相对应的,资本市场不尽人意,大盘下跌了14.3%。主要问题一个是食品价格涨得稍快,另一个是房地产价格在去年上半年涨得也较快。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管理者,都觉得好像有什么大事,实际上没有什么大事。
我们相对主流的判断对2010年的经济还是过于悲观,而且在这种相对悲观的条件下,我们政策转向的速度太快了,不能因为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就把整个经济政策方向给逆转了。当然我们是要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是政府的一个基本责任,但也要看到经济的整体,要恰如其分的分析2010年的中国经济,才能制定出一个科学、准确、实事求是、同时有利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
《英才》:你对2011年的GDP和CPI的判断是怎样?
吴晓求:目前,对中国2011年的经济预测主要认为G D P能够维持9%的增长,CPI在4%以下,我也赞成这个观点。但我还是觉得如果我们政策转向太快,能否达到这个目标值得怀疑。
政策转向太快之后,CPI可能会下来,经济增长也可能会下来。我担忧的是2011年8月以后,货币政策又开始松动。中国经济波动的频率已经非常快了,这个“快”主要就来自于政策的变动。
我们现在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货币政策期,不要一会儿松一会儿紧。不能只有加油门或踩刹车,开车大多时候还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我们对经济运行还是要有一个常态化的概念,政府有时候也不能太“有所作为”了,我们需要克服这个东西。
摆脱股市泡沫论
《英才》:刚才你也提到了美国经济不如中国,但资本市场却要优于中国,这个悖论的原因是什么?
吴晓求:美国的经济还在复苏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已经步入了正常增长的轨道。美国的股票市场比较恰当地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状况和预期。但中国的情况非常令人疑惑,反映了中国文化对资本市场是一种抑制的作用。
我们的文化始终没有摆脱泡沫论的压力。中国经济增长是全球最好的,但股市只要涨到3000点,有人就说有泡沫了。我们几乎容不得这个市场有比较好的增长,一有增长就要调控,中国人的调控思想太重,什么都要调控,压抑这个市场的发展。
我们常常听到“要把资金引入实体经济”这样的观点,其潜台词是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就不好?这种提法是有问题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实体经济强劲的增长,另一方面也需要资金进入这个市场,不要人为地去阻碍它、引导它。
况且中国的市场并不是一个泡沫化的市场,它有很大的空间,加上现在流动性又相对大,让这个市场去消化一些流动性总比CPI去消化流动性好。这反映出,我们从理念上对这个市场缺乏一个战略的理解。
我们政策调控的声音很大,但效果如何不知道。声音很大,把股市吓住了,其它的倒没完全吓住。“城门失火,殃及鱼池”。房地产失火了、蔬菜价格涨了,却把股票价格弄下来了。
成了融资黑洞
《英才》:除了调控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吗?
吴晓求:还有融资压力很大,这个市场承担了各类企业的无限融资。包括商业银行,成了一个融资黑洞,他们去年融资了7000个亿,今年还得融。商业银行要达到一个监管标准,按照审慎监管的原则,大家都拼命融资,融资后,资产又要扩张,信贷资产一扩张,又得继续融资,因为它资本金又不够了。所以商业银行就无限地膨胀,无限膨胀之后就对资本市场无限融资,让市场难以承受。
这反映出中国整个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问题。按照这个路子下去,一方面是商业银行无限的大,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将难以起色,在这个结构性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大的改革。
《英才》:改革主要指什么?
吴晓求:解决商业银行为什么无限膨胀的机制。商业银行每年七八万亿资产的增长,就需要五六千亿的资本金的补充,它的体量就越来越大,就必须解决它体量越来越大的内在机制,是不是它吃饭太多了,是不是它有饥饿症?首先要对商业银行当前的存量资产做证券化处理,其次要减少资产增量或降低增量速度,就是要在资本市场的结构里面大力发展债券市场,让企业去债券市场融资。这就是要对金融体系做系统改革。
创业板的寻租股东
《英才》:你曾提到90%以上的创业板公司10年内将退市,这是一种客观的必然,还是我们创业板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完善的制度缺陷造成的?
吴晓求:我的原话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50%会退市,30% -40%会很一般,而10%是属于高成长的。全世界都是这样的。它是一个高成长高风险的市场,高风险就是指高退市率,倒不是大幅度的波动。
《英才》:创业板的核心制度是什么?
吴晓求:两条,“一进一出”。“一进”是指保证进入创业板的公司是符合创业板标准的,防止让那些寻租股东大量流入。现在有很多寻租股东,为纯粹套利来的,它不参与企业的成长过程,不承担企业任何风险。
“一出”,就是要建立高效、快捷的退市机制。退市标准需要认真讨论的。创业板的退市标准和主板是不一样的,主板两个最重要的标准是,财务3年亏损和净资产为负。但在创业板里面这两个恰恰不是最重要的标准。对创业板来说,退市标准可能是虚假信息披露、严重的大股东操纵市场的内幕交易,或创业板公司募集资金后却变成投资公司了,有这些情况的公司必须退市。
虽然这两条是创业板的核心命题,但又很敏感、很难做。前面一条是有权力,为什么有些企业的IPO价格会如此之高,我怀疑这里面有寻租股东运用其资源对这个价格产生了影响,而这么高的发行价与没有一个退市机制也有关系。
股票比黄金楼市好
《英才》:2011年投资黄金或楼市是否可取?
吴晓求:投资黄金是没有意义的,乱世投黄金可以,盛世怎么可以投黄金呢。在1000美元的时候是可以的,但现在1400美元,我不信会再翻番。黄金本来的价值就不大,工业上也没有什么需求。从长期来看,有很多投资是要大大超过黄金的,即使黄金好,也不如买生产黄金企业的股票。
我更不会去买房子作为投资。房子作为投资没有意义,房租的钱比不上还贷利息的钱。房价还会涨到6万吗?即使会涨到6万,也遇到两个问题,一是流动性问题,要能够卖得出去;二是即使能卖的出去,那也不如去买房地产企业的股票。房价上涨,地产公司的利润会大幅增加,而且还有一个市盈率20倍的杠杆率,房产增加一个亿的利润,地产股票市值就能够增加20个亿,投资房产才翻番,但股票却翻20倍。
《英才》:2011年投资者该如何配制股票篮子?
吴晓求:首先是资源板块,它是不可再生的,从长期趋势看永远会涨的,今天看很贵,10年后再看就会很便宜;其次,由于我们处于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也会考虑房地产板块;第三,我会选择产品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或消费方式的高科技股;最后,再选银行股作为流动性管理的配制,银行股的估值很低,它的市净率1.3倍,市盈率7,假定市场不好,也不会跌到哪里去,它的配制不是因为其成长性,而是与风险结合的配制。但银行的前途是非常不乐观的,它的问题是非常大的,我已经讲过了,银行体系不改革,银行的确没有未来。
嘉实投资看点
文|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宏观经济学家 李燕
中国2010年10.3%的经济增长率换来的却是上证指数14.3%的下跌,这不得不说有些异常。股市乃经济的晴雨表,为什么中国经济的这张晴雨表在2010年失灵了?2011年,这张晴雨表又将如何表现?
去年,美国等发达国家担心经济通缩,实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流动性充足,因而推动了这些国家股票市场的上行。但对中国来说,担心的却是通胀而非通缩,因此在美国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时候,中国央行采取的是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比较明显的是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预期中的加息。
加上银行再融资、高频率的新股发行,去年A股从资金面上看是有些紧缺的,直接结果就是银行等大盘股的无力。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中小板股票却实现了较好的上涨,全年上涨幅度高达21.26%,中间还创出了历史新高7493点。似乎中小板股票涨跌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相符的。
对于大盘股的表现,市场的资金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小盘股,则与经济基本面的联系要密切一些。那么今年,估值较低的大盘股能否有一个良好的表现?答案还在央行的货币政策上,而央行的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又是CPI水平的一个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