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似乎,中国的农产品还从没有享受过如此高的礼遇,以至于有人专门为这些农产品价格的瞬间暴涨创造出了一个个的代名词。
2010年,物价上升已既成事实,并开始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于是,围绕价格的高低与控制,多方关注集中在了一点:除了宏观上显效稍慢的货币调控之外,临时性的价格管制是否必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法律经济学中心联席主席薛兆丰、社科院财贸所成本与价格研究室主任张群群,从学者角度深入浅出地分析价格管制的基础与结局,态度鲜明向《英才》阐述了各自的学术观点。
价格管制是否合理?
《英才》:政府在通货膨胀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实行价格管制是否合理?
薛兆丰:很多赞成价格管制的人,本质上有着良好的用心,但他们不清楚价格管制的后果。这些人认为,价格确定了就能够对人们的行为以及财富的分配产生影响,因而价格本身是所有行为和经济效果的起点。因此,把价格定在合理的水平,社会经济就会趋于合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价格是无数人交易之后才形成的,是在人们征用资源的竞争过程中形成的,它是结果,而不是起点。因此,价格是问题的症状而不是问题的原因,硬性改变价格于事无补。
要商品便宜,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源头:即若发钞过多就少印点;如果是因为垄断,就去打破垄断;如果是供应不足,就增加供应。
张群群:价格管制是否合理,一要看措施是否符合《价格法》的规定和立法精神;二要看之前的价格是否由合理的市场机制形成。若符合法律规定和立法精神,且原来不存在健全的市场机制,那么一些应急管制措施就可能是合理的或可取的。为解除不合理的管制而实施的“管制”显然是合理的。
我认为,本次通胀的主因还是货币因素,所以要调整的还应是货币政策。此外,另一个应对手段是价格监管,这包括对交易制度、定价方式、市场秩序的监管。对具有垄断地位的商业地产或市场开办者实行租金管制、抑制集中交易市场中的过度投机,都属于价格监管行为。
《英才》:对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囤积居奇现象怎么看?
张群群:眼下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已经给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造成了严重影响。预期粮价要涨,农民就会惜售,这是个体的理性行为。阿玛蒂亚·森相应的研究指出:在粮食并不短缺的情况下,却有可能爆发饥荒而饿死人。
只有切实执行合理规则,市场竞争才会有效,价格信号才不会扭曲。占有较高市场份额的企业操纵市场的行为,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属于市场失效的一种表现。当通胀造成价格体系混乱时,可采取两种手段:一是调整货币政策改变预期;二是整顿混乱的市场秩序,打击操纵价格的行为。即使是在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也应监管市场秩序,打击价格违法行为。
《英才》:如何看政府对房价或地价的管制?
薛兆丰:很多人说,中国的平均工资水平并不高,所以现在的房价太贵了、不合理。其实,这种说法是荒唐的,毕竟还有人在买房子。房子并不是按照收入的多少来分配的,而是按照谁愿意出价的原则分配。
还有人认为是政府推高了土地价格,进而推高了房价,这也是错的。因为只有房子有人要,土地这个原材料才有人要,而不是反过来,地价炒高了,房子才有人买。只有有人要住房、要盖商场、要办公场所,才能拍出“地王”。“地王”的价格是被需求决定的,有需求才值这么多钱。即便是不让这块地卖到这个价钱,它依旧值这么多钱。
假如政府不让土地按照市场价格成交,那就会出现倒卖、导致寻租,这是腐败的温床。人为压低土地出让的名义价格,并没有使得地价变得便宜。购房者要购房,还是需要付这些钱。不同的地方在于,一个是通过透明、快捷、简单的方式,另外一个则是通过腐败且有各种各样漏洞的方式。
产生既得利益者?
《英才》:对价格的行政管制是否会导致计划经济思维的回潮?
张群群:现代经济都是混合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中国的价格改革目前尚未完成。资源、能源和环境以及垄断行业等领域并未充分体现市场规则,市场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还存在着与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的政府管制。“十二五”规划建议稿中提到,要让市场机制在资源、能源和要素领域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但其目标也不会是完全的市场化,而是会加入政府的规制和调节手段。仅从规划建议稿设定的改革任务来看,价格改革还是会往前走,没有计划经济回潮的问题。
薛兆丰:价格管制正是通货膨胀诸多严重后果中的一个。在物价上涨、民怨沸腾时,政府会出台各种各样的物价管制措施,然而这些措施出台容易,却很难再撤销,因为管制本身就会产生既得利益。
比如房租,通货膨胀使人们承受不了房租时,政府会出台房租上限管制。假设管制将原本需要1000元的房屋租金限制在800元,那么租房者就相当于赚得了200元。于是,租房者再也不愿搬出去,同时房主也没有积极性去维护房子。类似的不良后果可以在美国实施房租管制的地方看到。
这就是价格管制的后果:一旦有了价格管制,就出现了既得利益集团,那样,再要解除管制就很难了。所以我认为,实际上计划经济回潮的现象是有的。
《英才》:如何理解政府意志和市场规律?
张群群:中国是经济转型国家,在许多领域,虽然交易活动已经展开,但并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市场机制,同时政府也未能完全履行其应有职能,因而一些经济活动陷入了政府缺陷与“市场”失灵相叠加的困境。这正是科尔奈所说的“双重依赖”的典型写照。想要摆脱“双重依赖”,既要通过价格改革,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又要让政府履行其理应肩负的职责,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各项有效措施制度化、合理化。
我主张:市场、政府两条腿走路,两者之外还要加上社会组织这一块。大原则是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价格管理制度体系。这一原则在宏观上和维系一般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目标相吻合,在微观上则是跟维护市场秩序和市场的充分竞争相联系的。
薛兆丰:所有讲“市场失败”的人要想想,没有市场,世界将会怎样?很多人以为政府知道价格,然后会把价格定到合理的水平。但是,如果没有市场,政府怎能知道什么是合理的价格?很多人说我们的价格应该回归合理,而实际上,合理的价格只能在市场里。
很多时候,我们批评政府不应该做那么多事,比如医疗、社保、教育甚至道路拥堵,都应该用市场方法解决,会更有效。其实,政府操作的弱点是政府中做事的人没有足够、恰当的动机,去把事情做好。而采用市场操作,动机就有了。
原则上说,能够让市场做的,政府就可以不做。但也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市场都可以做。显然有些事情只有政府做才有效,比如警察、法庭、国防、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