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乐道于学术推演的经济学家们不同,郭田勇思考更多的是中国经济、金融面临的现实问题,这或许与其曾在中国人民银行从事金融实务的工作经历有关。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告诉《英才》记者,他目前最关注的经济问题是“未来中国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与此相关的他认为有三个问题尤为重要:一是人民币不能轻易升值;二是要适时控制资产泡沫;三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不能重蹈日本覆辙”,这是与郭田勇对话中重复次数最多的语句之一。中国目前的经济情况与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有许多雷同之处,但有了前车之鉴,中国可以看得更清楚。
控制资产泡沫
“信贷短时间内增长这么快,不漏水是很难办到的。”
《英才》:2009年我国银行新增贷款总额高达10万亿,这是否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过于宽松了?
郭田勇:很多人都抱有这种观点,但这种说法其实是比较片面的。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上看,我们并没有看到有很明显的松动。2009年上半年,央行没有再继续降息,也没有继续降低银行准备金率,基础货币这块并没有大幅增长。
商业银行本身的货币创造机制,使得商业银行游离在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之外,结果就形成了这么庞大的信贷增量。银行贷款的动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国家提出积极财政政策,国有银行它要响应;第二是银行自身有盈利动机。形成的结果是银行信贷和货币供应量(M2)都出现了一种高增长。
《英才》:目前货币政策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郭田勇:信贷短时间内增长这么快,不漏水是很难办到的。这好比打子弹,一匣子弹在很短的时间内打完,都想打中靶子很难。我们担心的是打偏的量过大。
从整个宏观调控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反思中央银行。当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黄金逐渐退出交易领域之后,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多少也成为了资产价格高低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正是由于这样,大量货币资金从中央银行往外发,导致整个金融业的规模越来越膨胀,大家都在里面玩货币了。
怎样防止资金过多地进入到虚拟经济中去?政府要对有可能形成的资产价格泡沫进行控制,不能让泡沫的预期得以蔓延。一旦形成资产价格泡沫预期之后就控制不了了,大量资金哪怕本来在正常领域用来生产的都跑到这里来了,因为这里给予了一种高盈利的示范效应。《英才》:这会造成什么样的恶果?
郭田勇:如果说中国在这种货币政策下最后经济还是没有摆脱低迷,或者说经济仍然没能确立向好之势,导致资产价格过高,那宏观调控就失败了。所以我担心中国会复制日本的资产泡沫。
中国当前与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末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另外,银行间接融资在经济中所占比重非常高。这样,当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不良贷款肯定会大量爆发。
人民币不能升值
国内经济一旦不行,下一步,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就会很厉害。
《英才》:2009年以来决定人民币汇率的货币篮子实际上只剩下单一的美元了,这是否意味着2005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被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彻底击败了?
郭田勇:也不能说失败。中国汇率改革本身也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我们也确实没有达到2005年汇率改革时提出的要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目标。难题在于参考一篮子货币究竟怎么参考:篮子里装什么?每一种货币在篮子里装多少?这两个问题都不容易确定。人民币随着美元汇率往下沉也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英才》:但这确实招引来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政府操控人民币汇率的指责。
郭田勇:为什么美元贬值贬那么多,美国就没有受到国际压力或受到的压力比较少呢?除了美国是第一强国,没人敢指责外,主要还是因为弱势美元并非美国政府干预出来的结果,而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当然美国政府的赤字和美联储扩张性的政策肯定是直接压美元贬值的,但美国政府本身并没有有意识地要将汇率管理到某个区域。
《英才》:那为什么中国政府就需要管理人民币汇率呢?
郭田勇:人民币汇率到底什么价格是合理的,在中国这个体制下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去定夺,毕竟国内各种经济制度、金融制度还很不完善。学术界一般认为人民币本来就低估了,等升值到比如1比5就可以放开由市场来决定了。但如果人民币真定到某些人认为的合理价位,比如1比5,我就很担心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了。
一方面,我们的外需会受到巨大的遏制;另一方面,诸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都是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国内经济可能会陷入萧条状态。人民币币值又处于比较高的位置,国内经济一旦不行,下一步,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就会很厉害,中国外汇储备可能在顷刻之间就消耗光了,因为会有大量的民间资本外逃。况且我国在政治、经济一些制度改革上也不到位,一些人本来就想跑,这样更鼓励他跑了,那国家怎么办,不崩盘了吗?
所以人民币汇率不要简单认为我们是市场化了,就要升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银行再融资问题
如果按明年贷款量为七八万亿计算,11%的资本充足率需要补充2000亿左右的资本金。
《英才》:你怎么看不久前银监会提高国内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政策?
郭田勇:银监会大幅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依据叫“宏观审慎监管”,前段时间有人提出说,银行监管要逆经济周期。在经济周期好的时候,资本充足率提高一些,防止过热,在经济周期不好的时候降低一些,让银行多放贷款。那我问,你说中国现在是属于经济周期好的时候还是坏的时候?
现在提高资本充足率是逆信贷周期,前期银行放贷速度确实非常快,如果没有相应的资本金做支撑,一旦银行出问题了,可能就会面临较大的风险。所以,银监会就提高了,刚开始说13%,后来国有银行11%,中小银行10%,这也是各方博弈的结果。
总而言之,资本充足率提高的情况下,各家银行面临一个再融资问题。如果按明年贷款量为七八万亿计算,11%的资本充足率需要补充2000亿左右的资本金。《英才》:银行有哪些再融资方式?
郭田勇:首先可以向二级市场融。股市如果真要出现泡沫,未来可考虑将此作为调控股市的一个手段来用,可以放一批出去。第二个方式是汇金公司和财政部少分点红,但汇金公司不期望,这块恐怕比较难。第三,可以引进国内民间资本,虽说国有银行要保持国家的绝对控股,现在国有大银行国有比例70%-80%左右,还可以往下降。第四就是资产证券化,将银行资产证券化后卖给社会各界,银行总资产就少了,可以盘活资产。
《英才》:你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怎么看?
郭田勇:在流动性很充裕的情况下,形成资产价格泡沫和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宏观上,钱要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合理分配。从微观机制上讲,怎样让钱心甘情愿甚至争先恐后地流到中小企业里去,恐怕形成更好的一套投融资机制是很重要的。
银行为什么觉得中小企业融资难呢?很大程度上是他没有形成一套针对中小企业新管理办法,总是拿着开当铺的思维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贷款就要抵押,没抵押不贷。专门做小企业贷款的小额贷款公司,专门研究微型金融需求,能够对客户进行甄别。像小额贷款公司也得不到充分的支持,怎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所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一方面要在机制上让小额金融机构遍地开花;另一方面,大的金融机构可以与小额贷款公司之间做些批发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