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中,屡见不鲜的是连续多年不分红的“铁公鸡”遭投资者唾弃,不过,最近几年一直坚持高派现政策的“乖孩子”——双汇发展(000895.SZ)近期却也引发了市场的极大争议。
3月19日,双汇发展在公布的2008年年报中提出了每10股派6元现金的分红预案,这是该公司连续第10年分红。连续多年分红的上市公司倒也并不鲜见,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双汇发展近几年分红的比例竟然高到几乎要吃光利润的地步,从2005至2007年的三年间,双汇发展的分红竟然达到了当年实现净利润的69.19%,87.88%和86.28%。
如果把这一现象与三年前高盛和鼎晖基金控股双汇发展联系起来,似乎就成了问题所在。这两家境外投资机构结盟组建的罗特克斯有限公司目前100%控股双汇集团,再加上直接持有双汇发展21.19%的股权,实际上等于持有了51.45%的双汇发展股权。
在入主双汇发展三年中,罗特克斯有限公司仅通过分红就收获了近7亿元人民币现金,较当年25亿元的收购成本,已收回了近三成,这还仅仅是资本增值部分,如果计算股权市值,罗特克斯拥有双汇发展的股份市值已经接近100亿元(按照4月1日收盘价计算)。
上市公司高分红本来是件好事,但因为外资的参与便让整个事件上升到一个有关民族利益的高度,关于外资“野蛮式”分红的议论甚嚣尘上。那么,外资大股东这样的行为是否合理而明智,是否存在掏空上市公司的嫌疑而为公司长期发展埋下隐患?我们又应该从中反思一些什么问题呢?
高分红的难言之隐?
《英才》:在双汇发展这个个案中,外资存不存在“野蛮分红”之嫌?
施光耀:公司连着三年大比例分红,按理说又能挣钱又能分红,那是一个健康的状态。如果说有现金而没有投资项目,把钱分给股东不应当叫恶意分红。只有那些本身没有盈利能力,又通过做假账做出利润,再分出去,那才有恶意之嫌。严格来说,这是股东和股东的关系问题,如果说公司大股东仅仅想通过分红来实现投资的回报,那双汇大股东们的账就算错了,因为双汇的价值会大于双汇的盈利。
金岩石:连续三年高分红,第一说明公司经营很稳健,第二说明大股东很明智,对市场把握得准确,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用高分红来回馈股东,而不是盲目投资。事实上,这两年没有什么投资机会,尤其是去年基本是投什么赔什么。如果高盛和鼎晖基金为了分红而来投资,根本就没必要。
王冉:如果公司认为在国内没有特别大的增长空间,做高派息本身也无可厚非。当然也不排除第二种情况,就是公司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股东放弃这种增长而去选择高派息,那他们这样做一定是有原因的。因为从正常情况来讲,所有的基金,尤其是PE或者风险投资基金一定是希望未来获得资本的升值,也就是股价上的升值,如果有一些机构投资人最后不得不选择派息来获得回报,那他们一定是有苦衷和难言之隐,就是正常的资本增值的渠道有一定的障碍。
取决于股东利益
《英才》:这样连续多年的高分红在国内证券市场是不多见的,一般公司都会在利润中留存大量的现金,以备日后的经营所用,在这一层面上像双汇这样大比例的分红会否影响公司未来的经营?
施光耀:从更高的层面上说,分红的依据应该是公司的股东们对公司增长前景的把握。假如公司的项目很多,盈利前景很大,那从股东利益的角度来说,应该要争取这样的机会。反过来,如果公司认为发展机会也不多,觉得还不如把利润交给股东,就可以多分红。所以我们不是从单一的纬度上来判断分红多少就是好还是坏。
金岩石:如果分红导致了现金流出的问题,那就需要仔细研究了。但现在看,经过大比例分红后公司发展仍然很健康,那就说明在分红上不存在什么问题。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经济周期来临之前采取了一个以分红为主的分配方案,这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当然是好事。
王冉:分红是公司董事会经过议事程序来决定的,只要按照程序来进行派现,这对全体股东来说得利情况是一致的。所以,这不能说是一个企业高派息好还是不好,这其实是企业自己的决定,主要取决于市场的机会。
《英才》: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大比例分红也是常见现象吗?
施光耀:国外也主要是看分红到底有没有利于股东利益,是不是有利于公司发展。如果公司的盈利能力足够强,使得钱可以不分给股东,那就由公司自己来打理。其实这样的公司在美国很普遍,对于那些盈利机会好的公司,像微软早年的时候都是一分钱不分的。如果哪一天公司觉得自己的投资机会不多了,觉得应该把钱还给股东自己去打理,那就会做出分红的决定。这样公司的发展资金就会少一些,但资金少并不是说有项目投资钱不够了,而是说有钱但并不一定找到好的项目。
王冉:成熟市场有的公司也坚持高派息的政策,也正是这一点,有些基金像养老基金就愿意选择这样的公司投资,而其他一些风险承受能力强的基金就愿意选择成长型的公司。
反思证券市场开放性
《英才》:这一现象发生在外资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有什么特别意味?
王冉:国内的一些机构更愿意把控股权当成是一个控制权,也许他只占30%或60%的股权,但他可能担心分红导致资金流到了控股权之外的其他股东手里。他们更愿意想,既然能控制公司就能控制整个公司的现金,所以才会出现以前大股东非法从上市公司抽走资金的事件。
这个事在某种意义上说,外资股东恰恰树立了一个公司治理的样板,就是说你可以通过董事会的派息政策来触摸现金,但不可以用控制力直接控制上市公司的资金流向。
金岩石:我们不讨论股东是谁,我们来讨论一个基本的行为模式——上市公司赚了钱是该投资还是该分红,或者是把钱放在账上不动。很明显,放在账上不动肯定是不对的,在这种情况下,是分红还是投资?双汇选择了高分红,现在来看是对的。
《英才》:从这件事上,我们有没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王冉:为什么投资人不得不采取高派息的政策来获得回报?不管是外资还是内资,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派息现象也需要反思。假如这个公司还有很好的市场机会,因为资本市场的效率问题,增长的价值在资本市场得不到一个准确公允的反应,导致股东不能很好地享受资本的增值,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只能说我们市场本身还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这让我们去反思证券市场的开放性问题,比如退出渠道是否畅通等,还有一些政策法规方面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