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主张大国战略,却不忽略细节。
同意接受《英才》记者采访,但他坚持电话交流,“节省能源,节省石油,节省人力、物力。”直到记者承诺乘坐公共交通才得以约见。
全球视角关注中国
李稻葵发现,在美国研究中国经济是边缘性的,即使是名声飞扬的恩师亚诺什·科尔奈的毕生研究一样无法解释中国经济现象。
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李稻葵,经历了万马齐喑的“文革”岁月,见证了思想激荡的改革新潮。尤其是置身刚刚开始全面展开的经济改革,整个一代人都产生了参与改革的情节,李稻葵也不例外。
“我在高中的时候,开始的志向是学理科,后来由于经济改革蓬勃开展,所以那个时候很快把兴趣转向讨论经济改革,讨论经济问题,”李稻葵回忆道,他们这代人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关注、讨论、思考还有研究。
在哈佛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李稻葵师从艾里克·马斯金、安德烈·史莱法和亚诺什·科尔耐,主修经济理论、公司金融和比较经济学。1992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就读于密西根大学经济系。
1997年,李稻葵前往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继续从事中国经济改革制度变迁的研究。然而他发现,在美国研究中国经济是边缘性的,即使是名声飞扬的恩师亚诺什·科尔奈的毕生研究一样无法解释中国经济现象。1999年,他告别美国受聘香港科技大学任教,直到5年后再回清华,在这里,他发现中国发展需要大国战略。
2005年,李稻葵撰文指出,中国经济需要大国发展战略。当时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大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的总体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二,大概相当于美国经济的5/8,世界经济的1/8—1/7。
在一些重要产品的分量里面,中国经济的比重更高。比如说,中国的钢铁、煤、粮食等等大宗产品的产量早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中国经济崛起面临的艰巨挑战,要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体的崛起。
这么一个经济大国,如何进一步增长,真正地崛起?如何在世界各个大国中争得自己相应的地位?李稻葵断言,这将是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所持续面临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走一条大国发展道路。
内部大市场
必须改变的是:我们出口什么产品,什么产品就不值钱;我们进口什么产品,什么产品就涨价。
何谓大国发展战略,在李稻葵的眼中,首要的是尽快建立一个有效的、统一的内部大市场,这恐怕是作为大国与小国的本质区别。一个小国自身的市场很小,可以主要靠出口来拉动经济的增长。而作为大国这么做,恐怕就会碰到很多困难。
“这是哈佛商学院的钱德勒教授提出来的,他最著名的专著,就是讲美国经济起飞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大企业的兴起。所以说,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建立自己统一有效的内部大市场。”
相反,当年的东亚“四小龙”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对外开放的比较优势战略,对于中国是不适合的。中国作为大国对国际贸易的比价是有直接影响的。通俗一点儿,中国的情况是,我们出口什么产品,什么产品就不值钱;我们进口什么产品,什么产品就涨价。结果我们忙活儿了半天,百姓却得不到很多实惠。这样的道路肯定是不可持续的。
内部大市场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金融资本市场,李稻葵呼吁中国资本市场应当国际化。由于中国资产价格较高,同时经济前景诱人,外加人民币不断升值,导致大量境外资金以及融资者非常有兴趣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事实上面临国际化的绝好机遇。
李稻葵认为中国应该加强监管、逐步放开资金跨境流动,同时积极引进境外企业和机构上市,走一条渐进式的资本市场国际化道路。这不仅有利于降低本土企业的融资成本,带动本土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也使中国政府能够通过资本运作调节宏观经济,从而为中国从经济大国转向经济强国提供保障。
李稻葵一直以来主张的大国战略需要的两大条件,今天似乎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高位运行的CPI威胁着国内消费,资本市场开放任重道远。
布局华尔街
“我们应该抓住金融危机的这个机遇,由政府来组织、来协调,通过以分散风险的方式来入驻、入股、布局华尔街。”
《英才》:你的大国战略谈到建立统一的国内大市场,这次形势导致的依靠内需拉动经济与你谈的国内大市场有何关系?
李稻葵:这个太重要了。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应该利用好这个经济增长放缓、利用外需减少的机会,促使我们的产业重组,确实经营不善的企业退出或者和经营好的企业合并,通过这种兼并和重组来提高我们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之后能够让这些大的企业,在全国建立起生产、营销、广告的网络,把这个大市场统一起来。
大市场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讲取决于大企业,没有大企业就没有大市场。
《英才》:欧美金融市场不可避免的遭受冲击,这是否对我们来说是个机遇呢?
李稻葵:如果想去抄底,绝大多数人是会犯错误的,但是可以这么讲,现在美国、西方的金融机构的股票的价格比以前而言是更加合理了,有相当的价值所在,如果我们的金融机构能够比较谨慎的通过分散风险的方式,不是买一家股票而是买多家股票,通过逐步的方式来介入、投入西方市场,应该从长远来看,三五年会有较好的投资回报的,这是从商业投资的角度来看。
但从国家层面来看,这又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我们必须看到,金融危机是一个相对比较短期的现象,危机之后美国的或者欧洲的经济基本面还是不错的,他们的金融系统还是有其竞争力的,而且欧美的金融界的政治影响力也不会因为这次危机而减弱。所以危机之后美国的金融影响力会继续存在,华尔街会继续存在。
而在这个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金融危机的这个机遇,由政府来组织、来协调,通过以分散风险的方式来入驻、入股、布局华尔街。其目的并不是赚钱,而是获得一部分主流的金融机构的股权和控制权,这样也就获得了一定的知情权。这将为我们未来30年的发展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
《英才》:大国战略的实施需要怎样的金融市场与之对应?
李稻葵:必须要有统一的有国际影响力的,又有一定规模的金融市场,来支持它。这个金融市场是面向全中国的大企业,提供融资。它也是在大中国范围内进行金融资源的分配。这样的金融市场是必须建立起来的,不能是局部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