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微软全球CEO鲍尔默低调访华,除了与国家发改委签署“中美印同组软件合资企业”的意向书外,还与一些国内的软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投资金额可能高达1亿美元。
其中微软欲以2500万美元入股浪潮国际的消息,引发的关注和猜测最多。不仅因为这是微软第一次以直接参股的方式与国内企业合作,而且由于浪潮国际是一家用硬件分销为主业的公司,从表面看并没有多大的投资潜力和互补性。
为什么微软会选择浪潮国际作为自己“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对象呢?知名IT评论人方兴东一语中的,“这肯定还是陈永正深化政府公关的结果。”
毕竟,能否给微软穿上一身漂亮的“唐装”,这项工作在微软大中华区CEO陈永正的任期内,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
目标直指政府大单
在过去三年的政府采购中,微软都采取单打独斗的方式,结果差强人意。仅以北京市场政府的采购为例,前两年都以国产软件厂商大胜终场。去年底虽然微软一开始拿到订单,却很快因受多方压力订单取消。
虽然最终微软还是拿到了这个价值近3000万的单子,但一波三折的境遇一定让这个软件巨头颇感艰辛:好在采购内容是操作系统软件,这些微软占绝对优势的产品。如果换作数据库、中间件等其他软件,面临用友、金蝶,以及SAP、ORACLE等其他厂商的激烈竞争,自己还能否胜出?
更何况还有一个《政府采购法》横亘在中间。
其实不仅是在政府,即使是参与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竞标,微软同样会遇到重重阻力。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向国内的软件企业投资,以该公司的名义,运用微软的平台,共同合作去分得一杯羹。“对微软而言,这可能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易观国际分析师王涛说。
这与陈永正上台后,一直在为微软树立的形象完全一致:微软要成为帮助中国发展软件产业的企业公民。
2500万美元这个数目,与2002年时微软CEO鲍尔默签署的在华投资7.5亿美元相比,可以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为什么相中浪潮?
但为什么选择的是浪潮国际呢?
浪潮集团是由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山东省财政厅三家组建而成,分别持有其16.13%、19.99%、63.88%的股份。
浪潮国际是浪潮集团的控股孙公司,浪潮国际的第一大股东是浪潮电子(香港)有限公司。目前,浪潮集团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包括浪潮国际、浪潮信息和浪潮软件。
易观国际IT分析师王涛分析说,这不仅是因为浪潮国际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微软持股所受的限制少。更主要的原因是,浪潮国际虽然在集团内部的业务量较小,但它一直在集团改制中占据重要地位。微软对浪潮国际持股,在短期内会对其在各方面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双方都希望看到的结果。
当然,微软的目标还是在浪潮集团的软件和信息化。虽然当浪潮国际发表公告,称与微软建立无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后,浪潮集团下的另两家上市场公司浪潮信息、浪潮软件分别澄清,称他们与浪潮国际无任何股权关系。但这并不妨碍未来微软在浪潮集团内部的横向联系。
虽然有评论认为,微软的此次入股对浪潮集团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无论如何,对于那些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面临着资金短缺、研发能力不够双重压力的国内软件厂商,即使不能背靠大树,暂时在树下小站一会儿,也为自己赢得了部分时间和精力。
“微软在选择时会考虑三方面的因素。”王涛认为,首先当然是与软件沾边的企业;其次,就是要拥有一定的资源。这个资源既指政府资源,也包括行业资源;第三,规模不一定很大,但要有发展潜力。
浪潮显然三个条件都符合,并且在资源积累这方面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翻开浪潮集团的过往历史,在各地政府的电子政务等信息化过程中,浪潮拿到了不少单子。
浪潮在国内高端管理软件市场上市场份额稳居第一,这也是吸引微软的重要方面。ERP领域正是微软最为薄弱的环节,并且浪潮在烟草等行业还拥有不少客户资源。
从目前来讲,此事件对浪潮集团起到了形象整体提升的作用,旗下的三只股票都在公告发布后大涨,其中“浪潮软件”9天里有7个涨停。另外,在解决方案、技术上都会与微软有合作,这将大大提高浪潮的国际化视野,他们的人才也将得到较大的锻炼。
值得注意的是,浪潮国际早在2004年4月去香港上市前,就向浪潮集团总裁孙丕恕等11人发放4000万股股票期权,去年底,又派发另外4000万股期权给集团员工。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期权激励,这一次也得到充分的实施。
虽然浪潮集团与微软的互补性很强,但王涛认为微软提出全面收购浪潮的可能性不大,“这对双方的意义都不大。不过,微软会静观此次入股的效果,如果达到预期的目标,它将进一步加大在中国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