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先生坐在办公室里,口里吐着烟圈,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副沉思状态……什么事情使他如此苦恼呢?原来,他是一家注册资本有300万的民营企业老总,最近想扩大业务,而短期流动资金短缺。跑遍了几大银行,不是人家不愿贷,就是贷款条件太苛刻。一个字:难!
那么假如具备一定条件的法人可以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债券,单先生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筹资。这个假如不是不可能成为现实。据悉,由央行起草的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征求意见稿已草拟完毕。
这是面向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人发行的债券。只要具有稳定的偿债资金来源,或者有较强的到期偿债能力,企业都有可能获准发行。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这一政策实施,那么,从银行很难贷到短期资金的企业,可否通过这种方式顺利融到资金呢?这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吗?银行欢迎这样的政策吗?
有业界人士认为,对银行来说,是交易品种的增加。在缓解债券市场短期品种严重不足的同时,为过度宽裕的资金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渠道。而且,也可以提高银行资金的利用效率。
民营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张维炯认为,在金融体制还不能一下子改变的情况下,企业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对民营企业来说,确实是融资渠道的拓展。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赵锡军教授则认为,通过发行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券,银行的负担固然可以减轻,但对企业来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问题。
当前条件下,试图通过增加融资工具来解决融资问题,不过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对于长期在银行贷不到款的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并不会产生太大的效果。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角色是市场管理者。职责是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包括法律环境和交易环境,以及严格市场的风险控制体系。融资工具的创新是企业自己的事情。
加拿大多伦多证券董事局顾问丁大卫持类似观点。他甚至认为制定这样的政策是没有用的。是一种挖东墙补西墙的行为。因为根本没有搞清楚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是怎么回事。
他说,民营企业融资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得去股票或者债券市场,美国的很多公司其实并不从股票和债券市场上融资。
企业从自身出发,提高管理效率,完全可以解决短期融资问题。而且方法可能比从银行贷款还要好。比如,通过折扣形式鼓励客户提前付款等。
他指出,如果一个企业,不是从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流量,而是通过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来维持运作,是注定没有发展前途的。比如前段时间倒塌的德隆集团。
那么,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到底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呢?也许应了一句老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