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观察
特别企划
他是上市未果的替罪羊?
朱雪尘 日期:
2005-03-02
浏览次数:
739
2005年的元旦,对于顺驰的几位老总们来说,过得并不轻松。在北京,一连5天的会议之后,便发布出一个另人震惊的消息:即孙宏斌离任顺驰董事长之后,张桂宗也辞去顺驰中国董事局主席一职,而继任者则是34岁的前CFO汪浩。
在《英才》采访顺驰之后,短短两个月有余,顺驰中国便宣告换帅。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令顺驰在即将上市之前更换董事局主席?恐怕原因不是新闻发布会现场,张桂宗对记者所说:“汪浩比我更有能力”一语所能解释清楚的。
一位记者在发布会后说出这样的评论:“顺驰真的越来越看不清楚了。”而这种看不清楚或许正是顺驰的实际掌控人所希望看到的。
对于张桂宗的离任,外界颇多猜测:有人认为,张桂宗从董事局主席一职退下,是因为张不适应顺驰全国化的发展,力不从心。
但是我们在采访张桂宗本人时,张却认为在全国发展要比在天津发展轻松:“现在明显感觉,天津这帮人办事情怎么这么费劲?他们说:你不在天津,我们就不费劲了。同样一帮人,到长三角去了,连管都没管,市长也见了,行长也见了,我就问怎么在天津就不行了?他说局长一有事就找你了,我去他们都不愿意见。我说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
如果张所言属实,那么张桂宗的辞职却不能看作是全国化、力不从心的一种表现,可能更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办法,以此来摆平各种复杂的关系。
对于张的离任也有人这样评论:认为顺驰在香港上市,一拖再拖,而张此次离职也正是顺驰今年上市未果的替罪羊。
虽然,对于上市顺驰究竟进行到哪一步骤不得而知,但是在新闻发布会上,孙宏斌却透露一个风声:“顺驰已经完成聆讯,可以随时上市,只是时机问题。”而这种说法正与去年采访顺驰时,汪浩的说法一致,只差路演一步的顺驰可以随时上市,新、老两任董事局主席意见相同,又何以拿张桂宗开刀?
对于次孙宏斌、张桂宗先后离任,笔者从其他的角度提出三种解释,希望能增加视角:
其一,顺驰起源于天津,然后延伸至各地,其驻外人员大都是从天津走出去的,内部关系盘根错节,极为复杂。而作为创始人的孙宏斌和张桂宗一时很难摆平各种内外部关系。曾有传言,张桂宗在企业中层领导干部研讨会上怒斥:“顺驰内部的腐败已经成为一种风气。”由此可见,顺驰管理难度可见一斑。这种情况下,选择汪浩作为一把手,可能更有利于工作进行。
其二,有消息透露,张桂宗在离任后可能移民去澳大利亚。如果属实,那么张桂宗很可能希望摆脱是是非非。如果联想到最近黄宏生一案,假如顺驰在上市之后出现纰漏,张桂宗作为董事局主席将承担首要责任。退出是是非非,同时还有巨额的经济补偿,张桂宗何乐而不为?
其三,顺驰摊子越铺越大,资金链条也越来越紧。有消息称:因拖欠土地款而强制收地程序已得到国土资源部的关注,所以各地政府均不敢怠慢。顺驰的某些土地因拖欠土地款有可能被政府强制收回,并处巨额罚金。面对如此情况,张桂宗在即孙宏斌之后离任,不能不说是一种明智之举。
不管怎样,以上种种也只能定义为猜测,汪浩也并非“凡人”,继任董事局主席之时面对顺驰种种弊端,想必已经心中有数,今后的路怎么走,汪浩想好没有?
配料:汪浩印象
在采访《顺驰上市疑云》一文时,顺驰方面与记者见面的便是张桂宗和汪浩两人,相对于张桂宗的谈笑风生而言,汪浩则出言谨慎,对于上市的具体操作,汪浩解答得逻辑性强,且滴水不漏。
而在新闻发布会上,面对记者的各种问题,汪浩除了自己的一些经历做了简短的介绍之外,其他一概均以“看似回答,却又并未回答”的方式化解。
汪浩生于1971年,先后就读天津城建学院,天津大学,取得工学硕士学位。1992年在机械部第五设计研究院工作,1996年加入天津万科兴业集团有限公司,1998—2000年工作于工商银行天津分行,2000年加入顺驰集团,历任财务总监、执行总裁等职。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