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观察
特别企划
他让ABB死灰复燃
王悦承 日期:
2005-01-03
浏览次数:
851
两年前,杜曼接手的是被众人啐骂、并恨不得踢进破产垃圾堆里的ABB。
“一切都已经结束了。”表情平和的杜曼(Jürgen Dorman),在北京中国大饭店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缓缓地从嘴里透出一句话。在即将到来的2005年1月,他将摘掉CEO袖标,戴到弗雷德·肯德勒(Fred Kindle)的胳膊上。
一度被众人啐骂、并恨不得踢进破产垃圾堆里的ABB,在杜曼的悉心调教下,奇迹般地死灰复燃。但如果不了解杜曼在过去两年多的坎坷,你很难了解他说出上面这句话背后的复杂心情。
一生中最严峻的考验
两年前,当身为ABB集团董事长的杜曼接过CEO的帅印时,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个虚假新闻。他们认为,对于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商界元老来说,在赫斯特公司和安万特公司的成就已然足够,62岁的杜曼完全没有必要拿自己的声望开玩笑,因为当时的ABB实在是太“不堪入目”了。
一向被管理学院誉为教科书经典的ABB集团,在2001年陷入了自1883年创立以来的首次亏损。2000年,ABB的净利润还高达14.43亿美元,但是一年以后,净亏损已经达到了6.91亿美元。2002年,净亏损额继续扩大到了7.83亿美元。
更为要命的是,由于诉讼案件的连连发生,ABB肩上扛着26亿美元的净债务。要知道,由于ABB的股价已经从2000年巅峰时期的33美元跌落至2.86美元,其市值也只不过是32亿美元。一度辉煌的ABB,似乎已经变得一无是处,在历史上第一次面临破产。有人预言说,ABB将会步瑞士航空的后尘,成为又一家破产的瑞士公司。
这或许是杜曼一生中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当地媒体甚至已经为他铺好了两条路:如果失败了,他的勇气将会被欧洲人所称道;如果他出乎意料地逆转成功,那么他将被奉为神明。但是,那些熟悉杜曼的人却固执地认为,他肯定能让ABB起死回生。“如果我可以购买自己公司的股票,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去买。”一位熟知杜曼的ABB高管说。
至少从目前来看,杜曼的重组计划还算顺利。在大刀阔斧地裁掉4.5万名员工、甩卖一大堆非核心业务、搞定诉讼事件以后,ABB逐渐赢回了投资者的信心。尽管股票价格仍然不到2000年最高点时的20%,但是其股票市值已经从两年前的32亿美元,恢复到了133亿美元。
在最新公布的2004年1—9月的财务报告中,ABB斩获净利润1.88亿美元,而2003年同期的数据是净亏损3.88亿美元。杜曼称,ABB将在2004年迎来2001年至今的首个盈利财政年度,并在2005年实现8%的税息前利润率。
“我对他们说真话”
在前117年历史里,ABB似乎没有经历太多的波折。ABB正式成立于1988年,当时创立于1883年的瑞典Asea公司和创立于1891年的瑞士Brown Boveri公司合并成为Asea Brown Boveri Ltd,简称ABB公司,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
成立之后的六年时间里,在首任CEO珀西·巴涅维克(Percy Barnevik)的率领下,ABB迅速声名大噪。巴涅维克先后完成了150起并购。
1990年,巴涅维克率领ABB大举进行美国市场,他花1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燃烧工程公司。美国燃烧工程公司是电厂制造商,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曾经生产过含有石棉的热电锅炉,而石棉可以导致肺癌与其它疾病。
后果显而易见,ABB此举是惹火烧身。在收购结束以后,起诉ABB的案件连绵不断。从1990—2000年,通过法庭判决和庭外和解,ABB为3.9万个官司直接赔付了1亿多美元,同时还得另设3亿美元作为赔付准备金。
事实上,杜曼早在1998年就已经进入了ABB的董事会,他亲眼目睹了石棉事件给ABB造成的损害。2001年11月,在ABB大股东马丁·艾伯纳(Martin Ebne)的极力支持下,杜曼成为了董事长。
2002年7月,石棉诉讼案件造成的影响继续扩大,ABB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破产压力。时任CEO约根·桑特曼(Juergen Centerman)正在着手进行重组计划,然而在董事会看来,桑特曼的动作太慢了,他们决定由经验丰富的杜曼出山担任CEO。
说杜曼经验丰富,并不是什么溢美之词。在担任德国制药公司赫斯特的CEO期间,杜曼把赫斯特变成了全球顶尖的制药巨头。再加上他在成本削减方面的大刀阔斧、对核心领域的专注、以及裁去成千上万名员工时的毫不手软,使他得到了投资者们给他的好几个绰号,比如说“神奇的杜曼”和“大锯”。
上任后,杜曼每周都给公司的所有员工发邮件,向他们解释公司的财务危机,使得工程师文化浓郁的公司上下更愿意去接受变革。“我对他们说真话。”杜曼说。
为了缓解ABB所面临的资金压力,杜曼与花旗银行和瑞士第一波士顿展开了艰难的谈判。到2002年12月,杜曼成功地从他们那里得到了15亿美元的信用透支,此举把ABB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
到2004年10月为止,杜曼已经把ABB旗下的建筑系统、金融服务、能源测定、风能、纸业设施等部门分离了出去。2004年7月,ABB以9.25亿美元的价格,卖出了上游石油业务。在过去两年时间里,ABB的员工人数已经从15万下降至10.5万。
杜曼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依然是石棉事件。经过一系列的艰苦谈判以后,ABB终于在石棉事件上有了重大的突破。2003年7月,美国匹兹堡市的一个破产法庭宣布,同意ABB与石棉索赔方之间13亿美元的和解方案。
尽管目前还要等待上一级法庭的批准,但是杜曼在2004年7月表示,他对这一批准“充满信心”。杜曼保证说,他将在2005年1月离开CEO座位之前,彻底解决石棉诉讼案问题。
在人们看来,ABB的现状已经比起杜曼上任前好得太多了,对ABB公司有很深了解的德意志银行的雷尔利说。“毫无疑问,ABB现在已经走上了复兴的道路。”
“ABB还需要我!”
记者: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挑战最大的是哪段时间?
杜曼:从2002年9月开始的头六个月,我要决定应该由哪些人选构成管理团队。对于新上任的CEO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单靠一个人,无法完成所有工作。挑选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因为人本身就很复杂。
记者:在这过程里,你都让董事会作出了哪些重大决定?
杜曼:我们决定了公司的核心领域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决定出售非核心业务,决定管理层人选和组织结构,同时保持对客户等众多群体的承诺和信誉度,还有激励员工。
记者:激励员工,那你是怎么做的?
杜曼:我跟他们说实话,不能装模作样,因为当时公司的状况的确是不太好。
记者:你有像某些公司的CEO那样,主动把自己的薪酬降低吗?
杜曼:没有。事实上,我并不是主动要当CEO的,只是我的同事都希望我这么做。然后我就说,那我就接任吧。在我工作了四个星期以后,他们给了我一份合同,然后我就在上面签字了。
记者:这是份苦差事,你也愿意接?
杜曼:因为当时公司正濒临破产,对我来说,这意味着挽救10多万名员工的生计。我不相信,在市场驱动的经济系统里,这样一个有着突出技术和忠实客户的公司居然会生存不下去。而且,我愿意接受这种挑战。
记者:你选择了在中国开全球董事会,这意味着什么?
杜曼:一方面是要人们知道ABB对中国的承诺,另一方面是想让国际化的董事会亲身体验一下中国的发展速度。董事会成员中,有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瑞士人,他们需要到这里来体会一下50%的发展速度意味着什么,因为你知道,有些地方的增长率只有1%—2%。
记者:听说你喜欢马克斯·韦伯?
杜曼: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我,你可以去看他写过的好多书,尤其是其中关于企业家精神的部分。
记者:公司运营的压力如此之大,你如何放松自己?
杜曼:我会选择游泳,野外徒步旅行。
记者:到野外去,你也会去尝试攀岩?
杜曼:我不敢攀,因为那太危险了,ABB公司还需要我(笑)!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