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观察
特别企划
特里.塞梅尔:让雅虎不再悬空
文·王悦承 日期:
2004-07-02
浏览次数:
719
从雅虎公司董事爱德华·柯泽勒的家里出来,已经是三更半夜。特里·塞梅尔对硅谷一带的道路显然不太熟悉,没拐几个弯,他那辆SUV就在漆黑的夜里迷失了方向。绕着圈子折腾了15分钟以后,塞梅尔不得不掏出手机,向远在好莱坞的好友求救。
这一幕发生在三年之前。
当时,这位华纳兄弟影业公司的前任董事长兼联席CEO,刚刚接到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的邀请,后者希望他能够戴上雅虎CEO的袖标,带领雅虎走出亏损的深渊。
然而,就像塞梅尔对硅谷的交通很陌生一样,硅谷的人们对这位他乡来客也一无所知。
塞梅尔曾率领华纳兄弟迅速从一个10亿美元的单一作坊,变成了110亿美元的影业巨头,并推出了《致命武器》、《黑客帝国》等惊煞全球的票房提款机。
他在好莱坞似乎已经声名显赫,但是在硅谷,几乎没有人听说过他的名字。就连那些一直关注华纳兄弟影业公司的分析家们,对塞梅尔接任Yahoo公司CEO的前景,也投了极不信任票。
此时的雅虎,由于面临着网络广告业务的严重下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公司业绩在2001年只有7.17亿美元,净亏损高达0.93亿美元。其股票更是令投资者惨不忍睹,从2000年1月3日每股237.5美元的高点开始疯狂暴跌,到了2001年,只能处于绝大多数时间都游荡在8美元附近的低谷。
尽管周围哗声一片,2001年5月,塞梅尔还是捡起了这个“烂摊子”。为了表示自己有决心能够让雅虎起死回生,他从自己的腰包里倒腾出1700万美元,购买了100万股的雅虎股票。
在外人看来,这简直就是一场赌博。有人讥讽说,塞梅尔以往那种押宝一两部电影的赌徒作风,压根儿就没有发生过变化。
但是,三年过去了,曾经嘲讽塞梅尔的人,不得不乖乖地戴上了“口罩”。2003财年中,雅虎营业收入飞升至16.25亿美元,相当于2001财年的2.27倍,并摘得2.38亿美元的净利润。这种强劲的势头,在2004财年第一季度中得到了保持。在这个季度中,雅虎的营业收入达到了5.5亿美元,净利润达到了1.01亿美元。
纳斯达克投资者的眼里,雅虎又恢复了往日的楚楚动人,重获青睐。
凭什么61岁的塞梅尔能够取得这些成绩?答案似乎很简单,无非包括两点:一是组织变革;二是淘汰掉那些不确定的业务部门,专心做能给公司带来盈利的事情。表面上看,这只不过是传统经济时代的两个老套的做法,但是塞梅尔用实践说明,这些做法在互联网时代,照样通行无阻。
上任之初,塞梅尔就着力解决雅虎公司的内部管理问题。他很清楚,雅虎之所以受挫并且失去收购E-Bay的良机,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董事长兼CEO提姆·库格尔和COO杰弗·梅利特之间的思想不统一。杨致远之所以极力引入塞梅尔,或许就是为了终结这场争斗给雅虎带来的伤害。
很明显,塞梅尔做到了这一点。不到一年时间,这两人先后以“观念不一致”离职。塞梅尔则趁势大量引入华纳兄弟的老部下,让管理层大批换血,还替换了近半数的销售人员和44%的经理。
对于公司的业务构成,塞梅尔坚持“不盈利,就砍掉”的原则。他大刀阔斧地把雅虎的44个部门砍剩了6个,并且一下子裁掉了400人,占到全公司人员总数的13%。
“以前,我们完全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杨致远评价塞梅尔给雅虎带来的变化时说,“现在,我们只会针对最大的机会下手。”
分析家认为,雅虎之所以能够在这两年时间里,迅速扭亏为盈,主要原因就是塞梅尔恰到好处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结盟和并购。比如说,他上任后半年就与美国SBC通信公司达成了宽带上网协议,为了不落在Google的后头,他先后花掉20亿美元,收购了搜索领域的两大巨头,包括Inktomi和Overture,并在今年推出了YST(雅虎搜索技术)。
“塞梅尔的介入,让雅虎在十周岁时变得成熟了很多。”一位纳斯达克的资深分析家说,“当雅虎的市值高达1280亿美元之时,谁都会说那是空中楼阁。现在,雅虎市值只有420多亿美元,但是人们会竖起大拇指说,瞧,雅虎变得踏实、可信赖了。”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