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假石头”,十几年来,张宝贵正是凭借这些“假石头”发家致富。
在植物园、博物馆、写字楼甚至居民小区的门口,常常会有石头样的浮雕。事实有的原料是水泥和天然石渣。学名为“再造石”。
当年37岁的张宝贵,带着妻子和两个还不满10岁的孩子。从山西到北京,找不到工作,也办不好户口。
曾任北京建材研究所所长的舅舅跟张宝贵说过,用水泥给阳台做栏板,叫做石花,可能有市场。
没想未来。住在京郊村里,想吃饭就得找活干。找了几个农村妇女做帮手,张宝贵开始摆弄起石花。
张宝贵从小喜欢画画,在山西还偶然跟几个老师学会了用塑料泡沫做阴模。这帮了他的大忙。那时做雕塑一般都是用泥做模具,把泥垒到墙上,耗时很大,张宝贵用泡沫,又快又省劲。
一开始,他们用水泥做,人家一看就觉得档次太低,根本卖不出去。后来有人出主意:把水泥和石渣和在一起,再加上缓凝剂。脱模后用水一冲,石渣露出来,很像石头,可太像水渣石。于是又试着拿纱布抛光,效果又偏向了水磨石。试制基本都是失败,造型上也找不到感觉。费了好大工夫做的松鹤延年,张宝贵自认为很漂亮,专家却给他泼一头冷水:这破玩意,这么俗,哪儿有市场啊?
一晃几年过去了,明明无人问津的买卖,却死守着。可不干这个干什么去?张宝贵现在回忆:就像牛每天要耕地、拉车,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就得那样……
终于,张宝贵的“假石头”做得越来越像真石头,特别是加上特殊的制模技术,肌理变化越来越自然。张宝贵把它命名为“再造石”,明知道和人造石一个意思,就是想跟别人不一样。
1988年,张宝贵终于接到第一笔生意:给北京亚运村南小区托幼工程做浮雕,每平方米60元。那时,他已经麻木了,没有兴奋,也没什么感受。
“就像我现在突然去大学讲课,突然电视台围着我,我也没有兴奋。”张宝贵说,“如果有就应该不断阐述,但我没有什么成就感。”
偶然张宝贵得到了在北京图书馆办展览的机会,快言快语的他承认,当初之所以想办展览,是身上也有着常人的东西——想出名,想被大家关注。
令人惊喜的是,那次“再造石装饰制品展”效果极好。
此后,张宝贵对展览青睐有嘉,从1993年起,他年年带着“假石头”参加中国艺术博展会,虽然每次展览都不赚钱,甚至还要花上几万块,他依然对此热度不减。“只想再显摆显摆,拿钱买热闹而已。” 别看张宝贵参展的5天不赚钱,但其余360天,天天都在做买卖,天天都有收入。对此,张宝贵的解释是:“艺术向前走,钱就跟着来了。钱是艺术的影子。”
现在,张宝贵的“假石头”卖到了每平方米1500块钱。虽然,在给一些著名建筑做浮雕时,他还是经常把价格压得极低,军事博物馆对面的浮雕有72平方米,加上设计费一共只收了5万元。作为“艺术家”张宝贵亏了,但仅仅作为产品,宝贵公司不赔本。新材料技术拥有极大的优势,72平方米的模具材料费1500元,制模人工费是4000元,成品制造费为5000元,而且是由八九个技术工人在十几天内完成的。
现在,张宝贵继续领着他的“杂牌军”做他的“再造石”。他戏谑地封自己为杂牌军的军长,手下有100多人,主要是农村妇女,还有不少外来打工人员。张宝贵喜欢“杂牌军”,“其实最幸福的人生活都是没章法的,否则就成机器了。”
当年睡一宿觉脚还是凉的,爱人不得不用胸脯给他捂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张宝贵一家的户口问题早已经得到了解决,儿子也考上了名校。
采访结束时,张宝贵把他写的文章以及其他媒体写他的文章各拿了一份给我。他说,“现在北京一些单位都争着抢着要我,知道我是个摇钱树。可晚了,要是那时候要我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