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资本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莫过于李嘉诚接连抛售内地和香港的资产,转而投向欧洲。
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李嘉诚出售了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广州西城都荟广场、香港百佳超级市场等项目,然后又分拆港灯上市,最近又传言将在未来12-18个月内分拆旗下屈臣氏于香港主板上市。据业内估计,一旦这些项目落实,李嘉诚在亚洲地区的套现金额将近1500亿港元。
李嘉诚一边在国内抛售,另一边,海外大手笔却接连不断。2010年至今,李嘉诚先后斥资上千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管道燃气业务。目前,李嘉诚控制着英国三分之一天然气市场、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以及约5%的供水市场。近期,又向欧盟执委会请求批准其收购西班牙电讯Telefonica旗下的爱尔兰手机营运商O2业务。
对于李嘉诚的大动作,外界各种猜测不断。从资本运作的角度而言,卖出中国资产,然后再投资到欧洲市场,其中的思路再明显不过:那就是李嘉诚认为当前这些资产已经不值得继续持有,而欧洲的资产更具持有价值。
李嘉诚是个商人,而且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进行大规模的资产转移,显然最根本的考虑是利益,既要为自家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也要为股东的利益负责。
较早提醒大家李嘉诚在抛售资产的,是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在9月初融创集团以7.3万元/平的价格拿下全国单价地王之后,王石在微博上评论此新闻时说:“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
联系到王石此前曾多次表达对国内地产泡沫的担忧,那么,他想表述的意思也很清晰:李嘉诚接连抛售京沪地产,显然是认为目前大陆地产泡沫已经过高。
回顾李嘉诚的历史,他其实就是靠房地产市场迅速壮大的,并且有着极其敏锐的房地产市场嗅觉。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他就出售了上海静安寺附近的写字楼。再考虑到美国正在预备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届时亚洲房地产和资产价格难免受到较大影响,李嘉诚抛售房地产项目,背后的意图已经很清晰。
除了对资产泡沫的担忧之外,今年上半年发生的罢工事件,对于李嘉诚可能也有不小影响。今年3月28日,其旗下码头工人开始罢工,要求加薪。经过多轮谈判,到5月上旬工会同意9.8%的加薪方案后,罢工才结束。不久前,李嘉诚首次评论此事:“对于工人当时要求加薪23%,不能接受。”
如果观察近年中国的人力成本状况,就会发现中国人口红利吃尽之后,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加之高房价带动各种成本直线上升,李嘉诚的“不能接受”并不奇怪。
另外,上海自贸区的启动,对于香港也是一个冲击。李嘉诚在香港的媒体人饭局上说,上海自贸区对香港影响很大,如果不奋起直追,将落后于人。
事实上,李嘉诚的“撤亚入欧”行动已经进行很久了。截至2012年底,和记黄埔欧洲业务占集团盈利的比重已经由2010年的19%增长到34%,而通过一系列的资产出售,其香港业务占集团盈利的比重,则已由2010年的25%逐步降到了16%。
今年上半年,李嘉诚花248.7亿港元完成了4宗海外并购,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上半年他未在内地投一分钱。这样来看,他对近期中国的经济前景可用悲观来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