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如战场,素以成败论英雄。
7月4日,李宁公司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原行政总裁张志勇自7月4日起辞职,在聘用新任行政总裁之前,李宁公司将由创始人及执行主席李宁,与执行副主席金珍君带领。同日,李宁在香港的记者会上,没有正面回应“是否自己也认为张志勇应该离开”的问题,而是多次强调“董事会高度认可张志勇对于李宁公司做出的杰出贡献。”
此话不假。20年前,24岁的张志勇加入李宁公司,彼时只是一名普通的财务经理,他用勤奋和踏实铺就了自己的总裁之路。待到2002年张志勇领导李宁集团核心业务开始,带领公司完成了从10亿销售额到90亿销售额的大跨越。
只是,好景不常。仅去年一年,李宁的股价缩水超过60%。与此同时,销售额始终无法突破百亿大关。2011年财报显示,李宁公司营收为89.29亿元,比上年减少近5亿元,而经销成本和行政开支则较上年增长了3%,达32.23亿元。
有评论认为,下滑源自张志勇的战略布局。2010年,李宁公司更换沿用20年的LOGO,将消费人群定位在90后,并提升价格,借此与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品牌展开竞争;同时,将店铺扩张至7000余家。
在体育行业疲软的境况下,这一品牌重塑和渠道扩张行动宣布失败。一时间,渠道控制力弱、产品定位不清晰、管理漏洞频现的质疑之声扑面而来。同时,李宁公司不仅失去了中国奥运代表队领奖服的合约,NBA中国战略合作伙伴的角色也被匹克抢走。
2010年6月,李宁公司的首席品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产品官等高层相继离职,外界关于张志勇“独断专行”的言论甚嚣尘上。于是,曾为李宁公司的发展壮大立下汗马功劳的张志勇,只能黯然退出李宁公司的历史。
虽然李宁官方并未表示张志勇辞任与业绩相关,但二级市场却对李宁的回归难掩兴奋。在公司的任免公告宣布之后,其股价报收5.03港元,大涨7.25%。
重回一线的李宁,公布了公司未来三个阶段的发展计划:一是改善渠道存货;二是构建合理的成本结构;三是加强组织执行能力与核心品牌的建设,以期提升盈利能力。金珍君表示,公司需要3年时间才能完成业务重组。
金珍君不仅是李宁公司的执行副主席,同时也是全球私人投资机构TPG的合伙人。年初,李宁曾向TPG出售5.02%的上市公司股份,而TPG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也曾认购了李宁本金额7.5亿元的可换股债券。金珍君表示,TPG非常看好李宁公司,如果未来有机会,乐意考虑继续投资李宁。
更引人注意的是,金珍君还是达芙妮的非执行董事,当年TPG曾帮助达芙妮实现了核心运营的改造,并建立了业界首个快速零售业务模式,使达芙妮的股价在两年内上涨4倍、销售额增长50%。
虽然金珍君被视为此次危机的“救火员”,不过,“远水救不了近火”,她坦承,未来执行计划的过程将会非常艰难,盈利也会不理想。
因为,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在落后阿迪达斯和耐克之后,李宁遭遇到了晋江体育品牌的抱团狙击。李宁公司去年的营收虽居本土体育品牌之首,但净利润只有3.86亿元,远远低于安踏的17亿元,甚至不及匹克的一半。
最困难之处在于,在行业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即便是企业当中最小的问题,也会被持悲观看法的业内人士无限放大。面对扑朔迷离的行业未来,年迈五十的李宁能否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