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垄断、收费……一系列尖锐问题恰似逐浪高涨的惊涛,猛烈拍打着中国的银行体系,叩问着关心金融体系改革人士的思维和智慧。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圳金融创新方案的出台,又像喷薄而出的朝阳,给人以憧憬、想象和希望。
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银行体系?如何站到全球金融战略高度来设计中国银行业未来的改革方向?如何推进我国货币金融体系的全方位发展,才能让中国银行和金融成为左右全球格局的主要力量?才能让中国成为制定全球货币和金融规则的主要成员?
30多年变革和创新,我国金融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尤其是最近10年,成功实现国有大银行的改制、重组和上市,创造了多项全球IPO纪录。中小型股份制银行亦纷纷登录资本市场,城商行、农商行高速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风险投资、私募基金、产业基金、债券投资基金以及对冲基金等新兴金融工具和产品日新月异,蔚然成风。
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超出了所有人预料。截至今年3月底,人民币贸易结算量占我国全部贸易结算量的比例已经超过12%。随着香港离岸市场多元化人民币资产的迅速拓展,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投资前景充满厚望,人民币也开始迈入国际储备货币行列。
然而,换一个角度看,我国银行金融体系所面临的问题依然异常严峻,其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不容低估。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村金融发展迟缓、金融产品创新严重匮乏、资本市场制度性障碍重重、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缓慢……我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出口世界第一、进口世界第二、吸引外资世界第二、许多产业产量世界第一,然而整体金融实力却很难与发达国家比肩和抗衡。
最近几年银行信贷资产、总资产、收入和利润的高速增长,正是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之反映: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投资拉动依靠信贷扩张,信贷扩张依靠货币宽松。
“三依靠”模式的弊端非常明显,代价巨大。截至2011年底,我国银行业总资产与G D P之比高达239%,信贷余额与G D P之比高达123%,M2与GDP之比高达180%,这些指标都属世界最高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信贷扩张和投资拉动对经济增长、财富创造的边际贡献率始终处于下降趋势,信贷扩张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日益减弱。
面向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内生增长动力。要激发内生经济增长动力,首先需要金融体系的全面创新和变革。综观国内金融现实和国际金融大势,思考我国银行业未来改革的战略和策略,不能纠缠于所谓银行“垄断、暴利、乱收费”等浅层次上面,不能纠缠于一些无关国家金融总体战略的琐碎小事。
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富于想象力的银行金融体系。以全面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以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发展,助推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以深远谋略,争夺国际货币金融制高点,都是我国银行金融体系改革的历史使命和基本目标。
历史使命和基本目标是金融改革顶层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改革路径和具体措施一目了然:大幅度放松所有金融管制,鼓励全方位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工具创新,特别是鼓励消费金融、科技金融、政府金融创新,鼓励多层次债券市场包括高收益债券市场发展;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激发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对冲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等一切新金融手段高速成长,降低社会融资体系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大幅度简化手续,鼓励国内企业和居民个人进军国际市场,拓展海外投资,鼓励银行金融企业纵横四海,跨国经营。
(作者系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