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几乎所有的宏观经济指标都出现了同步下降,有的指标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2008年下半年。
从需求指标看,进出口分别增长7.7%和6.9%,仅相当于去年全年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出现42.5亿美元的逆差。
从产出指标看,下滑趋势也很明显:工业增加值增长11.4%,明显脱离最近12个月13%左右的增长平台;虽然41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保持同比增长,但大部分行业和产品的增速降到个位数。
从物价指标看,下降符合预期,但是降幅超预期。C P I在去年7月见顶6.5%后,以平均2个月下一个台阶的速率下降,今年2月下降到3.2%。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从去年最高超过8%降到今年2月零上涨,按此速率变化,很快将出现通货紧缩。
可是,货币信贷政策工具操作至今仍然是漫不经心,不仅没有预调,就是“事后调节”也没有跟上。虽然新增人民币贷款在去年9月见底4700亿元后,已经实现了连续5个月的向上微调,存款准备金率也下调了2次,但是,货币供应量增长仍然不能满足经济适度增长(预期今年GDP增长7.5%是留有余地的,合理的货币政策应当按GDP增长8%—8.5%来操作)的需要。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在连续3年下降后,最近4个月一直在13%或以下徘徊,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降到历史最低,最近3个月在3% -4.5%之间,不足2008年下半年雷曼破产前后9%的一半。而M1/ M2的弹性降到0.3左右,表明货币活化程度很低,企业和居民的储蓄选择严重长期化,短期投资和消费意愿几乎降到冰点。
如果宏观货币调控部门不高度重视目前各主要经济指标下滑的形势,货币政策不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让正在加速下降的经济指标自发演变下去,原来设想的主动性“软着陆”就有可能演变为“硬着陆”,甚至出现1989-1990年那样的经济衰退。
为了汲取2 0 0 9年财政、货币政策双扩张带来巨大泡沫的教训,中央将今年宏观政策措施操作的基调定为“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但这不等于让经济以自由落体方式下滑。科学的宏观调控要避免两方面的“过调”,既要防止过度扩张,又要防止过度紧缩,两个极端都不能走。
面对目前经济指标同步下滑态势,建议在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的同时,适当加大货币政策放松的力度。
今年货币放松到什么程度合适呢?建议执行中央提出的导向性目标,即M2增长14%,而且这个14%不只是年末达到的目标值,而是全年各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中应当有多数月份达到或略微超过14%。从各项经济指标的匹配看,全年各月M2平均增长14%,既是实现稳增长目标的前提条件,又是稳物价的基本保证。如果M2持续数月低于14%,M1持续数月低于5%,不仅会出现经济硬着陆,甚至出现衰退,而且有可能引发通货紧缩。
如果不采取预调措施加以防范,等到经济指标下滑已经很深时才做出应急反应,采取撞击反射式的“事后调整”,不仅会伤害经济的元气,损害政府的信誉,而且要付出很大的调整代价。
无论是防过热,还是防衰退,都要做好预调微调,预调是微调的前提,微调是稳定的保证,撞击反射式的“事后调整”一定是代价很大的大调整,而大调整又必然引起大起大落。这是历史的教训。
(作者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