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通货膨胀会如何发展?一个关键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内成本推动因素对通胀的影响。
目前,通货膨胀已经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投资、消费和外需不协调、不平衡、以及过热增长造成的需求拉动型为主,逐步演变为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混合式的通胀,而且在未来,成本推动因素会越来越明显。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不同于需求拉动型通胀。需求拉动型通胀短期内波动比较大,形成的冲击也比较大。而一般情况下,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表现相对温和一些,发展过程比较缓慢。过去,在应对需求拉动型通胀时,中国虽然解决不了供给问题,但采取的抑制需求的办法也是比较有效的。过去的经验针对的是需求拉动型通胀,相同的措施用来应对成本推动型通胀效果就不明显。
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因素主要包括农业基础薄弱,加大了农民收入压力;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土地要素成本上升,房地产价格高企;以及物流成本高昂四个方面。目前,在成本推动因素里,农业基础薄弱是常态。由于当前房地产坚持了很长时间的高价格,土地因素对成本的影响不会太强。物流成本高也是常态,但当前国务院的要求是要降低流通成本。而劳动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如果生产增长速度保持比较快,劳动力压力比较大,成本上升的因素就会很明显。如果世界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减缓,劳动力成本因素也不会太强。因此,由于以上成本推动因素的存在,中国的物价仍处于上行区间。
此轮通胀一个不可忽视的严重因素是,2009和2010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我们的流动性大大增多了。两年新增贷款高达18万亿元,而中国每年的GDP才30万亿元。国内货币多,对价格的影响会得到逐步释放,从而形成通胀的导火索。
但盲目批评当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不合理的。面对金融危机,如果采取“最短时间内让经济回到正常的增长趋势线上”的目标模式,冲出头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如果选择成本最低的目标模式,显然会拉长回到正常状态的时间。当美国金融危机气势汹汹爆发的时候,金融危机会持续多久、发展到什么程度,没有人能看清。为了尽快使经济恢复到正常状态,我们采取了“最短时间”的目标模式,显然出了点问题。
目前,国内货币存量增加引起的通胀压力在明显减弱,明年货币供给增量也会较今年有所缓和,这是促使中国CPI向下走的因素。但是,明年价格具体走势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国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环境走势,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以及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大。实际上,此轮通胀的一个重要原因即美国长期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了中国的输入型通胀。
一方面,美国的价格上涨具有传导效应。另一方面,国际上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计价,无论是购买中东的石油,还是购买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以及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都是以美元计价。因此,即使大宗商品的供求关系未发生变化,价格应该是稳定的,但仅仅由于其以美元定价,而美元流动性大大增加,就会造成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对中国产生影响。
实际上,通胀具备消费和投资两种功能。通胀能够刺激投资,但投资又是有风险的,因此,通胀实际上是一种收入分配的调整,其本质是对财富的再分配,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利经济发展的。
目前,西方国家采取的宽松政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在未来一段时间很难消除,特别是欧洲现在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面临的问题和所处的状况很相似,因此必然还要依赖量化宽松政策解决。因此,通货膨胀的走势不仅取决于国内的成
本推动因素的影响,也躲不开国际经济环境走势。
(作者系社科院学部委员、研究员,本文根据演讲整理,未经作者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