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信息安全领域的领导者——SafeNet(赛孚耐)的演进之路上,“主动收购”是一种关键力量。
回顾十余年来的发展史,公司累积收购13次,而且,多数风格都倾向于“主动进攻”。
类似的经验,也印证在全球最大的信息安全厂商赛门铁克身上。但是,赛门铁克和趋势科技等公司,更加注重消费类市场,且以软件产品居多,而SafeNet的核心市场是保护高价值信息和资料的企业级市场,且产品形式以硬件居多。
所以,为了争夺不同的市场份额、技术和人才,企业呈现出来的收购策略各不相同。而且,就算是SafeNet本身,其以往的收购策略、方法和目标,也是在随需应变。
十年之内,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次大的“主动并购”。
第一次是在2004年,作为上市公司,SafeNet主动发起对彩虹科技(Rainbow Technologies)的收购。
当时,彩虹科技刚刚收购完Chrysalis-ITS和Mykotronx,其业务已经覆盖到了除美国以外的欧洲和亚洲市场。我们当时判断,在企业级安全市场,一家小公司面对大银行、金融机构和大企业等客户,是没有吸引力的,所以,必须通过整合,达成1+1大于2的效果,以较大的市场覆盖率和全球技术整合能力来证明公司的实力。
在这一点上,彩虹科技似乎看的并不是那么透彻。于是,我们主动“提亲”,推销“前景”,来赢得彩虹科技股东的认可。当时的状况是,我们两家都是上市公司,尽管彩虹科技规模比我们大3倍,但最终SafeNet还是凭借在股票市场上的运作成功收购了对方。
经此,SafeNet跻身成为世界第七大信息安全公司,业务收入扩大为原来的3倍。而且,彩虹科技在1995年就设立了中国代表处,2001年更买下中国合资公司——金天地的全部股份,成为全资中国公司。所以,收购彩虹科技也预示着SafeNet挺进了中国市场。
第二次是在2009年,SafeNet同样主动整合了阿拉丁(AladdinKnowledge Systems)公司,但收购的动因发生了变化。这时,市占率并不是排在第一优先级,因为SafeNet和阿拉丁在两块核心业务上有重叠,一个是软件保护,一个是身份认证,在技术上难分仲伯,于是,我们想到如果能把两个技术优势合并到一起,那么,会计、市场推广和生产制造的成本都将降低,团队运作效率会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2007年选择被私人股权技术投资公司Vector Capital收购。
成为私有化公司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只要有资金,收购决策会很快,不需要像上市公司一样走流程,甚至也不需要获得双方股东的同意。幸运的是,Vector Capital并不是激进的并购基金,而是一家更倾向于长线运作的产业基金。
为应对新挑战,未来S a f e N e t收购策略可能将不太看中营业额和市占率有多大,而是更加关注该公司在细分领域的技术有多强悍,这一类的公司往往凭借单一小技术很难生存,但并入SafeNet之后,会令其起死回生,而对SafeNet本身,就如同“木桶理论”一样,每一块板会让整个木桶更结实更好用。
事实上,收购之后的整合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如何留下关键人才。
我个人最重要的经验是,聘请在每个特定角色上比我更强的人。在合并之前,一定要让双方员工清楚地知道在新公司的角色、职能、目标以及可以调用哪些公司资源;而合并之后的工作,
则是尽可能给他们发挥的空间。
(作者系SafeNet总裁兼CEO,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