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诸多负面消息裹挟着的强生公司,再遭不测。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因在全球多个国家贿赂医生和支付回扣等手段获得合同的事件曝光,强生被迫同意支付7000万美元,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求得和解。
也许是为了挽回颜面,在交易是否能最终达成尚存在很大变数的情况下,强生就急于宣布了一出强生125年历史上最大的并购大戏,以转移公众的视线。
4月18日,市值约为184亿美元的瑞士医疗设备生产商辛迪思宣布,正在与强生公司进行并购谈判。
面对收购可能涉及的约200亿美元资金,强生表示,公司目前坐拥190亿美元现金,足以应对收购行动。而去年,强生就曾有意收购同类形业务的英国企业施乐辉公司。
辛迪思是一家医疗器械厂商,主营人造髋关节、外科用具、治疗脊柱和软组织损伤的器械等产品,去年辛迪思创造了36.9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其主要股东为公司主席、瑞士第二大富豪、身价64亿美元的汉斯约格·维斯。
数据显示:强生2010年销售额616亿美元,其中医疗业务占40%,主要是药品业务。近年来,个人护理业务也有所增强。但是,这样一家公司为何对矫形或固定设备如此青睐?收购的起因正是强生的商业败笔。
《商业周刊》报道称,致2009年末,有超过1000名的美国患者共同起诉强生公司的DePuy ASR植入关节。为此,强生公司承诺了价值2.8亿美元的召回,并承诺“负责合理的测试和治疗费用”。作为全球最大的人造髋关节生产商,受召回人造髋关节的影响,强生去年第四季度的关节植入物销售额遭受重创。
正是在人工髋关节方面的短板,使此次收购显得异常迫切。
但是,且不说收购存在的极大变数,即便收购实现,一次成功也难以掩盖强生的颓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8日,强生卷入了11起大型的产品召回,是世界最大保健产品生产商的辉瑞的两倍。详细的召回名单则包括泰诺、泰诺林、布洛芬、仙特明、可他敏、美林等品牌的止痛药、抗过敏药、解热药物等,以及多款隐形眼镜、医疗器械和注射剂等。
“这是美国企业的悲剧”。投资研究公司Washington Analysis的分析师艾尔·罗斯已经在食品药品监督领域有着30多年的研究,而面对强生近期的表现,他仍不得不惊呼:“从未见过一个公司短期内出现如此多的召回”。
一系列的召回正极大影响了公司的形象。强生长期营造的舒适和关怀的形象开始受到质疑。不管曾创造了多少个伟大的品牌,面对强生近期的表现,投资者已经开始谨慎应对。自2009年3月开始,强生股票在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排名倒数第三。过去的12月以来,强生股价下降了8.6%。
即使现实如此严峻,强生仍表示,这一切并不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不是普遍出现现象,只是在质量控制方面的点滴疏忽。显然,“强生并不像很多人说的,已经失去控制”。
“我希望当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强生能够如1982年泰诺事件之后一样,重新获得社会的尊重”。但愿,强生首席执行官威廉·韦尔登的这句话,不会变成一个美丽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