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四年时间,家得宝在中国花费1亿美元买来的12家门店,只剩下了7家。2011年1月最新关闭的,是位于北京西四环的门店。此前半年,家得宝的另一家北京门店也已关闭。至此,家得宝彻底退出北京市场,其在中国的战场只剩下了天津、西安和郑州。
作为全球销售额最高的家居建材零售商,创立于1978年的家得宝,曾连续9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最受欢迎的专业零售商”。资料显示:家得宝在美国拥有约1700家门店,在美国本土零售业的地位仅次于沃尔玛。在其进入的两个主要海外市场——加拿大和墨西哥,发展也算顺利,门店众多。
然而,中国是一个例外。早在2002年,家得宝就在中国注册了公司;2006年底,更高调收购天津家世界的12家门店,正式进入家居连锁终端市场。当时,家得宝高层对中国市场信心满满,甚至定下了“要做中国家居零售第一”的目标。没想到的是,在收购了家世界后的四年中,家得宝中国区总裁换了三任,不但没开一家新店,反而接二连三地关闭门店。
由于只收购了家世界的店内商品及经营权,没有得到商场物业,当年家得宝对家世界的收购存在着严重隐患——后来陆续关闭的5家门店,都与跟物业租金谈不拢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这也是导致家得宝首任中国区总裁陈耀东“被下课”的原因之一。
陈耀东之后,原百安居负责中国市场采购的副总裁全国珊登场,在他手上,家得宝接连关闭了青岛店、沈阳店和北京分钟寺店;随后,原家得宝亚太区采购总经理周雷蒙接手中国区。然而,刚刚上任5个月,周便关闭了家得宝天津东丽店,3个月后,又宣布北京西四环店“关门大吉”。
对于家得宝在中国市场上的窘况,业界众说纷纭。
“水土不服”说。像家得宝这样的连锁建材超市,定位的客户是终端消费者,但中国的终端消费者的购买力远远不及家装公司。而家装公司则大多更青睐不太规范透明却有明显价格优势的建材批发市场。
“高管频繁更换”说。四年换三帅,每任经理人的经营理念又各有不同,缺乏清晰定位,导致家得宝至今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在华发展模式。
还有“全球总部对中国的态度”。在2009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家得宝名列第90位,收入高达712.88亿美元。而据业内人士估计,其在中国市场的营业额最多不会超过10亿元人民币,且大多数门店一直在盈亏线上挣扎。这难免让美国总部将中国业务视为鸡肋。家得宝全球总裁弗兰克·布莱克曾明确表示:“未来,我们要么找到在中国盈利的方式,要么离开中国。”
事实上,不光是家得宝,欧倍德、百安居、宜家、乐华梅兰等“洋家居”巨头们,十多年来似乎也一直没在中国市场上找到“感觉”。
2006年,德国最大建材超市欧倍德在中国市场上惨烈“牺牲”,其在中国的所有资产被百安居的母公司英国翠丰集团收购。而百安居的日子也并不好过,由于持续亏损,其在2008年底提出关店瘦身的计划。
与法国欧尚超市属于同一家500强集团的乐华梅兰,虽然从2003年就进入中国,但7年时间只开出两家门店,异乎寻常的低调让它在中国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即便是对中国家居市场影响最大的宜家,12年来也只开了8家门店。宜家高层承认,他们还一直处在“了解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阶段。
看起来,国际大佬们的“仓储式经营”、“一站式购物”、“发展自有品牌”等优势在中国基本行不通。市场分散、模式雷同、不规范竞争等特色,注定了中国家居建材市场绝非一个可以简单复制欧美经验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