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事实上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香港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将越来越多,进入香港兑换成人民币的货币也将越来越多。
这是正常现象,否则,香港就不可能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金管局不必辩解,内地有关部门也不必紧张。现在重要的是,双方紧密合作,对于资金量与交易的规模做到心中有数。
香港人民币存款在2010年10月左右大幅增加,说明市场在10月后对于市场的判断趋于一致。但随着美元指数的上升,11月转换成人民币的速度应该有所下降。
我们一手打开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闸门,必须有全面的应对之策,资金流引导到哪里,是债市还是股东,或者是房地产市场?
按照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的说法,目前在香港的人民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居民人民币存款,2009年底600多亿的人民币存款主要来自香港居民存款,到2010年10月底,居民人民币存款增加了527亿元。居民个人人民币账户从2009年底的130万户,上升到2010年11月的212万户;二是境内外企业的贸易结算。
“从7—11月,由于人民币跨境贸易试点的全面扩大,导致了香港企业的开户量大增”,在香港2010年增加的1500亿元人民币存款当中,有1000亿左右是企业新增的。2009年底企业人民币存款仅有7亿元。在7月内地人民币跨境贸易支付试点扩大到20多个省市,对外扩大到全球之后,7月香港企业人民币账户从6月的1.7万个激增至6万多个,而到10月底已经增加到11万个。这两部分有2000亿元以上。
上述资金在可控的范围内,真正让人担忧的是热钱。
有报道表示,有6400亿港元“热钱”滞留香港,伺机进入内地投资。6400亿港元的热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事实上,通过地下渠道有多少资金来往谁也说不清楚。对冲基金东移亚洲驻扎香港是事实,人民币债券受到追捧也是事实。此时,有必要做到两条:一是抑制热钱,防止短期的外汇套利交易泛滥;二是继续发行人民币债券,同时南水北调,用小Q F I I等方式把资金引导到内地股市与债券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
目前香港银行已经有4家得到审批进入上海银行同业人民币债券市场,更多的银行还在申请,而证监会副主席姚刚透露,截至2010年10月底,证监会已批准10家券商、18家基金和6家期货公司去境外设立机构。
否认香港有热钱大可不必,否认人民币国际化有套利空间也大可不必,现在是人民币国际化刚开闸之时,如果闭目塞听不承认市场流动性,是人民币国际化之大忌。
按照汇改以后的规律,人民币未来将以每年3%—5%的幅度升值,这就意味着未来的热钱有增无减,但因为贸易有所下降,外汇实际占款可能并不高。
在人民币汇率逐步升值的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将大大加快,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将越来越稳固。除了人民币债券产品之外,人民币与黄金挂钩的产品也将与近期推出,这就意味着,人民币有了国际市场的收益率曲线,人民币有了黄金之锚。在人民币国际化、全球纸币泛滥之时,黄金是惟一能够让人民币不被狂风吹翻的准心。
所有看好人民币未来前景的人都会手握人民币,而资本项目不可兑换几乎难以维持,所有有权有势有头脑的金融人士都会染指人民币无风险套利,从国际到国内,概莫能外。在香港炒汇套利,将成为常态。也许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代价,也许这是中国大部分海外资金难得的狂欢时节。
(作者系知名财经博客作者,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