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说的是,为了达到长远的目的,先在一件必须的、基础的工作上下功夫。如今,全球对钾肥企业的并购热情,背后的深意正是对未来粮食、粮价的提前关注。
2010年12月21日,由金融巨头苏莱曼·克里莫夫控制的俄罗斯最大钾肥生产商乌拉尔钾肥公司(U r a l K a l i)宣布,与本土的一家昔日竞争对手S i l v i n i t达成合并协议。前者将出资约14亿美元,从现有产权人处收购其所持有的后者20%左右普通股,同时通过增发新股来换取后者的剩余普通股和优先股。根据彭博社的计算,股票支付的总价格为68亿美元,全部收购价格高达82亿美元。
以市值计算,乌拉尔钾肥是俄罗斯最大的钾肥生产商,而S i l v i n i t则是世界第三大钾盐供应商。二者相加,可占据全球钾肥市场约20%的份额。
如此项合并方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合并将于2011年二季度末完成。届时,合并后的新公司将成为仅次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钾肥公司的世界第二大钾肥生产商。
一个多月前,萨斯喀彻温钾肥公司刚刚摆脱了澳大利亚矿业公司必和必拓的敌意收购。那桩交易的谈判持续了100天左右,必和必拓的出价虽一度高达396亿美元,但终因加拿大当地政府的反对而被迫放弃。作为已经拥有了全球20%钾肥产能的世界最大钾肥生产商,萨斯喀彻温钾肥公司一向不缺乏追求者,三大国际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都曾流露过对其的收购兴趣。
毫无疑问,钾肥业正在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而分析人士认为,愈演愈烈的“钾肥之争”背后的本质,其实是粮食问题。
钾肥是提高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量的关键肥料之一。随着世界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以及对生物燃料和食品生产需求的增加,世界范围内对粮食的需求开始猛增。在没有更多的新开发耕地的情况下,提高亩产量是短期内增加全球粮食的有效途径。这导致钾肥价格持续上涨。在2007-2008年的粮食危机中,钾肥价格一度从每吨150美元飙升至每吨1000美元。虽然在金融危机过后,钾肥价格骤跌,但后来又有所回升。
近期,由于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灾害,导致主要产粮地区歉收、农产品价格上涨,于是在“看不见的手”的推动下,全球尤其是在新兴市场的农民开始扩大耕种面积,意图多产多赚。随着全球对粮食需求的大幅增加,钾肥行业的价值更加凸显。
“我当然认为2011年价格会上涨。(钾肥)价格没有下降甚至持平的可能。”乌拉尔钾肥首席执行官帕维尔·格拉切夫的这句话表明,其不仅对2011年钾肥需求及价格的前景“相当乐观”,乌拉尔钾肥的收购动机更是建立在这一逻辑的基础之上。
目前,在全球钾肥市场上有两大营销联盟:Canpotex和BPC。他们的形式和作用类似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控制钾肥的生产与需求、与进口国协商每年的合约,以维持供需平衡和价格。加拿大萨斯喀彻温钾肥公司和乌拉尔钾肥公司分别是这两大组织的核心成员。如今,Silvinit被并入乌拉尔钾肥,将进一步提高两大组织对全球钾肥市场的控制能力。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钾肥进口国之一。目前,中国探明的钾肥储量仅占全球的1%,每年有50%左右的钾肥需求依赖进口。中金公司的分析认为:乌拉尔钾肥与S i l v i n i t的合并将提高国际钾肥供应商的垄断集中度,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包括中国在内的钾肥进口国的谈判议价能力。
事实上,在必和必拓试图收购加拿大萨斯喀彻温钾肥公司期间,必和必拓CEO高瑞斯曾公开表示,其收购目标就是“针对中国和印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