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国内啤酒业三大巨头之一的燕京开启了新一轮的扩张。
10月10日,燕京啤酒发布公告称,发行11.3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请获得证监会核准。
按其公告显示,其所募集资金将用于广东、江西等5条生产线的改扩建。
燕京啤酒董事长李福成同时表示,未来5年内,公司还将收购100万吨产能。
作为“啤酒列强”的并购主战场,中国的啤酒行业一直是战火不断、狼烟四起。
英博A B主要分布在东南、东北市场,拥有珠江啤酒、哈尔滨啤酒等强势品牌;雄踞中西部的嘉士伯则通过旗下的昆明华狮、重庆啤酒巩固其在中西部的地位;拥有49%华润啤酒股份的世界第二大国际啤酒商S A B,产品更遍及全国。
目前,没有引进外资介入的民族品牌,只有在华北占据大半市场的燕京啤酒及河南金星。
显然,燕京的扩张慢人一步。处在弱肉强食,“快者生存”的时代,燕京大旗何以不倒?
“初入北京市场,五星啤酒、白牌啤酒、华东啤酒林立,燕京根本排不上名次。但最终,还是燕京啤酒占领了北京85%的市场份额。”谈起过往,李福成不无自豪。
在李福成看来,燕京的最大优势是抢先占领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
大型国际啤酒企业虽然凭借雄厚的实力和品牌优势,对中国啤酒企业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但由于消费者已经形成消费习惯,所以短期内国内啤酒行业的竞争格局尚难改变。
中国人口众多,饮食文化丰富,各地饮食习惯差异较大,不同的地区对啤酒风味和口味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异……这些需要慢慢下功夫的地方,正是李福成眼中的制胜法宝。因为,中国啤酒企业比外资更了解中国情况,更能够准确地进行产品定位及投放。
掌握了慢——正是外资啤酒企业进入中国市场20年时间,始终无法实质性影响到国内啤酒竞争格局的根本性原因。
但是,慢不是一成不变的。已拥有北京、广西、内蒙古、福建、湖北五大优势竞争区的燕京啤酒,慢中也要有快。
在稳固已有市场之后,李福成选择出击。他的想法是:未来必然是通过这几年的圈地扩张,形成几大品牌并存的垄断局面。
不过,虽然已经连续两年跻身世界十强,但燕京此轮扩张,尚不涉及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对于国际化的问题,李福成很谨慎,因为这涉及到一个新兴市场的培育,与消费习惯的形成。
一切还是源于李福成的守土原则——区域性消费者对啤酒品牌忠诚度的局限很难打破。并且,国内市场还有充分的扩张空间。这才是燕京专注的发展方向。
目前,燕京啤酒目前在全国17个省市拥有38家生产企业。燕京啤酒正在将广西等优势竞争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山东、湖南等市场。
不同于青啤国际化与其他竞争对手的扩张方式,也许在外界看来,李福成对燕京的战略布局略显保守,然而对于发展“极变”的啤酒市场,相对谨慎的扩张战略未尝不是燕京啤酒的成功之处。
慢扩张同样攻城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