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软国际和汉普管理咨询宣布“联姻”。公告显示,中软国际将以2302万元人民币,获得汉普51%的股权。
一方是盘踞中国IT服务十年的“龙头”企业,一方是13年前便出道的中国IT管理咨询业“元老”,看似属性并不相关的彼此,让“联姻”更显扑朔迷离。
2010年4月7日,中软国际在香港公布的截至2009年业绩数据显示,2009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1.04亿元,同比增长12%,但是,净亏损却高达1.2亿元。
对于《英才》记者提出的业绩不佳等质疑,中软国际CEO陈宇红的回应是:“大家并没有仔细看财报,微软和国际金融公司(IFC)等持有优先股,当股价上升时,在账面上反而变成减值,股价涨的越快,利润额越挡不住亏损”。
不过,消化过去大宗收购,确实让中软国际付出了增长率下滑的代价。
从2006—2009年,中软国际共发起22项投资和并购案。其中,在2007年8月,以4506万美元收购和勤环球资源(HGR)100%的股权交易案,创下当时中国软件业收购之最。在2008—2009年,公司复合增长率从此前的40%降至20%左右。
“过去两年确实是调整年,但今年年中复合增长率又上升了50%,公司人数即将超过万人”,陈宇红称。在软件开发与IT服务收入上,中软国际在2009财年达到9.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
尽管如此,对于并购汉普,陈宇红并不否认“抱团取暖”。
实际上,恰恰是因为缺少如汉普一样的高端IT管理咨询业务,让中软国际历史上遭遇到惨痛教训。
十年前,中软国际曾牵头策划一个大型IT服务与外包项目,但由于后来另一家全球前五的IT服务巨头介入,并开始主导大局,最终导致中软国际无功而返。
“当年我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了。哪怕我做低端。”陈宇红对《英才》记者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仍旧唏嘘不已。
然而,更可怕的是,历史可能重演。
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下属子公司,中软国际由国有控股,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国情市场”,即政府机构、大中型国有企业、金融银行业、电信、交通和制造业等。
十年前,“国情市场”还是相对不成熟的市场,十年前,中国企业正处于“野蛮生长”期,采购IT服务或解决方案时往往较为盲目。如今,随着信息化大潮来袭,中国企业对于“IT改变管理”的价值更加认同,对如何实施也有更理性的认识。因此,对于中软国际而言,打造端到端的全价值链已经刻不容缓。
作为“联姻”的另一方,汉普在金融危机中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
“金融危机对汉普冲击很大,因为汉普大部分业务聚焦在制造业,尤其是钢铁业,这两年不断重组、并购,使得汉普每笔单子风险性变高。”汉普总裁叶明对《英才》记者坦言。“十年间最大的变化在于,客户越来越喜欢找一家综合的、长期的IT服务提供商”,汉普副总裁、汉普研究院院长陈政对《英才》记者指出,鉴于此,客户并不放心将一个五年的合同交给一家单纯做IT管理咨询的公司。
事实上,IBM收购普华永道、戴尔收购佩罗和毕博、NEC收购德勤在日本的业务,这些都证明咨询公司很难独立发展,与IT服务企业合并是个趋势。
于是,将中软国际近万人的IT服务团队嫁接汉普百人分析师精英团队,组建大家庭“抱团发展”,才是当下识时务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