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来说,接受融资租赁或者经营租赁,只承担了有限风险,不用像贷款那样承担连带责任。
“和银行相比,我们属于新金融。”在上海,一位租赁公司的经理对笔者说道。
这位经理曾经在银行任职多年,按他的说法,之所以选择跳槽,除了高薪,还看中了租赁公司的“新”,以及“新”带来的高速成长。
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租赁公司已经形成了竞争格局。早在1987年,中国租赁有限公司的成立就标志着租赁行业的出现。严格来说,租赁公司已经不能算是中国金融行业的新事物了。但是在这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刺激下,租赁公司获得了较大发展。
“租赁公司的经营是完全商业化的。因为央行限制了存贷款利率的上限,因此银行间的利率竞争小。”某租赁公司的经理说:“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能够获得尽可能多的廉价资金,成本关系到了我们的生存。”
比如,银行系的租赁公司,其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的储蓄资金,成本较低,因此他们放贷的利率也就只比银行借贷高出几个百分点。但是,非银行系租赁公司经营差异性很大,比如中化集团旗下的远东租赁,他们主要通过拆借市场获得资金,利率就要比贷款高得多。
但是无论哪种形式,租赁公司的利率肯定比银行高出不少,那么他们的优势何在呢?优势就在于经营灵活。
在经营过程中,租赁公司可以充当多种角色,最简单的就是由租赁公司买下设备,然后租给企业使用,企业就免去了一次性偿付资金的压力。同时,租赁公司还可以进行回租和转租赁,比如回租就是,需要资金的企业可以先把设备卖给租赁公司,在获得资金后支付一定的利息,再把设备租回来使用。而这些功能,都是银行所无法做到的。
而对于企业来说,接受融资租赁或者经营租赁,只承担了有限风险,仅需要把部分资产作为抵押品交付给租赁公司,不用像贷款那样承担连带责任。
但是如此灵活的租赁业务也存在门槛。比如,民生银行旗下的民生租赁,就把经营业务的下限定在了3000万人民币。这么高的业务门槛,让他们和中国兴起最快的居民消费彻底绝缘。这就为另一种借贷机构——典当行——留下了商业机会。
典当行的诞生时间和租赁公司惊人地一致。尽管当前在北京和上海都不难见到典当行的踪迹,但是典当行最为成熟的区域,依然是江浙一带。和租赁公司一样,典当行的兴起也是因为银行在提供借贷领域留下了一些空白。
典当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利息收入和死当物品销售利润。
简单来说,典当行的利息收入实际上就是合法的高利贷。对于老百姓和小企业来说,除了政府力推的住房按揭外,很难以贷款形式获得贷款(消费贷款也在推行中)。而且,即使是企业通常还都要为获得贷款,付出一些难以计算的公关费用。相比,典当行的经营就非常灵活,通常不去审核抵押者的资金用途,就能够迅速提供资金。
在浙江温州,一位典当行老板谈论生意经时,提到一位工头为了应付招投标的资金短缺,以房产作为抵押,从他们那里获得1000万元,年利息达到18%,“利息确实很高,但是他要得很急,只有我们能够提供给他。而且,他用钱的时间也很短,就一个月,我们收了他十来万。只花十来万,他却做成了生意,何乐不为?”
除了高额利息收入,死当物品销售也是典当行的重要利润来源。“在我们这行,无力还贷的可能性很大。”一位典当行老板谈道,尽可能低估抵押物的价格,就构建了典当行经营的安全边际,“首先尽可能把抵押品的价格压低,只要抵押品作价足够便宜,即使(借款人)不还钱,我们也可以通过卖出抵押品来获得收益。”
相比银行,典当行的生意经就是“短、平、快”,即通过加快资金回笼做生意,因此他们的本金也都不用特别雄厚。江浙一带生意人都说,典当行做的生意,就是“银行留下的边角料”,但是这些边角料,都是暴利生意。
经营灵活、市场需求,金融的多样性,应该是中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作者系财经媒体人,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