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视窗
专栏
鲶鱼汇丰
文|叶檀
日期:
2009-09-01
浏览次数:
1411
汇丰最担心中国监管体系是否能与国际最高水准接轨,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中国的政策风险深不可测。
如果为了让A股市场成为国际市场,而吸引外资企业上市,很有可能像印尼雅加达市场一样,欲速则不达;如果为了中国金融与资本市场的规范,为了人民币国际化,而允许外资企业在境内上市,则是妙招。
回归上海,当然不只是为了怀旧。这家决心成为所有市场的当地银行的金融机构,不仅在伦敦、香港上市,汇丰控股还在巴黎、纽约、百慕大等地上市,其中以ADR的形式在纽交所上市,在当地上市是拓展当地市场的手段。
中国曾经是汇丰的盈利之源,现在源头活水又来了——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为汇丰控股贡献了7.52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占全球利润比重14.98%。不含中国香港,汇丰控股在亚太区的业务中,中国大陆贡献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利润。与大宗商品交易商、高盛等金融机构一样,中国成为开拓的重点市场。同样的公司,在香港与内地上市,起码存在40%左右的差价,如此溢价让人眼红。汇丰控股亚太区行政总裁霍嘉治明言,中国是该公司实现增长的最大关键,在未来25-50年内都将是投资重点。
在境内的外资银行,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分支机构的设立和人民币存款的不足,通过在A股市场上市,汇丰可以取得在中国的信用背书,在大陆市场先行一步,同时解决人民币来源的问题。
汇丰在A股上市只是试水。对于汇丰而言,必须考虑到香港、伦敦等地投资者的利益,取得内部平衡,香港资本市场的这只大笨象移居内地,对香港市场可谓举足轻重。因此,汇丰希望用预托凭证CDR的方式上市,以免消解境外投资者的投票权;即便用IPO的方式上市,规模也会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据汇丰的承销商估计,未来中国股东比例仅占汇丰1840亿美元总市值的2%-4%。据中介商称汇丰最担心中国监管体系是否能与国际最高水准接轨,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中国的政策风险深不可测。
外资企业与中国监管层都在小心翼翼地试探。中国市场人士同样担心,市场融资资源被外资利用,导致中国本土企业融资受阻;更让人担心的是,中国的市场监管水平参差不齐,侵害普通投资者利益之事层出不穷,国内企业尚且如此大圈钱,贪婪的土财主加上洋上市公司,普通投资者岂不是永无翻身之日?
但所有的担心都无法阻止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脚步,这是大势所趋。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在人民币结算的推广与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两个方面,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在金融行业对民间不开放的情况下,汇丰等外资机构是搅活一池春水的鲶鱼。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中国的货币与资本市场必须具备定价功能与投资功能,只靠内地银行关起门来自娱自乐,难以成功。
2008年初,新任央行副行长易纲发表讲话称,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Shibor)必须要成为一个公认、权威的利率基准,来替代央行设定的存贷款利率,央行才能逐渐淡出利率管制。
依靠在中国上市的汇丰等银行在建立中国的市场拆借利率标准是不现实的,利权授予他人是一国央行最大的忌讳。但汇丰等银行在A股上市,相对于听话的国有商业银行,多多少少可以起到鲶鱼的作用,可以起到加大市场权重的作用。
至于利权外溢不必过于担心,外资入股都要经过审批,凯雷收购徐工不是没有成功吗?新桥入主深发展不是难以高溢价退出吗?以中国目前的资金实力与行政力量,对于外资市场的控制是小菜一碟,关键问题是想不想控制,而不是能不能控制。
(作者系知名财经博客作者,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