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视窗
专栏
破除美元依赖症
文|陈绍锋
日期:
2009-05-01
浏览次数:
729
在美国解纾经济危机前景不明朗、大量增发美元导致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如何化解由美元依赖症所产生的巨大泡沫风险,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建立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固然有助于实现上述目标。但在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下,这种高层政治推动式的货币倡议,一方面因直接挑战美元的基础货币地位而势必遭遇华府的抵制和阻挠,另一方面也会因集体行动逻辑的困境而难以付诸实践。
因而至少在中短期内,建立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最多只能是梦想,难以改变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所以目前,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方式主要寄托在人民币国际化这条路上。
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力来自于市场,决定其成败的关键也在于市场的选择,而非政治权力。
人民币国际化市场主要指境内外企业及个人是否愿意使用和持有人民币进行结算、投资和储存。表面上看,政府政策固然可以促进或阻滞人民币国际化,但从根本上说,接受或不接受人民币则是企业、组织或个人的选择。影响他们选择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来自对该国经济发展的预期,和对该种货币的信心。从这一方面说,人民币国际化同样需要接受国际市场的严峻考验。
面对中国高层要求变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压力,美国可以淡然处之甚至嗤之以鼻,但面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压力,任何国家包括中国与美国则难以回避。这种压力对中国来说,是如何在经济与金融政策上做出调整,推出适当的制度安排和加强金融市场的建设;对发行美元这种国际主导货币的美国来说,则是如何应对另外一种外国货币的崛起,“侵蚀”美元的市场份额,挑战其基础性国际货币的地位。
从目前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仍然处于区域化的初始阶段,主要集中于边界贸易,因而其影响相对有限。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和广度的推进,它对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
从货币的结算职能来看,人民币的逐步国际化,最直接的后果是在支付商品或服务消费以及进行贸易结算时降低对美元和其他国际货币的依赖。
早在2004年,中国政府就允许云南使用人民币进行边境贸易结算的试点,现今云南的边境贸易95%左右通过人民币结算。
之后,中国又相继在广东与长三角港澳两地区、广西云南两省与东盟的货物贸易中,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在上海与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四个城市间,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这种边贸结算,解除了长期以来对人民币结算的限制,有助于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成本,可以减少周边国家对美元结算的依赖性。
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其作为储备货币和投资货币在国际上的流通和运用。针对这一点,中国政府推出了货币互换这一有力武器。
通过货币互换,人民币目前已成为阿根廷、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和香港的储备货币。中国政府与上述六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65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占中国外汇储备总额的5%,增加了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量以及覆盖面。
此外,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海外发行也是降低其他国家对美元依赖的方法之一。自2007年6月以来,在香港的中资银行机构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已经达到250亿元,成功吸引到一些迫切需要规避美元等主要货币资产贬值的国际资本投资。这种方式尽管目前仍然受到控制,但还是打通了海外资金流入中国的渠道。
当然,最终的办法还是金融实力。为此,中国一直在努力打造国际性的金融中心,与东京、新加坡等其他城市的金融竞争中,力争通过香港和上海地位的改变,重塑全球特别是亚洲的金融格局。
(作者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