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视窗
专栏
房地产业需要纲领性文件
文|叶檀
日期:
2009-03-05
浏览次数:
741
房地产业处于低迷期是不容否认的,所谓中国房地产业必有光明未来的论调,不过为眼下的低迷作了注脚。
房地产业迫切需要一份纲领,厘清以往的忽冷忽热的政策迷雾,给购房者、投资者、建筑商、投资商等所有市场主体明确的预期。
可惜的是,出于各种考虑,房地产有关主管部门讳言此事。就在前不久,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住宅产业商会会长聂梅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向国务院提交了房地产业振兴规划方案。不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宣传处2月10日又否认了这一说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建设部从来没有发过向国务院提交房地产振兴规划的消息,专家的说法不能代表建设部。
房地产业出台的规则、政策之多,不亚于股市,出台的政策飘忽不定,如同天上的云、女人的心一般难以捉摸。比如,一面是政府出台政策提振楼市,另一面是某些地方政府官员又表示不拉房价;一面是房贷新政出台,另一面是银监会与银行又充分关注房贷风险,7折存量房优惠政策难产。
站在个别管理者、机构的立场上,政策的摇摆都有理由,他们或许出于银行的呆坏账,或许考虑到民意,甚至考虑到自己的政治前景,但左右摇摆的政策充分说明,中国房地产业缺乏明确的长期规划。
出台规划不是让政府去拉升房价,或者去左右房价,说实话,即便短期内能够起到刺激作用,从长期来看,经济规律也会起主要作用。我们应该摒弃机会主义的、为了挣脱眼前困境而不顾长远健康的透支消费法,而着眼于未来产业布局,着眼于推动中国房地产业公益性与市场性齐头并进。
只有推出房地产业的纲领性文件,才能平衡各方利益。开发商需要盈利,低收入阶层需要对于保障房有明确预期,这样才能决定今后的消费预算,而购房者也才能确定何时购房是最佳时机。
不容否认,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利益被割裂,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购房者与未购房者,各方利益纠缠在一起,吵得不可开交。一片降价声,不应该遮蔽已购房者的利益诉求,他们或者诉诸法律要求退房,或者砸烂了降价房地产公司的售楼处。过激的行动背后显示,他们成为了此轮挤泡沫的牺牲者。我们理应一视同仁地对待任何一个阶层的利益诉求,如此才能形成正常的博弈通道,而不是让一个利益阶层为另一个利益阶层托底。
目前房地产业存量房需要两年的消化时间,而开发商为了自身生存,纷纷下调开发数量,如果楼市被人为压低,那么在两年后我们就将迎来楼市的报复性上涨。这无论对于宏观经济还是民生都是不利的。
出于道德正义,投机者与开发商受到利润下降的惩罚总能赢得叫好之声。可问题是,作为一个产业没有先天原罪,只有不当的政策与扭曲的定价体系,如果政府为了稳定房价推出RETs等融资手段而让投资者承担风险,将导致市场对金融创新备加警惕。房地产只是市场经济与资源垄断相结合的典型样板,如果房地产市场问题处理不当,那么会搭上与房地产业相关的所有行业。
如今面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房地产业调整的关键时期,不应重蹈覆辙,将房地产业与医改等量齐观,以为用政府之手就可以回归公平与效率,而应该将两块进行不同的定位,使市场的归于市场,民生的归于民生。各安其位,各谋其政。
总之,一份经过严密论证、着眼于市场健康发展与住房民生保障的房地产业发展规划,对市场有利,对政府有利,对民生有利。
(作者系知名财经博客作者,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