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相信这个观点——A股这么糟糕,房价不涨了(暂时的),通货膨胀又严重,不找个投资机会怎么行?于是在股民中自然流行起了“从创业板里把A股中亏的钱全部赚回来”的说法。
创业板真的好赚钱吗?根据美林证券伦敦办公室一位资深分析师的说法:“如果股民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投资能力,那么投资创业板就相当于羊入虎口。”
我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不承认这个观点,而且理由惊人的相似:“纳斯达克不是创业板吗?不是经营得很好吗?”
我认识的在纳斯达克工作的人,或者是任何和纳斯达克有联系的朋友都不肯承认“纳斯达克是创业板”的说法。或许纳斯达克曾经以创业板的身份问世,但是在迎来了微软和戴尔这样的巨人后,纳斯达克就开始依靠它已经丰满的羽翼,竭力摆脱曾经的身份。今天,纳斯达克的上市标准和监管规则并不比纽约交易所差多少,如何能说它是创业板?
纳斯达克驻中国首席代表徐光勋和我聊天时曾说:“如果一定要把我们和创业板扯在一起,那么纳斯达克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可以算作是创业板。”
但是,这个私募股权市场根本不对散户开放,只对少数有特许资格的投资机构开放,这些机构基本上囊括了所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摩根斯坦利、高盛和美林。“因为美国证监会是只保护散户的,机构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
这样的非成熟市场之所以只对机构开放,就是因为那里风险太大。道理非常简单,刚刚成立的企业不确定性太强。巴菲特就拒绝投资任何上市不到两年的企业,“连续发布的财务报表才让我充分了解这家公司,知道它的风险和收益比例是怎么样。”
富达国际最好的投资经理AnthonyBolton说过:“如果一个市场里的投资者为了不必要的收益,就甘心冒非常大的风险,那么这个市场就已经出现结构性风险了,应该离它越远越好。”这句话很适合于2007年5月之后的A股市场,当然更适用于未来的创业板。如果创业板的估值(比如市盈率)超过了主板,那么风险就更夸张了。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华北区审计部的主管合伙人曾鹏森说过:“当年香港推出创业板时,在营业厅和创业板公司介绍中,都要求企业注明不建议散户投资创业板的字样。”
“那些公司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资产,就只有一个概念,等他真的退市或者破产时,连偿债能力都没有,股东不可能得到任何可供清算的资产。”曾鹏森说。
那么如果一定要投资创业板,究竟应该怎么样做呢?
无论是香港创业板,还是伦敦的AIM,在他们兴起之后,都会有相应的投资基金出现,有足够风险承担能力的散户可以选择购买这些基金。但是,这些基金的风险性也远远超过针对成熟市场的基金。
也有不少投资者想了解关于创业板企业的情况以及究竟如何评估他们的投资价值,在此我想和读者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美林的分析师告诉我,创业板企业应该用PEG进行估值,也就是把市盈率除以增长率。彼得·林奇当年创立这种方法,也是考虑到某些超速成长的企业可能市盈率会偏高。
其次,还可以关注那些全球知名的创投企业,比如红杉和华平,因为他们进入之后,也会竭力减少所投资企业的风险,相对会可靠些。
曾鹏森也曾表示:“了解创业板就是要弄清它所在的行业以及真正了解这家公司。因此,调研比研究报表还要更重要。”但是试问散户,尤其是那些全凭第六感和小道消息炒股的散户,有几人能够得到可信的调研资料。
最后说一句,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的淘金地,想想去年的A股市场,再看看现在,相信投资者能够明白许多道理。如果还不醒悟,好的,创业板正张开血盆大口等着你。
(作者系财经媒体人,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