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服是晋国的大夫。他的一生似乎只有一个预言,年轻时预言,年老时仍在补充它、强调它。这个预言是有关名字的故事。
公元前805年,晋国国君穆侯讨伐条地,没有成功,心生怨恨。条地之战时,他的夫人姜氏给他生了儿子,他就给儿子取名叫仇。三年后,他讨伐千亩时,打得很顺手。这时他的小儿子出生了,他给儿子取名成师,意思是胜利之师,一定有功。
师服得知后,像听到了晴天霹雳一样:“异哉,君之名子也!”奇怪啊,国君这么给孩子取名字。他预言说:“晋国要陷入动乱了,做哥哥的要衰微了。”
年轻的先知解释说,给人物命名就表示了他一生的意义,意义决定了人们的礼仪规矩,这些仪表体现在政治管理事务中,政事能够引导、校正老百姓的风习。政事成功,百姓就会协同跟从,违反了就会发生动乱。所以古时候把美好的姻缘叫做妃,把冤家对头叫做仇。现在国君为自己的儿子所起的名字,正象征着他们未来所得到的东西,也就是他们各自的结果。大儿子的名字里是怨仇之意;小儿子却有一个了不起的名字,意味着成就大业。太子与少子的名字如此反逆,今后的晋国能不乱吗?
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关于名者命也的记载。先知绕了一些圈子,是强调一个人名字里有命运的秘密,名字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在上古时代,人们认为名字就是一个事物将从生到死展开的一条道路。而师服是从当时人理解的礼义政事的角度来说明名字的重要性。后来的思想家荀子也认为名字是对事实的预期。
在人世格局里,名字跟事实似乎有一种奇特的联系。晋国的大夫史墨和东方的圣贤孔子甚至说,在对有限资源争夺的世界里,惟器与名,不可假人。
先知的预言很快实现了。在师服作出预言17年后,穆侯去世,他的弟弟殇叔(又是一个不太好的名字,殇者,夭也,短命也)自立为晋国国君,穆侯的儿子仇只好逃亡。在经过四年的怨仇交加的流亡生活后,太子仇带着他的党徒们回来灭了短命的殇叔,成为晋国的新国君,即晋文侯。
此后,晋国依旧内乱不已,文侯和他的儿子昭侯都无法消弥动荡。昭侯还把他的叔叔成师分封到曲沃,一个比国都翼城还要大的都邑,这一举动让本来势力强大的成师如虎添翼。对昭侯的举动,师服预言说,晋国衰亡的日子就要来了。这一年即公元前745年,史书记载说,“晋始乱”。揭开乱局的就是国君自己。
从关于名字的预言到这个时候再次预言,已经60多年过去了。师服说,以我一生的经验,本末不能倒置。分封之地比国都还大,晋国要出大乱了。
果然,晋昭侯即位第七年,大臣潘父把昭侯杀了想接成师来做国君。虽未成功,但曲沃的性质已经完全相当于一个诸侯国,而不是晋国的封国了。成师果然成就了大业。
先知的预言在当时堪称神奇。今天人们以理性的角度来分析却也合情合理,名者,确实写就了命运。以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不仅名字,甚至人们的预言,都参与了事物的进程,促成了事物实现最初的命名或预言。是以诗人写诗说,在我的开始里有我的结束。
(作者系《非常道》作者、知名学者,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